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91|回复: 0

刘义杰:“母女联名发论文”为何遭质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5 07: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北高三女生小张凭借论文等成绩,通过了今年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初审,但近日有网友发现,论文第二作者疑是张同学母亲。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教授证实,张同学确实是其女儿,相关论文是女儿自己写的,她参与修改,“我们是经得起检验的。”(6月4日《新京报》)

  一个十几岁的高中生,就能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撰写艰深的论文,网友对此怀疑也很正常,因为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高中生其兴趣以及学养大多还没用能达到做学术研究的程度。尤其是,其联合署名者是她的做此类方面研究的博导母亲,而且论文发表时间正好是教育部要求各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公布今年招生简章的截止日期。其中有没有猫腻,单凭当事人的辩解难以消除人们的质疑。

  当然,网友对此事件的质疑并非是独立的,它还源自人们我国学术环境的沦陷,弄虚作假猖獗的焦虑。就是在今年二月份,自主招生政策调整,不少高校在自主招生简章中加了一条自荐标准——“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一些家长和学生就忙活了起来,各地时有爆出,家长托人或者买卖,为孩子发论文的情况。当然,背景如此,但这并不代表“母女联名发论文”的这一中学生发的论文,就不是自己写的,也不能代表这位中学生就不具备较高的学术涵养。

  面对着“母女联名发论文”争议,一些网友建议取消通过发论文来自荐的自主招生标准,在笔者看来这难免有些因噎废食,毕竟这一推选考生的方式,也能够很大程度鼓励中学生多元发展。正如前段时间,人们针对对此制度争议之初,教育学者熊丙奇所指出的,自主招生看论文,不应该让漏洞误了初衷。他举例说,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招收美术专业学生,要求学生提交10到20幅自己在高中学习期间创作的代表作,却不担心学生用冒充的代表作去申请。为什么?因为该校的录取委员会,会在面试时,进行相应考核,针对考生的作品提出灵活的问题,没有相关学养很难过关。

  由此来说,该回应的不光是其父母,学校更应该回应,给人们以交代,通过什么样的程序和方式,能够避免自主招生时的造假以及行政干预行为;怎样避免不会因为一篇文章定终身的偏颇事件发生;除此之外,应该进一步公开学生的高中课业情况,面试时的考核详情等,接受公众的监督,唯有此,才能让人们面临“母女联名发论文”情况时不过度反应。

  其实,在国际上联合署名具有亲密关系的研究者很多,甚至连诺贝尔奖也上演过多次类似的美谈。对此为何人们对不去质疑呢?这就说明了,好的制度需要好的执行的重要性。与其说,人们质疑“母女联名发论文”,不如说人们对自主招生考试仍存在着不放心。这样说来,教育部门和高校还应建立或健全自主招生的录取委员会,建立起诚信档案,对弄虚作假者予以严惩,用程序正义消弭人们的信任危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0 19:05 , Processed in 0.1094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