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31|回复: 0

江南游子:县级以下公务员出路的困局根本原因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9 10: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意见》提出,将对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设置5个职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科员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和正处级。办事员任满8年未提拔的,可享受科员待遇;科员任满12年未提拔的,可享受副科待遇;副科级、副主任科员满15年未提拔的,可享受正科级待遇;正科级干部15年未提拔的,可享受副处级待遇;副县处级干部15年未提拔的,可享受正处级待遇。

  这应该属于公务员职务待遇改革又一个顶层设计的结果吧。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扯蛋的设计,基本上属于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的结果。《意见》貌似是解决基层公务员的出路,其结果必定是朝着官民距离拉大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改革,涉及到公务员,一但遇到矛盾,基本上都是采取封官晋爵的路子。三十多年来。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封官许愿的办法来解决矛盾,所以才出现了直辖市的副国家级领导,省辖市的副省级领导,县级市的副厅级领导。原来的高配最低也就到县一级,现在好了,高配可以延伸到乡镇一级,现发展下去,村和社区也可以设置副科级村长或社区主任了。是不是村民或社区居民也可以如法炮制,科员级村民,副主任级居民。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说在改革公务员体制问题上陷入黔驴技穷的地步,一点不为过。

  说一件我在部队时的亲历。2001年6月初,我部一个分库发生一起战士私自下河游泳溺亡的行政责任事故,不久分部张政委来单位调查此事。他要求军政主官集中精力处理事故善后事宜,指名由我陪全程陪同(我时任单位政治处主任)。在陪同张政委的几天里,他曾问我对这起事故怎么看。我沒有直接回答发生事故本身的直接原因,而是从编制问题上回答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我以为,分库本是一个营单位,但两个主官高配副团。这里体现的是上级党委关心基层干部,替他们找出路,如同现在《意见》是为县级以下公务员找出路一样,为的是解决部队基层干部的出路问题,使得他们在转业时,能以团级职务安排,初衷是好的。但基层主官是否会理解并体谅领导的关心,则又是一回事。 据我在团单位工作多年的经历,所见所闻,我知道,这样的初衷,其效果往往相适得其反。

  营单位的主官,原本没有晋升团职之前,还想着更上一层楼,因此工作往往不敢随意。用高配的形式给予其解决了职务问题后,一般而言,再提升为正团的机会几乎没有,这些高配的副团职干部往往便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的动力没有了,攀比心理却越来越严重,与同是副团职的单位副职和机关部门长比待遇、比工作轻松与自由。因此便很难再安心基层工作。他们常常会有一种错觉:我是团职干部,怎么还能象连长营长一样辛苦。机关干部周末可以休息,自由支配时间,我们当然也要享受这样的待遇了。于是,离兵现象便越来越严重。带过兵的都知道,离兵是基层工作的大忌。同时,机关的副职与部门长对于这样高配的主官,往往还指挥不动,批评不得。因为从职务上看,他们是平职。这起行政责任事故就是发生在周末,分库两个副团职主官全部不在位,吃喝去了。管理上便出现了一个大漏洞。对于我的看法,张政委没有多说,只是陷入了沉思。但我知道,我的话可能触动了他。也许是这样的事情多了,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关注,几年后联勤部队营级分库的高配编制全部取消。

  低职高配的初衷是解决基层干部的职务问题,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解决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便又来了。中国现在的很多问题便是这么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循着这样的套路在改革,结果是越改革,这方面的问题便越多。所以,现在机构越来越臃肿,大约这也是原因之一吧。博友永新人说,体制内职业发展方面的保障还是很周全的,此言大致不谬。原本现在很多地方的现实情况便是村干部的家在乡镇,乡镇干部的家在县城,县级领导的家在市里。按照现在的方案,这样的情况只会进一步加剧。关心了公职人员,伤的必定是群众的心,必定加剧群众与公职人员的裂痕。

  类比一下高考的不公,生在北京上海的考生,天生就比生在河南、甘肃、新疆等地的考生有着优越性。同样的一所名校,录取分数可能相差100分以上。干部也一样,生在市级以上机关的干部,天生就比生在乡镇的干部有着优越性。晋升的机会与渠道多的多,所谓天花板效应!就是你这个单位或部门的编制是多高,里面的干部所能达到的职务高度便有多高,乡镇的编制是科级,所以乡镇的干部至多也只能达到科级,而县市省和国家机关一路上去,越往上的机关,编制越来越高,因此机关里的干部升官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即便一个能力一般的干部,在省级机关里也可以熬到正处。而乡镇干部即便是非常敬业,能力很强,口碑很好,可能终老也只是一个科级。前段时间,我的博文《朱忠华事迹说明了什么》里提到的朱忠华,便是典型事例。因此,《意见》所给出的解决办法,我们可否理解为抬高天花板的办法。只是,天花板抬高了,岂不是更难接地气,这与我们的群众路线教育是否背道而驰!

  解决目前基层公务员的困局,其实不应该通过加官进爵的方式,而是要解决机会公平的问题。乡镇一级,最低8年,最高15年,才可以靠上一级职务,可机关里3年办事员可晋升副主任科员,再3年晋升主任科员,再3年,就具备了副处的资格,一般最慢也不会超过8年。25岁进入机关,顺利的话,35岁便可进入副处。运气再不济,40岁也进入副处了,凭什么,论干的活,可能比乡镇的轻松多了。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不公平。当然解决起来,可能没那么简单,但思路应该是朝着公平方向来着手。这是一个不公。

  另一个不公就是,越是高级机关,对于干部的出路问题考虑越多。比如,按照规定,很多岗位要求必需有两年以上的基层经历,没有在基层工作的经历,便不能竞争上一级职务。于是,省级以上机关便想办法安排机关干部轮流到基层挂职,名为锻炼,实为积累资本。当然,只有省级以上机关才有这个条件。挂职是个好办法,既不耽误进步,又能积累资本,还不需在基层吃苦受累,这是基层干部所没有的优势。

  归纳起来,就是我们改革,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公平问题,而不是其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4:03 , Processed in 0.1407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