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26|回复: 0

徐斌:阉割疯牛打掉中国经济“动物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 00: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旁白:现在基本可以确信这轮股市调整行情,是决策层有意引导的多部门联合作战行动:

  三会联手发功打下股指

  据大智慧通讯社援引多位保险资管人士消息称,1月29日收到保监会《关于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督导的通知》,称“将开展险资两融业务检查,日期未定”。1月29日晚,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这一检查已在部分保险公司率先开始。当日,保监会已对泰康进行了现场检查,而且即将前往阳光人寿进行现场检查。该人士透露,现场检查的内容不仅是两融业务的合规性。当晚,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检查较大概率指向保险资金对券商两融债权收益权的投资,而非其交易中开展的融资融券操作。“险资的风险偏好更多是中性策略和固定收益,应该不是保险资管进行股票投资时开展的两融操作,而是针对保险资金对接两融收益权这种模式进行检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指出,“不过这个规模不大,实际影响有限。”而在该模式下,保险资管对券商表内存量两融债权收益权进行投资,以缓解券商在开展较多融资业务后的资金压力。不过即便如此,保险资金参与两融收益权投资的规模也较为有限。来自《中国保险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该规模实际为387亿元,占彼时两融规模的3.77%。而此前一天,证监会表示将启动券商两融的第二轮现场检查,监管层又对银行加强信贷管理,严控流向股市。

  旁白:保监会30日发布声明说自己是常规工作,不必过度解读。可“三会”联手搞杠杆资金入市,这是真的吧?中国政策落实,通常都讲统筹规划,协调一致。这一直这么干的,想想中信证券大股东的高位精准减持,这事,闭着眼睛都能想出原因来。当然,熊市也不是大领导愿意看到的。所以,下面资讯就不奇怪了:

  人民日报:内外因促忐忑行情 十年一遇慢牛形成

  今年1月以来,A股市场一改去年流行的“快牛”节奏,在3100点至3400点区间内反复震荡。1月29日,上证综指在多空消息的轮番轰炸下报收于3262.31点,跌幅1.31%,股市未来走向再度成谜。专家指出,股市自身调整需要、投资者情绪起伏、外围市场动荡等都是造成当前行情的主因。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双引擎”的发力,股市有望走出与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相匹配的“健康牛市”。

  旁白:看见没有?这就是当前股市主要矛盾所在:大领导希望的慢牛行情,与广大人民追求一日暴富的狂牛预期之间的矛盾。“三会”联手发功,就是干掉人民群众不劳而获的泡沫预期,还市场温顺牛市可控的形象。好了,“三会”已经动手完毕,后面轮到央行了,他们能干神马?紧缩货币?看看下面,就知道很难了:

  利率集体上扬 节前资金趋紧

  在持续两周逆回购之后,随着月末和春节的临近,市场流动性仍开始出现趋紧的迹象,货币市场利率连续多日集体上涨。资金面还可能将面临节前IPO的冲击,春节期间资金面不宜过度乐观,央行定向宽松可能对于缓解资金面作用有限 。

  旁白:下周证监会还有20只新股IPO放出来,这不是搞股市是干神马?央行再收缩一下流动性?这不可能的事情。央行甚至可能降准降息,因为所有迹象都显示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海通:融资需求萎缩或成“新常态”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对经济杀伤力很大。展望2015年,如果融资成本得以下行,可能有三个方向:一、融资需求萎缩带来的衰退性宽松带动资金利率下行;二、宽货币下资金能顺利传导到实体经济;三、直接降息、降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基建投资被规范、地产融资滞后销售增速、产能过剩制约制造业融资,预计15年融资需求萎缩或成新常态,衰退式宽松概率仍高,利于债市表现;政府试图通过市政债等融资方式来替代高成本融资,缓解地方债务风险。地产放松力度渐强,地产销量出现企稳迹象,将有利于提升银行风险偏好,这将制约债市表现。降准和降息手段短期可以降低利率,长期看随着融资成本下行,经济反弹,利率债行情或进入调整。融资成本下行的方式对债市形成相互制约的力量,降息打开利率债长短端下行空间。短期我们认为利率债行情延续,当利率下行带来经济企稳,利率债将进入震荡。从融资、产出缺口及企业与居民存款余额增速差三个宏观角度看通胀将持续低迷。从微观角度看15年粮价温和上涨,猪价上涨但幅度有限,原油与房价或继续下跌。预计15年CPI或将步入“0”时代,通缩已成为正式威胁,这将成为政策宽松的加分项。

