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27|回复: 0

九月丰:谁是劝张学良放弃剿共政策的第一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1 17: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日英雄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字秀芳,汉族,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祖籍河北省丰润县。

  1934年1月8日,张学良从欧洲考察回国。2月,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鄂豫皖三省“剿共”副总司令。3月1日,张学良在武昌宣布就职,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对中国工农红军大肆“围剿”。两年后,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剿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由“剿共”到“联共”的思想转变,绝对不是一下子转变过来的。那么,谁是劝张学良放弃“剿共”的第一人呢?是著名抗日将领马占山将军。

  话分两头说,先说说当时张学良的思想状况。

  张学良从欧洲考察回国后,既考虑个人出路,又考虑国家出路。个人出路,就是必须重新掌握东北军,成为东北军首领。国家出路,就是抗日救国。他说:“目前,我们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回北平,掌握起自己的军队,整顿训练待机而动;一条是拥护蒋介石,完全听他的。前一条路必须得到日本人的谅解,受他们的摆布,不然,在华北是呆不下去的。我张学良绝不能屈膝事仇做汉奸,这条路绝不能走。要想抗日复仇,打回老家去,单靠我们几十万军队,是无法对日本作战的,即使加上中央军,也未必于是有济,必须全国统一,再得到世界上同情我们的国家的援助,才能对日本作战。”

  无论是个人出路,还是国家出路,都必须与蒋介石合作,拥护蒋介石做强有力的领袖,拥护蒋介石的武力统一。这样,张学良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就能接受。他对部下谈话中曾说道:“现在外有强敌入侵,内有共产党捣乱,国家真正统一,必须先消灭共产党,委员长的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是绝对正确的,我们为挽救国家危难,收复失地,只有拥护委员长,贯彻委员长的国策。”张学良对日寇要亡我中华,是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但是,他对蒋介石认识不清,幻想蒋一旦统一,就会抗战,他对红军认识不清,认为红军人少、装备差,很快就会被剿灭了,等剿灭了红军,再去抗战,因而追随蒋介石参加了反共内战。

  下面再说说著名抗日将领马占山。

  1931年9.18事变后,张学良电令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主席,旋又电令马占山代理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省副司令长官,除原在黑龙江的军队统归其节制外,所有黑龙江临近的部队,均归马占山调度,可见,张学良对马占山的信任。

  马占山没有辜负张学良的期望,率领部队在洮昂内嫩江桥打响了抗战第一枪,江桥战役从11月4日起至8月19日,历时16天,日寇4000多兵力在飞机、山炮、铁甲车等掩护下,向守卫江桥对岸的马占山部发动攻击,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官兵以陈旧劣势的装备,给进犯之敌以沉重的打击,日军死伤1000多人,马部也伤亡600多人,然而,马占山部终因孤军无援,弹药殆尽,地形又无险可守,只得下令退却,当马占山部队整队从省垣北门退出时,广大市民均挥泪相送,当时《国际协报》称:

  马占山及黑省一般将领,纵因力不能敌,终归失败,然其丰功伟绩,在中国历史上,亦终有不能磨灭湮没者也。

  江桥抗战,使马占山威名远扬,也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信心、意志。

  1933年4月8日,张学良出国考察,5月2日到达意大利罗马,即电邀马占山、苏炳文、李杜前往叙谈。5月8日三人到达罗马,与张学良聚会三天,几人谈起抗日事,热血沸腾,豪气冲天,决心为国捐躯。张学良对他们三个人说:“我不能久居海外,不久即将回国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你们赶快回国,重整旗鼓,以期再战。”马占山、苏炳文唯命是从,立即启程回国,李杜因事在做短暂停留,也很快启程回国。

  马占山在天津闲居期间,与爱国人士杜重远、阎宝航、粟又文等交往很密切,杜重远介绍共产党员孙达胜与马占山相识,孙达胜向马占山宣传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要马占山向张学良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思想。

  张学良接受国民政府任命,担任鄂豫皖“剿共”副总司令。当时东北军许多人士如王树翰等都认为东北军应该用来抗日,不同意张学良充当打内战的司令,在鄂豫皖,张学良的部署幕僚绝大多数主张抗日,反对东北军参加打红军的内战。在一线作战的下级官兵更普遍的表示,打内战而死,死得冤枉,不如打日寇而死,死得光荣,但是这些话,只能在私下说,不敢当着张学良的面说,因为,当时蒋介石的政策是,爱国有罪,抗日有罪,所以,谈抗日是犯忌的话题,更不敢谈联共的问题。

  当面批评张学良的第一人是马占山,因为马占山既是抗日名将,又是张学良、张作霖两代领袖的“老臣”,当时手里没有任何职务,不怕张学良撤职,所以敢于直言,在武昌时,马占山批评张学良犯了三大错误:即1928年不该易帜;九一八事变不该听从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替蒋背上卖国罪名;回国后不该宣传法西斯能救中国,拥蒋并参加剿共。马占山说:“剿共是卖命换饭吃,共产党打不完,东北军就先消耗光了,拥蒋打共产党是死路一条。”马占山又告诉张学良,义勇军到苏联得到了补充,现集中在新疆,准备抗日,决不参加剿共。马占山还说:“要打日本一定要得到苏联的援助,这是斯大林亲口答应的。”马占山和李杜一再向张学良申述抗日,没有苏联的外援是不行的,北伐是苏联选了两船军火到广州才起家的,冯玉祥五原誓师,如果没有苏联两百辆卡车军火和顾问也不能成事,马占山的话语可谓掷地有声,真正打动了张学良的心。

  马占山的刺耳话语,使张学良回想考察欧洲时,发现西欧各国都有共产党,深切感受到国内共产主义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回国后,虽然他主张拥护蒋介石用法西斯方式武力统一中国,并追随蒋介石“剿共”,但是,日寇侵略,使我们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他又处在想抗日而又不能去抵抗,不想打内战,而又不能不去“剿共”的尴尬状态,为谋求个人出路,为谋求国家出路,他开始想了解共产党,了解共产党的理论政策,马占山的话语直接影响了张学良后来的联苏联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8 13:42 , Processed in 0.1875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