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71|回复: 0

张敬伟:救市猛药能否带来“牛回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 08: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1日晚,证监会连夜发布三大重磅利好消息,A股交易结算收费标准下调;允许所有证券公司发行与转让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券商自主决定强制平仓线,不再设6个月的强制还款。

  其实,这不是证监会第一次“发声”稳定股市,而是连续多次表达对股市的“关切”。6月2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股市收盘后的例行发布会上,对于当日沪指大跌7.4%的情况,给出的是安抚人心的稳定剂。他说,市场虽然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但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6月29日,证监会先通过官微强调两融风险总体可控强制平仓的规模很小。晚间又通过“答记者问”平复市场焦虑,将股市下跌视为前期过快上涨的调整。6月30日,证监会官微称称券商可向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提供接口。7月1日下午,证监会转发中金所的微博辟谣,称QFII、RQFII利用期指做空A股市场传闻不实。

  简言之,面对沪深两市连续“熊来了”的市场恐慌和剧烈震荡,证监会一直在充当着“救市员”的角色。可谓一方面声嘶力竭地安慰券商和投资者,一方面施出猛药抢救股市。当然,除了证监会的冲锋在前,还有央行后援的跟进,譬如释放流动性的降准加降息的“双降”,和7月1日开始的内地和香港两地基金互认等等。

  应该说,从央行到证监会,这波救市“下药”剂量之高药量之猛前所未有。但从市场效果观之,救市之效还有待观察。譬如6月份的证监会救市努力,并未带来7月1日的“开门红”,7月1日上午的沪指呈现出剧烈震荡态势。当日沪指下跌223.52点,两市800只个股跌停。7月1日晚间的“三大利好”对于昨日(7月2日)的两市刺激效应初显止血效应,沪指跌1.24%险守4000点。但这一揽子救市猛药是否真的让“牛回头”还是导致“熊来了”,后市观察还需时间。

  笔者并不赞同所谓救市说法,更不希望整个市场眼巴巴地期待证监会下猛药救赎股市。这不符合资本市场的规律,也违逆了市场的正常脉动。股市机体,也和人体一样,其健康生态靠补药是无法维持的。一旦成为药罐子,人的身体就成了沉疴难解。简言之,股市有其自身规律,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牛市也没有永远的熊市。熊来牛走或牛来熊去,都是常态的股市生态。监管之力过度介入股市,会让投资者形成政策依赖,而“政策牛”和“市场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是大异其趣的。

  监管者并非无可作为或者放任资本市场。其职所在在于构建完善的股市运营机制和监管制度,其责所系系于确保股市有序健康运行。在技术层面,堵住违规操作的漏洞,为各路投资者创造资本配置的透明公开平台,同时通过有序引导实现投资者理性入市。当然,对于中国股市全球化的互联互通,以及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调节器方面的作用,这是宏观政策面的内容,决策者的出发点也不是为了单纯的救市。

  以去年启动的牛市行情和近日跌跌的熊市看,其实牛市和宏观经济的节奏并不合拍。理智的市场观察者对经济下行态势的中国股市能“牛”多久早有疑虑。但是,基于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多手段的宽松,加之沪港通、拟议中的深港通等一揽子资本市场的改革举措,中国股市出现牛情又有一定的市场逻辑。但支撑起“牛”的根本动力在于政策,“政策牛”是难以为继的。

  但是,中国股市“熊来了”也的确不是时候。如果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勉强维持7%的底线,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可能下探到7%的红线以下。经济高增长时代,股市走牛不过锦山添花,走熊也对市场信心影响不大。如果经济下行和股市下跌形成同频共振,内外两个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将降至谷底。尤其在全球各大机构都在炒作中国经济不行了的情势下,市场信心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稳增长就显得异常重要。

  因而,从决策层资本市场的一揽子改革到证监会十二道金牌式的猛药救市,市场期望的是“政策牛”,决策者的愿景是通过牛市来维系内外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宏观战略和微观愿景虽然对牛市的诉求不同,但当下中国股市“牛回头”对国计对民生都是利好。

  就此而言,在证监会7月1日连夜发布三大利好消息后,后市也许会有更多利好举措。譬如降低印花税、恢复T 0交易等。

  由于决策面以“政策牛”来提振市场信心,为中国经济调结构稳增长赢得时间和空间,广大投资者更应对“政策牛”有充分的风险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8 14:49 , Processed in 0.1243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