  旁白:人口老龄化社会下,只要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稍有偏差,立即陷入日本经济二十年的大萧条惨状不可自拔。因为人口总量少了,企业家精神要没了,那真什么都没有了。从目前现象看,所有数据都是向下走:

  2014年财政收入创23年新低

  2014年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0350亿元,比上年增加11140亿元,增长8.6%(新浪财经注:8.6%的增速是23年来新低,1991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速7.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财政收入64490亿元,比上年增加4292亿元,增长7.1%;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本级)75860亿元,比上年增加6849亿元,增长9.9%。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19158亿元,同比增长7.8%。

  旁白:政府财政缩水,意味着地方债压力骤然增大。大家一直靠地产泡沫过日子,2014年地产一旦完蛋,大家立即陷入苦日子。去年四季度,貌似好点,现在如何?其实还是不妙:

  今年1月全国楼市成交量普遍下滑

  去年12月楼市的高位成交并未在新一年开局得以延续。相关机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各城市商品房住宅成交量环比普遍下滑,可能成为近5年来除2012年外1月份开局成交的又一低点。楼市成交量环比回落,土地市场却在明显升温,一线城市更诞生了多宗高价地块。有预测称1月20大标杆房企拿地金额将有望接近400亿。针对2015年楼市开局“房冷地热”局面,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市场预期的改变,2015年楼市将呈现止跌反弹态势,房企将在“去库存”的同时谨慎“补库存”。

  旁白:对于房地产商而言,日子非常难过,尤其是融资:

  中国房企1月海外融资锐减

  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房企海外融资明显锐减,宣布在1月海外资本市场有融资的仅7家企业,合计融资额度为158亿人民币,相比2014年1月的21家企业、600亿额度的海外融资大幅锐减73.7%。标杆房企整体融资在1月份也大幅减少,十大标杆房企截至日前,仅有招商地产的深圳公司因项目经营需要,拟向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新时代支行借款人民币3亿元,有效期为10年。而在2014年1月,十大标杆房企的融资额则高达115亿。

  旁白:形势,大家都看出来了,其实去年四季度大家都看出来了,所以钱从四面八方涌入到股市,将市场抬起来:

  去年四季度信托资金转战股市

  2014年第四季度,信托业新进股市资金大增1220亿元,助力A股大涨。彭博社援引信托业协会1月30日发布的报告称,四季度信托业配置股票的资金达到了 5520亿元,去年三季度为4301亿元,环比增长28%,创2010年三季度以来最大增幅。此外,1220亿也创下了2010年信托业协会统计该数据以来的最大新增规模。在房地产市场降温和央行实施更加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上证综指在过去三个月中大涨35%。彭博报道称,杠杆大于券商融资类业务的伞型信托在A股上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旁白:信托业流出来的资金,原先都是房地产领域混的高利贷,一旦形势不对,立即撤退,跑到股市打黑枪。除此之外,股市大行情的资金来源中,银行理财资金也是大头。

  去年万亿银行理财资金入市

  去年的疯牛行情中,杠杆资金入市成为“生力军”,除了券商“两融”一马当先,银行理财入市也不容小觑。根据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少君等的报告,理财资金余额已接近16 万亿,成为继“两融”之后A 股杠杆融资的最大亮点。据其测算,截止2014 年上半年理财入市资金规模应该在5000亿左右,占理财产品余额比重约 4%,考虑到股市大幅上涨的影响,下半年该比重将会显著上升,到 2014 年年末理财资金进入股市规模可能接近 1 万亿规模。

