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77|回复: 0

张敬伟:新圆明园的文化洁癖和商业困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3 07: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路争议,争了7年,可是并未止住横店人复建新圆明园的步伐。据新华社电,5月10日,占地6200多亩、总投资300亿的横店圆明新园(一期)在争议声中如期开门迎客。

  有一期还会有二期。看来,横店的新圆明园是一定要建成的了--去过浙江横店的人都晓得,这里有复制的故宫、还有新建的秦王宫以及清明上河园景区,当然也包括了广州街、香港街等。这些跨越历史时空的现代复制建筑和景区,称为横店影视城。据说,现在超过70%的国产影视剧是在这里作为“背景”制造出来的...美国《好莱坞》杂志称之为“东方好莱坞”。

  铺垫这么多,若人们将横店影视城里的那些古建景点,视为影视道具,一切的争论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这些复建的景点,主要是为影视剧有偿服务的商业配套项目,不是文化意义上的古建重建复修。

  新圆明园,无论多大的争议,都亟需厘清文化要素和商业目的的纠缠。文化洁癖者认为,无论存在或消失的历史古建,都不宜复建。因为这种复建并非原汁原味的呈现,而是斩断历史时空的新品、赝品。但这只能存在于文化卫道者的言辞逻辑里,和红尘世界难得兼容。即如故宫里的一些建筑,明清两代也因为天灾原因重建复建过。天安门城楼,据说也是建国后复建的。其他古建如湖南岳阳楼,当年滕子京重修还促成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还有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也是复建品...

  消失的著名古建,后人复建之并无不可,犯不着以文化洁癖的思维去怨之讽之,文化宽容是必要的。

  可这并不意味着复建历史古建可以商业放纵,将复建古建纯粹商业化。譬如前些年各地一哄而上的微缩景园,粗制滥造不说,还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商业冲动产物。

  横店影视城里的古建复建项目,是影视剧大繁荣时代的产物。作为影视文化产业的配套项目,有其存在的市场理性。横店不仅复建了故宫(明清宫苑),也复建了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秦王宫。这为明清和秦代影视剧提供了场景和道具载体--须知,一般影视剧是很难在故宫取景拍摄的。

  从天安门城楼到岳阳楼的复建,此类复建属于文化盛事和佳话范畴。粗制滥造的商业放纵复建项目,则毫无文化内涵,不仅为舆论场所诟病,也会被市场所淘汰。横店影视城里的古建筑复建品,本身并无多少文化含量,但由于有市场需求,就和影视剧一起构成了利益攸关的关系,因而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

  由此再评价新圆明园复建项目,可能会清晰理性许多。既然市场和舆论能够默认横店影视城“复制故宫”的存在,又何以诘难新圆明园的复建呢?何况故宫还在呢!

  这里面恐怕不仅有文化洁癖,还有国人潜意识里的历史伤痛。众所周知,圆明园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纵火焚烧,这是国人难以释怀的历史屈辱。北京圆明园存留的断壁残垣,正是那段历史凝固的写照。作为遗址,昭示后人的宣教意义更为彰显--复建新的圆明园,不管是在北京还是横店,似乎都有轻亵历史的意味。

  可圆明园遗址是遗址,新圆明园是圆明园,两者本不必那么纠缠不清。前者,不会因为遗址的残缺而损耗丝毫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后者和横店影视城里的那些复建古建一样,无非是影视剧的配套项目而已。

  新圆明园,没有耗费一分一厘的公帑,纯属民间资本和社会集资,资源来源没有瑕疵。其存在的意义,不是褫夺圆明园遗址的历史文化,也非政府主导下的商业莽撞行为,它瞅准的横店影视城的招牌效应,为影视剧制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文化卫道者不要将新圆明园视为异端,它本身就非纯文化的象征。当然,他也并非资本任性的烧钱玩意儿。

  既然因市而生,新圆明园的未来就由市场决定。其他纷扰,毫无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17:13 , Processed in 0.0937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