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82|回复: 0

刘义杰:“求报道女教授”尴尬了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9 07: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两会期间翻着手机短信向媒体求报道,别盯着浙大那个27岁教授,我们贵州大学刚引进了一位27岁的天津大学女博士,评为正教授。(3月8日《南方都市报》)

  一个大学的校长,主动推荐起来自己学校的教授,并强烈的期待媒体的报道,这种事情的确十分鲜见。正如有网友的疑问,前不久,27岁女生陆盈盈成浙大特聘也研究员、博导一事备受媒体关注,为何同样的27岁贵州大学女教授却没有受到关注呢?

  有网友说,哪能一样吗?贵州大学能和一流大学浙大一样吗?更何况,谁让人家27岁女生陆盈盈漂亮呢?网友的互相唱和似乎切中要害,但这种看似正确的回答其中难道不也深藏了本质上的不平等与问题吗?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中西部13个省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都没有,这意味着这些省份高校全要靠地方财政,网友们都认为这对于本来就不发达的中西部非常不公平。由此看来,“求报道女教授”深层次里的不平衡,恰恰是我们应该深挖的缩在。

  问题之一就是,高校一本、二本、三本划分导致了人们对高校关注度的不平衡。问题二就是,公众对人才过分关注头衔、身份,从而弱化了对人才真实能力的关注。

  先来看问题一。教育部上月发布2015年工作要点,首次没提及“211”、“985”工程,从开始政府层面不再对其进行特别投入。其实,在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委员建议取消高校划分“一本、二本、三本”,让高校公平发展的呼声一直就有。同样是27岁女教授,贵大没有人关注,浙大引发热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考招生“一本、二本、三本”划分带来的深层歧视,不仅带给学生们就业的歧视,也反过来弱化了普通院校受舆论和政策关注的程度,使其丧失更多的发展机会。

  对于问题二,教育专家曾经特别撰文指出,我国对人才的观念仍然停留在20年前。其中指出,早在20年前,我国高校就曾出现过26岁的正研究员,当时曾轰动舆论,可20年后,二十七八岁被聘任为正高职称,还会成为热门话题,其中说明的一个问题就是,公众对人才的观念没有进步。实际上,正是如此,细想近些年来,多数踏实能干的研究人员是得不到关注的。受到人们追捧的教授,往往都是因为行为怪异或者容貌出众,这一关注方向,导致的往往是人们对学术人才评价的浅薄化,以及带来学术研究氛围的浮躁化。试想,当教授不是因为学问,而是因为美貌与性感才受到追捧,多数长相普通的人才会怎么想?

  据报道,贵大作为贵州最好的学校,师资当中博士只有25% ,浙大、北大、清华接近99%。没有好老师,怎么教人?由此来说,“求报道女教授”带来的不应该是哄笑,而是尴尬,这一尴尬才是亟待化解的深层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7 05:44 , Processed in 0.1094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