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11|回复: 0

相晓冬:中国必须直面解决的36个重大战略问题(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31 09: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中国必须直面解决的36个重大战略问题(之一)
  中国必须直面解决的36个重大战略问题(之二)

  第三部分 经济方面

  13、务必认清贫富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但在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的巨大历史进步、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资本和劳动的矛盾在社会生产中的不断发展,这一主要矛盾已经并且正在退居次要地位,而贫富矛盾进而成为困扰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

  贫富矛盾不仅在经济领域造成内需不振、加剧产能过剩、扩大贫富差距,反过来破坏了社会生产的持续进行,而且,贫富矛盾也在文化上形成先富群体和贫穷群体的对立,以至于在整个社会弥漫起仇富和鄙穷的思想对立。

  不但如此,贫富矛盾也已经从社会经济领域向上反作用到政治层面,反作用于意识形态,进而产生否定社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自由化思潮。

  贫富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根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成绩和问题的同步积累,根源于胸怀大志追求独立自主的中华民族在落后的物质生产条件下追求建设社会主义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这一特殊国情。

  贫富矛盾根源于物质生产方式的资本主导,根源于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因此,贫富矛盾也是整个世界的难题,是新世纪的时代课题,而探索并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是在解决整个世界的难题,是中华民族为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历史机会,是一项“为万世开太平”以实现人类永久和平的伟大历史重任,是以为全人类谋幸福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不可推卸的伟大历史使命。

  14 、务必认识到只有精神生产方式才能实现共富

  贫富矛盾前进一步,就是共同富裕;后退一步就是阶级斗争,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自觉发展精神生产方式,让另一部分人也富裕起来。

  精神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工业社会发展进入信息社会而展现出来的新型生产方式,它是以人类的脑力劳动为主导、以电脑和互联网为工具、以各种精神产品为表现、以创造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为特征、以智本运营代替资本运营为模式的新型生产方式。

  这种精神生产方式,已经在整个社会以文化产业、传媒产业、出版产业、影视产业、创意产业、娱乐产业、体育产业、艺术产业、策划咨询产业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并开始吸纳大量的脑力劳动投身其中。

  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经纬交织的时代,这些行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创造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了,脑力劳动者已经可以不再是出卖劳动时间以换取工资的劳动力,而是变成了新型的资产者,其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就构成了他们的一项无形资产,从而使得他们可以获得财产性收入。

  阶级灭亡和共同富裕的难题就在这里解决了,那就是无产者都可以通过脑力劳动而质变为新型的有产者——他们都可以用精神变成物质,用脑袋鼓起口袋。而社会,则只需要围绕这种生产方式而构建相应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以促进这种精神生产方式的发育和成长。

  勤劳致富的观念是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产物,这种思想在本质上是体力劳动的产物,而在脑力劳动的时代,在全球市场化的信息时代,勤劳致富要升级为头脑致富,即致富应该升级为智富。

  15 、务必认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发展精神生产方式

  资本和劳动的矛盾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矛盾,要认清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规律,必须运用历史的眼光,梳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在资本主义初期的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阶段,经济的发展是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主要特征,其经济发展是资本和劳动的共同驱动,其中,资本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以至于资本剥削劳动的现象造成了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甚至进而在整个社会酿成了阶级斗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过剩逐渐转变为资本过剩,大量过剩资本逐渐从工厂撤出,这些过剩资本又兵分两路,一部分成为产业资本,他们以投资的形式继续在各个产业攻城略地;另一部分则发展成金融资本,并开始培育起金融市场,并通过对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创新、通过对生产要素价格的操纵变成投机资本。

  资本的流动,要么在产业领域进行投资、要么在金融市场或资本市场投机,无论是哪个行业、无论是产业领域还是金融市场,资本仍在主导整个人类社会,这就是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经济发展方式。

  但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经纬交织的时代,在精神生产方式中,脑力劳动已经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资产了,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就是脑力劳动为自己创造的无形资产,他们不再是资本雇佣之下的劳动力。只要脑力劳动者纷纷以独立创业的形式而掌握起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就开始走向解体。

  认识到精神生产方式的到来所引发的这一伟大变革,我们才能知道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如何转变,那就是将整个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资本转移到脑力劳动上来,倡导、鼓励、培养人民群众开动脑筋,在生产中创造知识产权,学会打造品牌、学会经营管理等各种现代商业技能。帮助劳动学会驾驭资本,而不是听任资本继续奴役劳动。

  因此,自觉发展精神生产方式,推动精神文化产业的大繁荣正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要义。

  16 、务必发挥社会主义政权的政治优越性以实现助民创富

  所谓民生,不只是人民的生活,更有人民的生产。而生产,则是人民群众的劳动,只有人民的劳动创造并得到相应的财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生活。

