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48|回复: 0

徐绍峰:淘宝“大战”工商总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9 12: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伊始,当阿里正在不断开拓新市场之时,其根据地内正发生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口水大战。先是国家工商总局公布定向检测结果,称淘宝网正品率不足四成。淘宝网随后通过网络傲娇反击,称此次检测流程有误,“您违规了,别吹黑哨!”如此网络化、情绪化的回应方式,使得事态持续升级。

  1月28日上午,工商总局针锋相对地发布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直指阿里系平台存在的5大问题,并要求阿里系主要高管要有底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要克服傲慢情绪。

  淘宝从来也没有想过服软,因为这次工商总局踩到了他的命门之上。同日下午,淘宝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欢迎公平公正的监管,但对于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在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淘宝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显然,一场原本围绕着电商假货而产生的监管风暴,正在向一场不断升级的“口水战”演变。

  淘宝叫板工商总局,就是对刘红亮不服气

  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在监测的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中,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其中,淘宝网被取样的51件样品,有32件被列入“非正品”行列,其正品率仅为37.25%,远低于同行。

  如此低的正品率,这让已经功成名就的马云情以何堪?

  1月27日,一封署名为“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的公开信通过淘宝官微传遍网络,在这封以“淘宝小二”为名义的公开信中,淘宝首先质疑其抽检程序违规,并质疑其抽检逻辑。并明确指出,在此次定向监测中,“淘宝网被抽检样本最多达51件,而淘宝网本身的商品总数已经超过10亿件”,潜台词在说,通过样本如此狭小的检测,就将淘宝的正品率定义为37.25%,显然不科学。

  而在这封公开信中,淘宝更是以极为少见的方式,直接指名道姓,将矛头指向了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并向他喊话:“您违规了,别吹黑哨!”

  如此网络化、情绪化、直接的喊话方式,对国家工商总局而言,似乎有点过于刺激了。面对来自淘宝的公开“叫板”,工商总局选择了针锋相对的回应方式。

  1月28日上午,工商总局通过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指出阿里系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缺陷、内部人员管控不严等突出问题,并对阿里巴巴集团提出工作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白皮书》中,工商总局还特地提出了“阿里系主要高管要有底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要克服傲慢情绪”的要求。而这份《白皮书》出台的背景是举行于2014年7月16日,工商总局网监司对阿里巴巴集团组织的行政指导座谈,而此次座谈会恰恰正是由网监司司长刘红亮主持的。

  如此的巧合,显然容易让人浮想联翩,难道淘宝与刘红亮司长之间真的存在着某些不为人知的冲突?

  对此,淘宝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就在工商总局发布《白皮书》,公布淘宝五大罪状后不久,同日下午,淘宝针对《白皮书》给出官方回应。

  淘宝称,欢迎公平公正的监管,反对不作为、乱作为、恶作为,针对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在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用错误的方式得到的一个不客观的结论,对淘宝以及对中国电子商务从业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淘宝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矛盾再度升级,原本一场围绕着电商假货而产生的监管风暴,却似乎正在向双方情绪化“口水”大战演变。淘宝不服软的背后,恰恰正是因为工商总局这一次踩在了他的命门所在。

  假货,电商承受不起之殇

  从淘宝诞生之时,其就始终被假货这一问题所困扰。而对电商而言,假货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门。同样已经在美国成功上市的聚美优品当前面临的困境,足以让当下大力发展B2C的淘宝警惕了。

  2014年7月28日,聚美优品奢侈品被曝出“知假售假”,不得不因此砍掉了整个第三方奢侈品业务线,聚美股价甚至因此下跌10%。到了2015年1月7日,一位自称是聚美优品前员工向媒体爆料称,称聚美优品因采购海外来路不明、甚至是假冒化妆品致其北京仓库被封,相关人员被带走调查。虽然,聚美公开回复称,此爆料为子虚乌有。但其对品牌信任度造成的重创不可估量。

  而在接二连三的假货丑闻冲击下,聚美优品的业绩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根据聚美优品Q3财报显示,聚美净成交总额、毛利率环比均下降,营收连续2个季度环比0增长,运营利润更同比降16%。

  显然,这对于同样正执着于打造天猫B2C平台的淘宝而言,聚美优品因假货风波而陷入的困境,是需要引起足够警示。电商平台在发展之初,需要吸引大量商家与商品的入驻,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假货的存在。但对于已经是行业龙头的淘宝而言,假货的存在,显然已经是弊大于利的存在了。

  早在几年前淘宝就开始致力于对电商假货的打击。2014年12月,淘宝连续发布四份打假的年度报告,其中的《2014淘宝商品质量检测打假报告》显示,截至11月,淘宝在一年内用神秘购买体系抽检62783批次商品,并与各地质检部门联合抽检并进行线下溯源打击。截至2014年12月12日,淘宝联动警方破获18个假货集群案件,已抓捕400余制假售假犯罪嫌疑人。

  显然,淘宝本身对于打假也有着足够的动力。不过,正如马云在2010年时所说,淘宝“不是执法机构”,“我没有办法把他关到监狱里,我只有把他关店,把相关资料交给公安部门。”

  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打击假货,正是当前淘宝的选择。而此次淘宝却突然之间与工商总局这个最好的战友反目,尤其是把矛盾的焦点指向了网络监管司司长刘红亮,这背后显然还存在着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5:28 , Processed in 0.2501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