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25|回复: 0

闹市一博:西方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科举制度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5 12: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在这期间的古人,要出人头地,通常有两条途径:少数王公贵族的后人,可以享受“政府”特殊照顾;绝大多数非王公贵族的后人,又想上进,正规的渠道就是考取功名。这种“科举政治”造就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特点。他们把参与政治视为个人使命,并以“治国平天下”作为崇高目标。从而形成了以天下己任的历史使命感。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秘密武器”之一正是科举制度。
  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毫无疑问是十分先进的制度,取代了九品中正制,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条可以施展才华的唯一通道。再则,从科举制度创立以来凡有作为的政治家、文学家大多是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绝大多数还是进士及第。例如:唐代——狄仁杰、张九龄、王维、白居易;宋代——包拯、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明代——刘伯温、朱升、王阳明、张居正、海瑞、顾炎武;清代——赵翼、曾国藩、胡林翼、林则徐(举人)、李鸿章、左宗棠(举人)、张之洞等不胜枚举。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

  无疑,中国科考制度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而深远的,而且不仅仅是对中国,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5月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表示,早在100年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点破了—— 现在各国的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的。孙中山说的这话是有根据的,并非臆断。

  据倪方六介绍,在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便将中国自隋唐以来实行的通过科举,即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模式,向本国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其中,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仕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后他们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建议学习、实行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

  倪方六进一步介绍说,“两爵士的报告被英国国会采纳。此后、法国、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都把中国的考试制度“拿了过去”。“欧美人认为,科举比当时他们‘领导说了算’、‘世袭’等用人模式先进、公平,中国的科举优点多多,至少使官员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官员。”“西方当时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倪方六表示,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然而,被西方人堪比四大发明的中国科举制度,却在1905年废止。废科举后才四个月,深谙社会进化和世事变迁的严复,便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的演说中说:“不佞尝谓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造因如此,结果如何,非吾辈浅学微识者所敢妄道。”科举制才废除五年,曾以废除它而自豪的梁启超就后悔了,转而称赞“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说废除科举是因噎废食、大错特错的一件事。他甚至主张恢复科举:“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国学大师钱穆也认为废科举是件昏头大错事。1955年,他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采用此制度弥缝他们政党选举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过一千年以上根柢的,一口气吐弃了,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直是一件可诧怪的事。”他还说:“清末人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不可不说我们把历史看轻了,认为以前一切要不得,才聚九州铸成大错。”最欣赏科举制度的似乎是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科举制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无论人们如何唱衰科举,它是可以与西方的汉穆拉比法典、英国的大宪章、欧洲文艺复兴比肩的伟大创造。据考证,在漫长的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都有过科举生涯,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现在关键是,1905年废除了科举以后,我们举了什么?好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高考制度。而高考虽与古代的科举有本质上的区别,但都是考试的优劣论成败,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今高考虽是初选人才机制,但年以来的经验和所见表明,我国学子考上了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就是奠定了事业成功和幸福生活的基石。大学阶段的学习对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构成、思维方式的改变、综合素质的增强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能适应更多岗位。基于此,在没有更好选拔人才制度的前提下,贸然取消高考制度,人才又从那个渠道输送而来?衡量能力的标准又是什么?高考制度果真被取消,其危害程度可以说是祸国殃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23:25 , Processed in 0.1250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