  放眼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由于资本统治着整个社会生产,以至于劳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不仅从工厂延伸至市场,而且大量的投机资本也在以炒楼炒股炒大蒜、炒大豆、炒食盐甚至炒粮食的形式继续对人民的财产巧取豪夺,资本仍旧在奴役着劳动,奴役着广大人民群众。

  因此,社会主义政权如何矫正市场经济的缺陷,驱除资本对市场机制的扭曲和异化,保护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助民创富,已经成为摆在中国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助民创富,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让人民群众成为创富的主体,政府则只能充当配角,它不应该是为民创富、不再是施富于民,不是把钱直接发给老百姓,不只是减免农业税。而是要发挥人民群众自己的创造力,让人民群众成为创业致富的主体。

  助民创富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项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发动起来的宏伟大业。因为这一宏伟战略必然会妨碍那些贪婪的资本的利益,因而必须用社会主义政权保驾护航,以引导那些资本服从并服务于这一伟大实践,而不是听任资本加剧两极分化。

  精神生产方式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体力劳动向着脑力劳动的转移,这使得知识分子正取代工人阶级,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知识分子不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是成为精神生产方式这种崭新生产力的代表者。他们的历史使命是转识成智,运用自己的智慧投身于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将自己转变成驾驭、控制和管理资本的智本家,帮助底层民众一起崛起。

  17、务必认清社会主义政权在解决金融危机的制度优越性

  物质生产方式向精神生产方式的社会变革将使得资本主义陷入危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由于无法解决资本和劳动的矛盾,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难以找到根治金融危机的办法,只能沿袭他们祖宗侵略掠夺的扩张思维,通过巧取豪夺相互暗算的形式向外转嫁危机,将自己的经济复苏建立在其他国家更为深重的灾难之上。

  而中国,由于拥有一个控制力超强的社会主义政权,并因而具有发展精神生产方式以解决国际金融危机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中国可以用政权的力量驾驭和控制资本,以矫正市场经济的缺陷,而资本主义国家则都是被资本所统治的国家,他们没有也不可能自觉发展这种消弱资本统治地位的精神生产方式。

  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局,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问题,而是社会主义没有发挥引导控制作用造成的,是放任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后果,是听任外资在各个领域扩张无度追求利益最大化造成的。

  而自觉发展精神生产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精神生产领域,促进资本和脑力劳动的结合,实现智本对资本的驾驭和管理,从根本上彻底消灭和杜绝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型的集中体现。

  18 、务必使国有和民富的矛盾从对立转化为统一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通过政治手段驾驭和管理国民经济的抓手,确保国有经济的控制地位可以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国有经济的最大贡献和历史作用在于抵御了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的控制,确保了中国国民经济体系的独立和完整,从而构成了支撑社会主义政权的坚固基础。

  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政权可以通过国有经济而保持强大的控制力,才可以确保一些富民政策的实施和执行,才可以确保社会主义政权导向助民创富和共同富裕的轨道。否则,整个国家机器将被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资本所支配和挟裹,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会被资本的利刃迅速斩断。

  而在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时期,国有经济还可以构成社会主义政权助民创富的坚实后盾。正是因为国有经济的支撑作用,社会主义政权才可以凌驾于资本之上,尊重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尊重脑力劳动所创造的智本的地位,围绕精神生产方式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资本流向精神生产、流向草根创业者、流向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使得整个社会的草根民众和知识分子容易得到资本而成功实现创业。

  中国的国有资产既不能形成官僚化的权贵资本,也不能被私有化,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它只能成为助民创富的后盾,这种助民创富恰恰是通过对国民经济的强力控制实现的。

  按照这一思路,中国可以在确保国有经济地位维护中国经济独立性的同时,将国有和民富的矛盾从对立化为统一,使国有经济成为民富的经济后盾,用国家的羽翼保障老百姓逐步有序的走向一条崭新的致富道路。这样,才能使国资和民资联合起来以抗衡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支配,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政权的家底儿,是维护确保中国国民经济体系独立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是社会主义政权助民创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资本和经济保证,是维护全体国民乃至后世子孙整体利益的铁打的营盘,它绝不是可以被任何人分而食之的肥肉。

  19 、务必将私有制和个人所有制区分开来

  精神生产资料的共有制在生产方式的根本上实现了劳动的真正平等,使得每个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都由自己的脑力劳动来决定,而知识产权制度则又保障了每个劳动者的个人权益。

  在生产之前,信息和知识等精神生产资料是共有的;而在生产之后,精神产品所凝结成的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则又是个人所有的,即生产资料的共有制和劳动产品的个人所有制前后呼应。

