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86|回复: 0

徐斌:全球奶粉过剩 其他问题相比犹如浮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6 07: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旁白:人民币能否被纳入SDR可能是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一件大事,因为现在大家都逐步明了其意义,不亚于中国加入WTO。所以有什么消息出来,媒体马上一惊一乍,譬如4日IMF出报告说,要延迟人民币加入SDR时间。市场一片哗然,不过很快IMF就出来辟谣了:

  IMF:没有确定延迟人民币纳入SDR决定

  针对5日有外媒消息称,“IMF提议推迟评估人民币进SDR”一事,IMF相关人士对新浪财经表示,此消息为误读,“将SDR货币篮子调整的生效期推迟至2016年9月30日”与“决定SDR货币篮子是否纳入人民币”为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IMF董事会目前仍计划2015年晚些时候决定是否纳入人民币。“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流程分两步走,第一步是IMF董事会决定人民币是否加入SDR货币篮子。”IMF人士介绍道:“第二步是如果决定加入,具体步骤该如何实施。”该人士对新浪财经表示,将SDR货币篮子调整的生效期推迟至2016年9月30日基于三个考虑:首先是IMF货币篮子的生效日期是每年1月1日。但每逢新年,外汇市场处于闭市状态,如果货币篮子的构成出现变更,各方再临时进行调整,代价会相对较高。对于使用特别提款权的用户不方便,所以将时间向后调整。二是由于今年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可能会牵涉到人民币,而一旦人民币加入会带来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使用特别提款权的用户,对此有一些顾忌,为了打消这个顾忌,IMF用延长生效期给市场可预见性。第三点仍然是基于人民币加入的可能性考虑。“目前许多外汇储备经理也向IMF表示,如果IMF董事会11月作出人民币是否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决定,他们至少需要6-9个月来进行准备和调整。”IMF人士表示:“基于以上种种考虑,IMF才决定把新的货币篮子生效日期推迟到明年9月30日。“但推迟现有货币篮子生效日期的决定,与人民币是否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决定,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事件。”IMF相关人士再三强调:“IMF董事会很有可能在11月份做出关于人民币是否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决定,这与推迟现有货币篮子生效日期并不相关。”

  旁白:这说得很明白了,年底确定人民币是否被纳入SDR,即使纳入,生效期也得在2016年9月份,得给人预备缓冲时间才行。而瑞信的汪涛甚至认为,这反而确认人民币年底被纳入SDR为大概率事件:

  汪涛:报告提高人民币纳入篮子可能性

  8月4日瑞银集团(UBS)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在邮件评论中表示,市场可能一定程度上误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特别提款权(SDR)评估报告中关于人民币纳入篮子的时点表述。汪涛指出,由于IMF董事会仍然计划年内晚些时候就是否将人民币纳入SDR做出决定,瑞银认为纳入的可能性很高。而由于技术方面的问题,汪涛还表示,实际上,IMF此次报告可能提高了人民币纳入篮子的可能性,否则就无需讨论技术细节了。

  旁白:财经媒体对这事这么来劲,而IMF公关活动之所以如此迅速,根源在于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沟通出现什么幺蛾子,人民币没被纳入SDR,后面中国老大出什么招,谁都不好说。早先彭博报道说,中国有可能将人民币与黄金挂钩,甚至讨论这需要多少黄金储备。别以为那是天方夜谭,在IMF投票权问题上,美日背后来阴的,中国二话不说就搞个亚投行自立门户,让美日傻眼。这次在SDR问题上,美日再要出阴招,中国干脆卖出美债砸盘,再将人民币挂钩黄金,看谁最后傻眼。这后面天翻地覆,美国真的吃不消。现如今全球通缩,如果债市崩盘,后面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经合组织:主要经济体仍然通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OECD在报告中称,6月34个成员国的通胀水平为同比涨0.6%,远低于多数发达经济体央行认为的合理水平2%。在截至6月的12个月里,有10个成员国的物价水平下滑,比5月时候的12个国家有所下降。其中,大多数国家位于欧洲,希腊物价水平下降最大。通胀持续低迷,令央行官员们颇为担心。

  旁白:目前欧美主要经济体央行用宽松货币疯狂放水,通缩不能说一点好处没有,起码企业扩张欲望还是很强烈,不过不是资产设备更新,而是并购:

  全球并购类债券发行量创纪录

  为并购融资发行的债券规模达到创纪录高位,原因在于各企业希望在美国加息前利用廉价融资。在债券融资飙升之际,由于收入扩张乏力,成熟公司正面临增长挑战。由于面临强劲美元以及中国经济放缓的压力,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成分股的收益即将创下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最糟表现,中国经济放缓还令大宗商品价格承压。央行的量化宽松计划推低了借款成本,这给通过由债券融资的并购以及股票回购为股东创造回报提供了机会。在美联储(Fed)收紧货币政策(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开始)之前,企业今年发行了2900亿美元的债券用于收购,几乎是去年同期的3倍。然而,根据数据机构Dealogic周二公布的数据,发行总量仅增长46%,因此平均规模要比以前大的多。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美国并购交易规模为9877亿美元,为自1980年有记录以来最高。

  旁白:大家还来劲搞并购,说明形势还行,因为这多少还是有活力的表现,如果真的一点动静都没有了,那事情真不妙了。话说,中国这边是动静太大了,搞得央行都不安生,现在开会不说别的,就说稳定:

  中国央行:稳定金融市场预期

  “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识别和处置机制,注重稳定金融市场预期,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央行8月3日至4日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就这一问题的措辞较7月28日的表态更为全面且有所升级。在7月28日的央行年中工作预热新闻稿中,仅是提出“稳定金融市场预期”,而本次会议则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相应机制,并且刻意强调“注重”稳定金融市场预期。另一个明显变化是,央行本次会议强调“及时”进行预调微调,而此前大多是强调“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央行年中会议的这两个新变化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旁白:稳定资本市场,现在几乎是金融监管层的头等大事了,清除了场外大耳窟之后,现在干脆让银行出面干,目的就是维稳股市:

  光大重启股市二级市场配资

  周二,市场传闻光大银行重启股票二级市场配资。经了解,光大银行此次重启二级市场配资,主要方向是以适度的杠杆率来支持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大股东增持计划等稳定市场资本行动。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光大银行重启二级市场配资,事实上是一个比较保守的策略。此前光大银行二级市场配资规模超过2000亿元。7月初,一些银行响应监管层关于稳定资本市场的号召,迅速推出专门针对大股东增持计划等配资计划。

  旁白:说要降杠杆,哪里降下来?其实就是清除场内非嫡系高利贷资金,好让自己人吃独食而已。这么大的生意,怎么可能让民间资金染指?再说出事了,也不好管啊。其实这么干的目的,还是为了融资,因为熊市来了,哪里找钱给“新经济”配套呢?“老经济”的再融资加杠杆,现在很直接,政策性银行放水:

  现在地方基建可以不拿一分钱直接开工

  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专项金融债将成为拉动地方基建投资的新工具。4日,某省发改委的专项建设债券工作实施方案披露,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的90%给予贴息,国开行、农发行利用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建立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经济参考报》记者多方求证获悉,这批用于补充地方建设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建设债券的规模,国开行大约为2000亿元,农发行为1000亿元,总规模为3000亿。而此前外媒报道的万亿专项金融债,则可能要分批次,或在三年内完成。与此同时,多地城投公司正陆续向省发改委上报纳入专项基金投资范围的备选项目,再由发改委推荐到两家银行。备选项目须在保障房、水利、城市管廊、燃气等22类与基建和民生相关的项目之内。不少省份项目上报可行项目的截止日期为8月5日。另外,8月10日前,相关清单项目还要报到国家发改委和国开行、农发行总行层面。相关人士表示,此次政策“力度非常大”,其重点就在于相关政策性银行通过发行专项金融债所募集的专项建设基金可“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一位地方城投公司坦言,此前很多地方项目之所以不能上马,就是因为其项目资本金不足,而如果项目资本金达不到30%,银行就不会给予项目贷款。“现在项目承接方30%的项目资本金也不需要自己前期掏付了,均可由专项建设基金予以支持。也就是说,项目方不需要拿一分本钱,项目便可开工。”

  旁白:这是赤裸裸的放水搞项目啊,比2009年狠多了。据发改委说,要撬动15万亿投资,问题是真的撬得起来么?你看看下面资讯就明白了:

  2013年中国政府负债56万亿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8月3日发布的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政府负债超过56万亿元,同比增长近两成。与此同时,中国政府2013年资产总额111.9万亿元,同比增长近一成,增速远低于负债增速。具体分析这56万亿的负债结构可知,2013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20 .7万亿,其他政府债务近10万亿,国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3.8万亿,政策性银行发行债券近9万亿,外债的其他部分为3万亿,社保基金缺口10万亿。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表示,数据显示,我国的资产规模大、情况良好,足以应对政府债务。谈及2013年政府债务同比增幅近两成的原因,他表示地方政府债务的攀升可能是重要因素。

