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56|回复: 0

刘义杰:“科幻博士”关键要厘清定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5 07: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幻博士”最大的敌人的功利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招到的第一位科幻方向博士生名叫姜振宇,他是为了一辈子做科幻才去读这个博士的。该专业唯一的授课老师吴岩教授说,目前需要大力创建和发展科幻这个文学领域,也建议有影视方向的高校要发展专门科幻影视专业方向。(8月24日《济宁晚报》)

  科幻博士这一概念,从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被提上了公众话题,如今,首个博士确定,定位似乎也越来越清晰,这些无疑是值得欣慰的。

  与去年的公众对科幻博士的激烈反对相比,今年大家比较理性,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公众最害怕的就是学科的设置逐利化。正如近日,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一方面是作家保持着理性,认识到作品有瑕疵,觉得单部作品短时间内仍然难以提高中国科幻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是相关机构和认识,兴奋无比,将作品拔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科幻博士的设置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冷静,不遵循学科设置的要求,那么,其自然会带来很多问题。

  首先学科的设置要加大学校的自主权。2010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正式实施。《细则》规定,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一级学科目录,在一级学科学位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与调整。科幻文学作为挂靠在儿童文学专业下的一个三级学科,设置的自主权自然由学校决定,当其具备了教学师资,那么,其设置起来也算是对高校自主办学的实践,值得赞扬。

  其次,务实与理性地学科设置,才能够避免功利化办学。在本次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首位科幻博士姜振宇对科幻文学的定位比当时学校的认识更精准。这位科幻博士,首先是一个科幻迷,从小就喜欢《飞碟探索》、《科幻世界》 一类的杂志,平时也喜欢一些科幻小说和相关研究文章。经常跑到北师大蹭吴岩的课来听。在他看来,这个专业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科幻作家,而是培养研究者。他认为科幻研究应该起到向普通人介绍作品好处的作用。相比较去年,科幻博士的导师吴岩也认识更加深入,认为考生必须对这个领域有持久的热情。等等。

  精准的定位是“科幻博士”化解公众质疑的良药,而公众的质疑也非鸡蛋挑刺。而是对如今整个博士或硕士培养的担心,即越来越多的报考者不是因为自身的兴趣,而是为了混个文凭;很多的学校设置专业更多的是为了扩招逐利。前不久媒体报道,大学教育质量下滑,博士不如5年前的硕士就是明证。在整个博士培养质量下滑之时,人们质疑也是必要的,有利于高校专业设置的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将科幻博士的成功设置当作高校与民间互动办学的良好样本也着实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1 16:54 , Processed in 0.0937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