  也就是说,在精神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贯彻的是共有制,而在分配方式上,则实现了个人所有制,只要你生产出精神产品,社会就自动分配给你知识产权和相应的品牌价值,构成劳动者的无形资产。

  看看“知识产权”这个名词所蕴含的矛盾就可以发现,知识是共有的,而产权则是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知识的共有即是生产资料的共有制,而产权归个人所有则是个人所有制,可见,知识产权制度恰恰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生产资料共有和产权个人所有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私有制,是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而大多数人一无所有,如果人人都有的话,就不再是私有制,而是个人所有制,看看我们这个社会,谁没有个人的资产呢,就连义丐徐超在出名之后都拥有了一笔无形资产。

  个人所有制一旦在精神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私有制也就开始走向了消亡——马克思主义所曾主张的“消灭私有制”,并不是不要个人财产,恰恰相反,而是要实现人人都有,而人人都有一旦实现,那就变成了个人所有制。

  尽管个人所有制正在取代私有制,但在落后的时代环境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面对虎视眈眈的西方资本,还必须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反对私有财产(即个人所有),但必须反对国有经济的私有化。

  20 、务必构建抑制境内外投机资本的金融安全战略

  尽管精神生产方式已经来临,但精神生产要反过来主导物质生产,却是一场艰难险阻的社会变革。

  由于弱智的资本难以支配和统治脑力劳动,他们难以驾驭智本却又不想被智本驾驭,于是我们看到,资本和劳动分道扬镳了——大量的资本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而大量的劳动却在干涸的土地上踽踽独行,一旦资本和劳动的脱离断裂成为生产方式中的必然趋势,整个资本主义也都陷入了投机泥潭,而沦为投机资本主义。

  放眼整个世界经济,在精神生产方式得不到自觉发展的情况下,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将会愈演愈烈,并且过剩资本会通过金融市场不断加强投机,反过来进一步破坏社会生产。

  这种局面持续发展下去,就会使投机反过来驱逐投资,整个社会生产难以进行,人类劳动创造的实际财富越来越少,而投机生产出来的钞票却越来越多,从而使整个世界经济陷入更为深重的滞涨陷阱。

  要从根本上解决金融危机,还是要诉诸于精神生产方式的发展,诉诸于精神文化产业的繁荣,以引导投机资本流向精神文化产业,实现智本对资本的控制、驾驭和管理,但在短期内,必须运用社会主义政权的强力干预对整个社会的投机资本进行管理约束,将投机活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这,就需要构建抑制投机的金融安全战略。

  21 、务必使社会主义银行摆脱嫌贫爱富的窠臼

  资本主义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都有一个嫌贫爱富的劣根性,他们只爱钱财却不爱人才,他们从来都是贯彻以资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更奢谈什么以智为本了。

  他们喜欢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而从来无视无形资产,造成的结果是,专利权、商标权以及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这些无形资产一直难以得到来自金融机构的资本。

  结果我们看到,越是需要资本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广大创业者越是难以得到资本,而越是不需要资本的大企业、大富豪越是容易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

  要推动物质生产方式向精神生产方式的转变,要实现助民创富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破除资本主义的社会规则,必须让国有银行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而不能象资本主义银行那样嫌贫爱富。

  只有这样,才能抬高智本的价值而抑制资本的地位,才能使整个社会重视人才而胜过钱财,重视才子而胜过财主,重视精神而胜过物质,重视脑袋胜过口袋。

  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重视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使其容易获得资本,必须对整个社会草根百姓给予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必须启动整个社会的创业热潮。

  22 、务必用社会主义政权为全人类构建全新的市场经济新规则

  市场经济也有好坏之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其实是被资本控制了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政权主要为资本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市场经济必然偏重于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它要么在其内部制造贫富差距乃至贫富两极分化,要么为了追求本国资本的利益最大化而向外谋求全球扩张。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新型的市场经济,它能够以社会主义政权去抑制资本的统治地位,能够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重视公平,能够在宏观上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控制,能够使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维反转为以义取利和义利兼顾,能够使人类的道德、正义和良知等精神力量去驾驭和管理市场经济,能够借助于信息化的设施而使得整个社会生产走向计划化和智慧化。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必醉心于谋求西方国家来承认中国的所谓市场经济地位,恰恰相反,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破旧立新,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和实践为人类开创新型的市场经济,破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旧规则,开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规则,让我们来承认他们,而不是他们去承认我们。

  让西方国家去谋求东方世界对他们新型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吧,我们就是要为人类开创一个充满正义、良知、道德、公平和责任的新型市场经济,并在这种道德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信息时代的新计划经济,新计划经济将是集中全社会集体智慧的计划,是智慧文明时代的智慧经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3:01 , Processed in 0.2658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