  旁白:这是2013年数据哦,两年之后,这个数据只会膨胀,不会收缩的。这个时候,政府债务再膨胀,能持续多久?更重要的是,现在搞积极财政,顶多也就维稳,刺激经济,其实没多大效果,看看下面:

  中国服务业7月增速一年来最快

  因新业务量增长,中国服务业7月增速创近一年来最快,并达到近一年来最高水平。财新/Markit7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6月的51.8升至53.8。这是自去年8月上升4.1以来的最大升幅,也是自去年8月以来最高。读数超过50表明服务业处于扩张。鉴于6月数据(51.8)为自今年1月以来首次下滑,而且抹去了从2月到5月的涨幅,7月数据的反弹应受到欢迎。财新表示,新业务量增加以及新订单增速加快,为过去8个月次高值,这支撑了服务业活动的加速扩张。“调查显示,客户需求转强,新客户增加,带动服务业新业务增长。制造业则相反,月内新业务量降幅明显,结束6月的微增态势。两者综合,新业务总量增速轻微,在当前15个月扩张期内为最弱。”7月综合PMI数据(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从6月的50.6降至50.2。周一,制造业PMI终值被下修至3年最低,从6月的49.4降至7月的47.8,这拖累了综合数据。财新对于服务业数据有一个鼓舞人心的发现:“7月服务业继续增加用工,增速较6月略有上升,许多受访企业表示原因与公司扩张计划有关。制造业用工则继续收缩,但收缩率较6月放缓。”

  旁白:简单说,制造业,基本没戏了。经济能有亮点,全在服务业这块,看看电商增速吧,将近50%的增长,吓死人!煤炭钢铁能源汽车甚至地产行业,都是凄风冷雨,而互联网+现在满大街都是创业CEO。有人说是泡沫,问题是现在也只有服务业领域有泡沫,其他行业里面想找泡沫都找不到。这个时候,你拿钱烧在基建工程上,顶多也就维稳,不让制造业崩盘而已。但不管怎么搞,中国经济的最大利空因素,大家估计都没注意,那就是劳动人口萎缩,总和生育率也跟着萎缩,看看下面:

  全球奶粉市场严重过剩

  全球乳制品标售平台Global Dairy Trade周二在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一项数量加权的全球全脂奶粉价格指数下跌10.3%,均价跌至每吨1590美元。CME脱脂奶粉期货合约价格周二收盘报每百磅83.2美分。全球乳业贸易平台由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为首的国际乳制品卖家组织的互联网跨境贸易平台,买家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其拍卖价格直接影响全球乳制品定价。彭博新闻社援引芝加哥HighGround Dairy公司总裁Eric Meyer观点称,全球性的牛奶供应过剩令买家选择观望,而全球最大进口国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则意味着奶制品价格会继续下跌。自从去年奶制品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以后,新西兰、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的奶农们今年大幅扩产。但与此同时,中国却已削减了进口量,并且国内牛奶产量也在增加。严峻的供需错配形势令奶制品价格大幅下挫至2009年的水平。在天气适宜、饲料价格低廉的情况下,牛奶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过剩,Eric Meyer还表示。美国农业部在7月的报告中表示,主要出口商的全脂奶粉全球出货量今年将下滑8%。而中国今年将购买40万吨全脂奶粉,较去年的67.1万吨大幅减少。截止5月,新西兰对华奶粉出口量同比暴跌了65%。

  每日综述:前两年中国人海外抢奶粉,不是搞得全球各国都不安么?甚至香港限购一人一罐,怎么现在就过剩了呢?难道真的是全球奶粉产量大爆炸?当然,奶粉产量这两年是大幅增长,但更重要的根源,在于中国需求萎缩。为何萎缩?注意了,2015年人口红利结束,不仅是新增劳动力没有了,背后更深层的涵义,在于可生育人口总规模也开始急剧萎缩。中国2014年新生婴儿仅增长47万,这个数据是否真的,还不好说,因为深圳堪称全国最“旺丁”的城市,2014年新生婴儿数目却同比下滑2.76%。要知道,计生部门在统计问题上,是部委中的“重灾区”。2015年,在新增劳动力总量出现跳水情势下,中国新生婴儿增长几何,看全球奶粉过剩情况,就可以猜测出来个大概来了。这个大背景下,观察人民币是否纳入SDR,或金融市场预期稳定,以及服务业大爆炸云云,变得非常不重要,甚至微不足道了。因为我们即使赢得一时,但注定输掉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17:10 , Processed in 0.1251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