  旁白:银行理财产品中,相当大部分都是与房地产信托产品挂钩的,市场收益率下来后,这批钱又急吼吼跑到股市。现在好了,三会联手打压之下,这些资金都跑出去了,后面还有什么可玩的?此时,券商分析师群体立即充分显示出墙头草的本性:

  券商分析师集体变脸唱空

  年初,券商分析师还齐齐看好增量资金助推的这轮牛市行情,但此时阵营却出现分化。国泰君安率先放手大蓝筹,转向推荐中盘蓝筹和成长股,兴业证券也建议在“风停”之时应关注成长股龙头。从两融监管收紧而改变策略风向的,并不止国泰君安一家。最令市场过目不忘的,是长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朱俊春在19日提出的,“上周我们还是大盘坚定的拥护者,但是‘黑天鹅’事件后,我们坚决不要脸了,做卖方的就不能要脸。脸面重要还是投资收益重要?”

  旁白:不能怪分析师群体变脸快过翻书,这也是一帮给监管部门折磨得没尊严的人。市场一下子现在集体看空了:

  两市融资连续两日走低

  29日沪市融资余额报7775亿元,净流入16亿元,融资买入550亿元,减少89亿元。深市融资余额报3527亿元,净流入9亿元,融资买入245亿元,减少47亿元。在融资资金继续净流入的同时,两市融资买入已连续两个交易日走低。中国平安29日获融资买入30.7亿元,融资资金净流入5.4亿元,居两市首位。中国石化获融资买入8.3亿元,融资资金净流入4.25亿元次之。

  旁白:这么折腾下去,就是想搞死股市的节奏啊。大家之前不是期盼国企改革带来的改革红利么?有文献显示,如果股市不走牛,就算国企改革有红利,也轮不到你我这样的普罗大众:

  国企改革注定要“被流失”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菲斯曼和南加州大学的王永祥在《中国私有化中的腐败》一文中研究了伪装交易和关联交易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影响,并且考察了国企转制之后的绩效问题。菲斯曼和王永祥利用1995年2月8日起到2007年9月26日止的公开转让交易的数据,去除了只在国有企业之间以接近0或者为0元价格的股份转让,得到了2121宗交易,总共涉及649家企业。对每一桩交易来说,数据包括了交易最初是何时公布的,交易双方企业的名字,股票代码以及股份被交易的公司的名字,每股的价格,以及总成交量。作者们最关心的是两个因素:一个是企业是不是“伪装”,通过披露错误的产权信息,例如把国有企业打扮成私人企业;另一个是交易双方是不是关联企业,这样就会涉及到内部交易。作者们还对比了交易前后企业的绩效是不是得到了提升。结果非常直接,那就是伪装交易和关联交易都获得了在统计上显著更大的“折扣”,“贱卖”的确发生了,腐败隐藏在其中。简单来说,一项交易里本来需要100元才能买到的,企业出于各种考虑,例如为了流动性考虑,80元就卖了。但这些伪装企业和关联企业获得的折扣却比80%要更低,根据作者的研究,要低5到7个百分点。5到7个百分点相比于总交易量,或许不算大,尤其考虑到国有企业改革股份的巨大成交量之后,显得不太明显。但其绝对数量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值,这是真正的“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正如作者们已经指出的那样,伪装交易和关联交易只是五花八门的腐败中的一部分。如果有好几方各自获得5到7个百分点的“折扣”,那么国有资产就被侵吞了。菲斯曼和王永祥的这个结论和施莱弗和特雷斯曼2005年对俄罗斯国有企业改制的研究结论一致。尽管在俄罗斯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侵吞国有资产的寡头,施莱弗和特雷斯曼2005年的研究发现私有化还是对俄罗斯经济有好处,因为转制成为私人企业之后,私人企业的运行效率提高了,并且私人企业投资更多,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

  旁白:大家没必要都来做愤青,对此表现得义愤填膺。其实就算国企不改革,那资产流失也是分分钟、每时每刻的事情,而且从来流不到你我口袋里,只能被内部人挥霍掉。只有让权贵们切下蛋糕相当大的一块,国企改革才算真正出效益。这好比联产承包制落实后,村里最膏腴肥美的农田属于村干部的一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应该大买特买国企改革概率板块股票啊。但问题是,如果有关方面有意抑制行情,让内部人多买一些呢……。反正价格下来,多买点错不了,譬如黄金:

  去年俄罗斯央行狂买黄金

  去年,俄罗斯央行的黄金购买量占到全球央行的三分之一左右,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日益紧张以及卢布汇率下挫之际,俄罗斯买入黄金的规模达到自前苏联解体以来最高。2014年,全球央行总共净购入461吨黄金,比2013年高出13%,为自1971年“金本位”终结以来第二高位,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央行继续对其外汇储备多元化。过去6年,全球央行已增持1800吨黄金。此次俄罗斯大举购买黄金的动因在于,俄罗斯希望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并支撑陷入困境的卢布。过去一年,由于油价下跌以及西方制裁,卢布兑美元汇率已下跌一半。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主要为美欧政府债券)也一直下滑。 据GFMS估计,2014年头11个月,俄罗斯央行购入152吨黄金,比前一年高出123%,按照目前的价格价值为61亿美元。

  旁白:也不知道俄罗斯人买这么多黄金干嘛?备战备荒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还是准备回归金本位?但美国人对此压根不在意,因为美国经济形势好得不得了:

  美国就业率超乎市场预期

  美劳工部1月29日称,经季节调整,截至今年1月24日,当周首次申领失业金救济人数按周大减4.3万人,至总数仅26.5万人,为2000年4月以来最低。自去年以来,美就业人数就呈现出了稳步上涨的趋势。

  旁白:美国经济这么好,里面也有中国资本的功劳:

  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直接投资目的国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周四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目的国。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280亿美元,而流入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较2013年下降了三分之二,至860亿美元,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威瑞森通信公司英国沃达丰集团所持双方合资公司的股份,导致13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流出了美国。UNCTAD投资和企业部门主管詹姆斯-张表示,2015年美国的数字可能反弹,但中国的增长更有后劲,虽然吸引投资的项目种类可能有所变化。张也是这份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他表示,流向中国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正在增长,而流向制造业的投资增长正在减速,在制造业领域内,对高科技行业的投资正在增长,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一直在下降。

  旁白:中国经济很多现象都是超乎人们之前预期,中国资本大规模输出是一例,另外就是中国高铁大跃进,之前分析人士口水喷尽,说这是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然而新出台数据显示,京沪高铁经营三年就盈利,其他路线基本维持平衡!这太牛了,所以今年铁总说话也是牛气哄哄:

  2015年铁路建设投资规模与去年相当

  1月29日上午九点,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出席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一年的工作。在当天会议上,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介绍,2014年铁路建设取得创纪录的成绩,完成投资8088亿元,新线投产8427公里,创历史最高纪录,目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1.2万公里,其中高铁1.6万公里。由于发改委尚未完全批复,当天盛光祖未公布新一年的铁路建设计划,只是表示预计2015年的计划与2014年相当。为给铁路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盛光祖透露将在今年采取多项内部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措施。

  每日综述:积极财政项目在2015年是中国经济保增长的托底动作,这个大家都知道。可是发改委说得很清楚——财政没钱只能让市场融资。财政确实也没钱,那么去哪里搞钱?只能启动资本市场,从债市到股市,搞个股债双牛行情,同志们动物精神一发作,这钱就来了。但目前决策层似乎对此不以为然,总觉得股市疯涨不是那么回事。这次三会联手发功搞股市,估计就是给央行降准降息铺路了:大领导瞧好了,我这里是做好管制工作了,后面央行将放水,股市发疯,和我们没关系了啊。此时,海通宏观的观点就值得咀嚼了:在中国老龄化社会大背景下,利率有可能趋向于零,今年CPI都有可能趋向于0。这不是危言耸听,经济是人群的生产生活工作,你搞扫黄打非不说,还将股市这个动物精神泛滥的地方也折腾得差不多,再将马云敲打几下,就指望靠修几条铁路就能将经济顶起来?等着楼市崩盘之后,给中国经济收尸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5:34 , Processed in 0.1406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