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44|回复: 0

占豪:如何读懂大国较量下的宏观政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9 09: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多数人是读不懂的。莫说大多数人读不懂,就是很多专业研究经济的人有时也会犯刻舟求剑的经验主义错误。譬如,某个阶段这样的政策有这样的市场影响和含义,但当相关条件变化时,看似同样的情况却需要作出相反的调整或相同的调整却有相反的效果。这种逻辑,用中医的逻辑是很好理解的,用西医的逻辑就很难想得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些不被很多人关注的市场作用因素改变了,但这些因素改变并没有被他们观察到或他们根本不认可。

  前两天在占豪(微信号:占豪)《央妈降准影响几何,人民币开打货币战》这篇文章后收到一段这样的留言:

  一听到你说对冲就觉得好笑,当初有人怪物价高企时,你的解释是:没办法,美国QE,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必须发行相对应的货币给“顶”回去(你的博文还在我电脑上),呵呵,现在轮到美国加息预期,钱回美国了,你的解释又是释放货币对冲,好像怎么说,发行货币都对!

  看到这段话,占豪的第一反应是想将这段话翻译成比较好懂的字句:

  一听到你说对冲就觉得好笑,当初有人怪天气热时,你的解释是:没办法,三伏天就是天热,想凉快我们必须穿单薄衣服,还要开空调对冲一下散散热。呵呵,现在轮到天冷了,温度下降了,你的解释又是我们必须穿厚的衣服然后开空调对冲一下。好像怎么说,穿衣服和开空调都对!

  这位朋友只知道占豪说开了空调和穿衣服,却不知道空调还有两种功能,既能制冷还能制热,衣服也有厚薄之分。所以,他认为天冷天热占豪都有说穿衣服并让开空调,那么这些说法就一定是不靠谱的。这是什么?这就是对外部季节因素理解得不够,对衣服、空调这样的调控工具的功能、性能了解得不够,于是就犯这种刻舟求剑的错误。

  我们要读懂宏观经济并作出正确的政策应对,必须要有强大的市场观察能力和对调控工具性能的了解。观察,不仅仅包括国内市场,还要涵盖国际市场;对政策的解读不仅仅限于国内政策,还要看其它国家对自己国家经济有影响的相关政策的变化。否则,想读懂经济运行和作出正确的政策应对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市场投资者,如果没有这样的解读经济运行状态的能力,根本也就无法理解政策取向,更无法理解市场行为。如此投资,岂不是要一投一个亏吗?

  这位朋友的留言,是典型的搞不清状况、弄不懂情况后的内心郁结苦闷和愤怒。其实,读过占豪作品《货币战争背景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系列作品的战友,应该不会犯这样较为初级的错误,因为其中相关章节都含有这样的逻辑。但可能还有很多战友并未读拙作,所以借这位朋友的“郁结苦闷和愤怒”来对相关政策进行一些梳理和解读,恰是大家交流学习的一个机会。

  首先,美国QE时我们的货币政策也是极其宽松的。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两个层面:

  一、联合救市因素。

  美国的QE和中国的货币政策大幅放松几乎是同时的,原因是当时次贷危机蔓延成世界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短期内直线下滑,全世界经济形势风声鹤唳,各国最终在美国G20峰会上达成联合救市的一致意见,并在会后采取了行动。所以,中国的货币宽松和美国的货币宽松客观上是几乎同步的(2008年最初的降息是对之前政策的矫正,前面的不断加息政策是错误的)。

  当时之所以要采取强烈的刺激政策,原因是经济短期内暴跌,如果不采取强刺激,经济有率先硬着陆风险。一旦硬着陆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社会大规模失业将出现,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社会秩序都可能因此陷入混乱更别说经济发展。所以,当时的强刺激还是对的。之所以有后来严重的负面效应,不在于强刺激是错误的,而在于政策面对房地产政策放得过松,刺激过狠,过多资金进入了房地产的领域,导致中国的强刺激过头了。

  一直跟着看占豪评论的战友应该记得,当时要振兴的十大产业刚开始就包括房地产业,占豪第一时间出来反对。当时,社会舆论反对声音也较多,后来迫于舆论压力这一政策没有出来。然而,虽然振兴房地产业的政策没出台,支持房地产业的力度却是空前的,大约至少有两三万亿人民币的贷款在2009年进入房地产行业。

  综合来说,个人对强刺激救市认可,但对政策面过于刺激房地产行业,过于急功近利反对。而事实上现在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刺激导致。

  二、经济强刺激后的国际回避流动因素。

  记得占豪(微信号:占豪)之前曾有一篇文章,谈为什么美国在2008年在华盛顿开了第一场G20领导人峰会。文中分析,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要推动G20联合救市。联合救市,世界经济受到强刺激,美国即可借机进行QE,向外释放大量货币流动性。通过QE,不但能对各国经济发展进行雨露均沾(美元进入相关国家的市场当中,借经济刺激产生的利润获利),还可以达到修复美国自身经济问题的目的。而且,大规模的QE,还能降低美元的币值,从而稀释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和个人持有的美元及美元债务资产。这实际上是利用政策手段从别人手中偷资产,是一种小偷行为。

