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64|回复: 0

占豪:新政策后这些新疑难怎么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6 07: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中国删除存贷比,有何重大意义及影响?》一文大家反响强烈,数百条评论,听到很多认可,但也有几位战友或提出不同看法,或表达忧虑,而且这些看法并非没有道理,因此有进行推敲和辨析的必要。下面就将几位战友的问题列出来,占豪和大家做一个推敲与辨析。

  @笔粉:我是您的铁杆粉丝,看您的各类博客有N 多年了,我在银行系统担任高管,主要是搞研究的,您的这篇文章值得商榷,目前实际影响很小,各家银行几乎没有临界75%的。而且现在银行放款是没有符合自己偏好的客户,与此规定关系不大,国家这些做,舆论及心里影响更大一些!

  占豪:

  这位战友说得不错,就目前而言,对银行好像影响的确不大,因为现在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贷存比根本没有到75%,短期内又怎么能有影响呢?但正所谓当局者迷,笔粉战友正是因为身在业务之局中,因此忽略了这一政策背后的意图及长远的变化空间。我们反推一下,既然商业银行贷存比根本没有到75%这个极限,那么为什么国务院现在对这一法案进行了修正呢?国务院做这个事难道是多此一举吗?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这一政策变化,本质上不是着眼于当下,而是着眼于未来的预期。所以,对当前短期内影响很小,但未来将影响巨大。这就像我在2013年6月在上海证券报发了一篇文章,说新股发行改革将带来中国新一轮牛市,当时骂声一片,但也就是一年后,牛市不就来了吗?因此,这一政策,不是着眼于眼前,而是后面的趋势,是为后面的高端政策提供调整空间的,是预先松绑以便于将来不必准备直接上,这就像弯弓搭箭就等目标出现一个道理。

  迄今,货币政策已经比较宽松,但中国央行一直没有提货币宽松,依然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什么?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市场出现过度的不良预期,对货币政策宽松形成过快的依赖;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将来更宽松得货币政策做准备。用不了多久,储蓄大搬家的浪潮就会到来,储蓄大搬家的结果是存款下降,这会影响贷存比;同样用不了多久,银行将获得券商牌照,为此银行将会有大量的理财产品和对股市的融资产品出台,这些资金的释放都需要银行具有极强的创造货币能力。一方面是储蓄大搬家,另一方面需要商业银行大规模创造货币,在这两股力量挤压下,存贷比会很快升高,现在进行政策铺垫,将来这事怎么干?何况,这个时间根本不会很长,也就是未来一两年的时间将会发生。

  银行体系从业者,更多地会盯着现有业务,所以会认为,现在经济不是很好,贷款积极性不高,所以贷款没那么多啊。但问题在于,新的模式出来后,形势就变了,未来银行体系的经营将和过去完全不同,国务主要经营储蓄和贷款,未来则是存贷款外放出很大一块业务是投资和理财及其衍生。

  基于这些,既然战友是做研究的,建议多向这个方向研究,多考虑开发新的产品,创新出新的金融产品,相信战友事业上会有新的跨越。

  @崔:那以后银行出现坏帐怎么办?当通货膨涨来了出现挤兑又怎么办?当都证券化了银行还有用吗?中国股市投机的这么样都管不好,都证券化后那天还不破了?

  占豪:

  坏账是银行风险系统控制方面的问题,只要在风险体系控制上是完善的,金融创新是基于风险控制背景下的,那么金融风险就是可控的。何况,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是金融风险的最大保险。银行坏账免不了,但只要合理可控,不影响大局。

  至于通胀,资产证券化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流动性主要在资产定价领域,那么提升的是整个社会的资产价值,同时流动性主要在权益资产市场而非消费流通市场,所以物价总体在未来很长预期里将是可控的,这也由全世界经济形势决定。而挤兑和通胀并不是一码事,挤兑是信用系统出了问题,现在有已经建立了储蓄保险制度,以后挤兑的情况将越来越少发生。同时,对于一个国家是大股东的大的商业银行来说,压根也不怕什么挤兑。而对于那些小的商业银行,哪怕就是出现挤兑也不会对市场构成真正大的影响。更何况,未来将降低储蓄,变成投资,哪里还有那么多挤兑?

  银行是银行,证券化是证券化,两者完全不同的范畴,一个在资本市场,一个在金融市场,虽然联通但也不是一码事。另外,证券化也不是说都是股市,而是包括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美国的证券化程度比中国高很多,美国也正是因为充分证券化资产才有那么大的国家能力。对这些的认识,可参考前面的占豪文章。

  @基正:老师你好~现阶段或2020年前什么是新型行业~新型产业?对最底层老百姓有机会吗?~~~~底层就得等提高国家福利~~要不贫富真的拉大吗?……创造富翁的机会留给了谁?从倒爷开始……到……倒房产………………?老师下一个5年普通老百姓能做什么?~~对普通人来说新型产业~新型行业到底是什么?求解答~阿弥陀佛

  占豪:

  就每个人而言,国家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增加了,人的收入增加了,社会保险水平提高了,这个社会自然福利就提高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金融、投资市场的发展,所以虽然说资本市场创造财富在少数人当中增加了贫富差距,但就整体而言一个社会的全部财富增加了,每个人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这就像我们从80年代的倒爷时代到今天,社会总体还是进步的,发展的。

  对普通人来说,要尽量摸清大势,然后将自己置于大势方向当中,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尽量谋得一席之地。具体怎么做,可参考占豪之前出版的作品《大博弈 中国之危与机》。而战友所说的新兴产业、行业等等,占豪说了数年,建议也可以找来读读,或者找相关政策研究一下。要搞懂趋势,搞懂政策,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耐心去学习和思考的。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建议多下点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5:17 , Processed in 0.1720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