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66|回复: 0

程骞:“来日方长”内涵没那么复杂,别瞎猜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6 07: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学季来临,虽然有关部门严令禁止老师收受红包,但还是有部分家长为此动起脑筋。近日,本市西区一名家长送老师红包被拒后,老师的一句“来日方长”,让该家长陷入极度焦虑中。她绞尽脑汁地想“来日方长”的含义,并在朋友圈里求大家帮忙解读这句话。(新闻晨报)

  初看此新闻没觉得特别,老师拒收礼物是本分,家长有点不知所措也可理解。但继而又看到一些评论文字和网友跟帖觉得有点过于解读了这则新闻,尤其对“来日方长”一词内涵与“言外之意”的解读,更是过于“想入非非”了。

  笔者认为,教育固然有许多不足,需要接受批评,也必须改进,但也别动辄就黑教育,应就事说事,观点不要随意“扩大化”, 文本解读不能过度化,否则就失去了评论该有的客观公正原则。对“来日方长”的解读也当如此,才符合实际情形,才是客观公正的态度。

  这则新闻传达了两点清晰的信息。

  一是班主任“拒收”是真心还是假意?显然,班主任明确地拒绝了家长的红包。班主任一边用手推还了红包,一边微笑着对她说:“这个不能收,不用客气,来日方长……”最终这个红包没有送出去。显然,班主任拒绝得很坚决,为避免尴尬微笑着说了“来日方长”之类的话,纯属婉拒之意,是一种典型的客套话。哪里来的如此多值得过度解读的内涵呢。拒收红包是政府和学校的要求,也是师德底线,否则就面临解聘之忧,相信老师们不会拿自己饭碗和前程开玩笑。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学生,是教师工作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教育法规的要求,相信绝大多数老师不会违规又违法。

  二是家长的焦虑根源是什么?是来自对社会秩序的主观认识。表面看似乎是怀疑老师和学校坚决拒收之举,担心红包送不出会影响孩子的“特殊待遇”而焦虑。其实,真正根源与其说是不信学校倒不如说不信社会秩序,以及怀疑自己的价值判断。也许是该类家长的确见过不少这样的社会潜规则,认为“送礼办事”是常规,所以就有了自己对此类事情的既定认知趋向,一旦送礼被拒竟不知所措。学校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但学校有自己的坚守和规定,这点还是请家长应该信任学校。同时提醒的是,常常用“红包铺路”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别由于自己的规则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以上是笔者读出来的主要信息,但读不出“来日方长”等于“放长线钓大鱼”、“以后再送”的含义;更不敢由此妄下“学校黑、教师腐”之类断言。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反四风”和“八项规定”的有力推进,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受此影响,教育内部也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愈来愈风清气正了。所以还是请家长们大可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学校,而不必惦记着“潜规则”之类。家长相信了学校,孩子才会信任老师,孩子才会更好地成长。

  当然,面对社会上请客送礼等歪风邪气,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制度建设为学校筑起安全防护网,让所有人远离“带电”的防护网,对于败坏教师形象的行为应该零容忍。“打铁还需自身硬”,更期盼老师们能够不断提高师德修养,遵规守法,坚守底线,用自己的良好形象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用实际行动消除一些家长的“焦虑”。

  2015年9月4日星期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8 15:48 , Processed in 0.1406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