  中国当时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非常强势,这种刺激政策下需要大量货币流动性,如果这些流动性需求不是中国央行自己主动投入,在当时美元充斥国际市场的情况下,会有大量美元热钱入我国市场。想想看,如果我国经济体内充斥大规模的热钱,我国的经济稳定性还能好吗?所以,此时释放大量流动性是正确的,因为经济需要这么做。更直白点说,就是当时由于经济刺激需要大量货币,作为中国央行必须释放相应的货币来主导中国经济市场,而不是任由热钱大规模流入,变成由美国央行主导。

  说完上述两个原因,我们再来看看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和中美的货币政策取向。

  我们知道,当前世界经济处于经济增长乏力的状态,中国经济处于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且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状态。当前的货币政策是什么状态呢?美国结束了QE并制造了加息预期,美元大幅升值,国际上大量资本向美国市场流动。中国利率较高,存准则非常高。

  美国有了加息预期,钱回流美国,原来在中国市场上的一些资本也向美国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又有非常高的存准,银行自然缺钱,缺钱就会惜贷,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再加上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急需更多资金维持经济增速,此时自然需要释放货币对冲美国的货币政策。这难道还有什么疑问?

  如此解析完,相信大家都该明白了这其中的逻辑。事实上,任何宏观调控政策都必然是基于当时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经济大环境。脱离大环境和相关作用因素谈调控谈政策,就像脱离一年四季、天气状况谈穿衣一样缺乏依据。如何读懂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在占豪看来,至少应充分认识如下四个因素:

  一、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

  国内、国际经济大环境就像季节一样,是大环境,是调控的基础。调控,是为了调经济发展的速度,控经济发展的“温度”,自然要根据大环境状况作出选择。这就像天冷穿衣和天热脱衣一样顺理成章。

  二、国际上大国的相关宏观政策。

  世界经济发展状态和大国政策直接相关,考虑到各国的经济状况不同,利益取向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层面也会出现不一致。基于这一层面,大国宏观政策是必须考量的因素。譬如,当今世界,作为准世界货币央行的美联储,就是各国在制定自己货币政策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三、政府当时可调动的政治、经济等政策资源情况。

  政府政策必然立足于手中掌握的政治、经济资源。手里没有相应资源,什么政策都难以落地,都会沦为一纸空文,最终也是不会产生任何效果的。所以,我们在观察宏观调控时必须考察政府手中掌握着什么样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并根据这些资源作出调控能力的评估。

  四、宏观政策在当时环境下会起到什么样的调控预期效果。

  有了上述三点,那么对于宏观政策出来后是一个什么状态,就需要作出初步评估的。事实上,在宏观政策出来前,就应有评估报告和相应的决策依据,否则决策就成了拍脑袋而不是分析思考后的理性决策。这就像医生给病人下药,对下药后会是什么状态应该有初步估计,不一定说一剂药就必然能够见什么奇效,但一定有下药的目的或所想实现的用药目标。在这些都搞清楚后再出政策才能有的放矢,待政策实施,还要再观察实施效果,并根据效果作出下一步的调控决策考量。

  按照上述四个要点和逻辑,你不但可以读懂宏观经济政策,甚至你也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环境为宏观调控开“药方”,出主意建言。

  另:最近还有不少人问P2P理财,这里占豪干脆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选择。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年利率在10%甚至更高的理财产品,不可能绝对没有风险,也不可能像存款一样那么保险。市场从来都是公平的,高利润必然意味着高风险,相对来说P2P理财如果有经验,能选择好的平台,风险还是可以规避的。

  占豪这里给一个P2P投资基本原则,个人给这个原则起了个名字叫“333原则”。

  第一个3,就是投资的资金占自己流动资产的资金总额不超过30%。这里所指的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存款、现金、债券、股票、理财产品等比较容易随时变现的资产。

  第二个3,是指选3家或3家以上信誉度高的P2P平台作为投资平台,这样可以将风险至少分散在3家平台上。

  第三个3,是指在3家或3家以上的信誉度较高的P2P平台上投资,至少选择3个或3个以上的投资标的,再次分散投资风险。

  经过这样的控制额度和分散投资,这就意味着每家P2P平台的投资额不会超过自己总流动资产的10%,同时投资每家又分散在3个或3个以上的投资标的上,这意味着每个标的最多的投资额占自己流动资产最高不超过3.33%。经此调整,如果一个平台山给的标的出问题了,因为有担保公司担保,本息大概率都是可保的;如果一个平台倒了,由于有担保公司和剩余资产,那么总还是不至于亏很多,而这个亏所占的流动资产也不超过10%,算下来也就流动资产几个点的风险,不算大。退一万步,哪怕3家平台都倒了,自己的资产也不会因P2P投资而减少超过30%。

  经过这种分配,实际上就几乎不太可能有大的损失了,而同时30%的年利率在10%左右或更高,其利润还是很可观的。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在最初的时候选择平台。不会玩的时候,就先弄两三个平台小额度玩玩试试,毕竟这种理财方式的门槛非常低,不像银行五六个点的理财产品大概率都是在一二十万额度的起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22:39 , Processed in 0.1251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