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82|回复: 0

刘义杰:学生举报保研违规为何难消质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6 07: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13日,一则举报贴引来关注。文章中,自称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012级新闻学何子章的作者,称其在参与2016届优秀本科毕业生保研面试中,遭遇系主任龚彦方副教授违规打分,而“名落孙山”。中大传设学院院长张志安在微信中发文表示,“子章同学的质疑合情,学院的公示结果没问题。”(9月15日《新快报》)

  原本得到保研助理电话,被告知排名第六,也就是获得了保研资格。但当后来成绩公布后,自己落榜,而原本排在自己后面的同学却获得了保研资格。这事放谁身上,谁也不能愿意——事关学生命运的保研考试岂能如此儿戏?

  从以上角度来说,这位学生发帖质疑,希望得到公正的回应也就可以理解。由于获得了公众的关切,中大官方很快进行了回应,表示:“当事教师出于对专业实践表现因素的权重考虑调整过其个人的打分,但最终遵循原则、未做调整,依据了第一次打分结果。最后公布的结果跟当天面试一样,没有变动。”但这样的辟谣,却很难得到公众的理解,也难以获得当事人的理解。道理很简单,没有可佐证的证据。

  除此之外,该事件的程序与过程也难免模糊缺乏公开。例如,面试时为何不直接打分?成绩排名到底是何依据?评分规则为何与学校规定相违?再比如,为什么公布成绩时,先给排名后给分?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也就难以消除公众的质疑。从社会影响来说,学生举报保研违规,学校却不能难消质疑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这说明了保研的录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寻租和玩猫腻的空间。

  其实,同样的问题多年前也出现过。2009年,一则题为“官员儿子北大经济学院五门不及格照样保研!?”的帖子在网络中迅速传播。虽然当时北大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刘伟作出回应,“这两名学生没有不及格的科目”。但被举报的学生学习成绩存在瑕疵仍然是难以回避的。当时,学者熊丙奇就指出,首先学生在网络上发帖质疑北大保研是一种监督,而校方应该公布保研标准和相关学生成绩。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很难避免公众的疑问。如今时隔多年,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出现了。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我国保研的政策进一步完善。2006年,教育部曾出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2013年9月4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2014年7月2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在这些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保研政策在推免名额、推免限额、推免报考程序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但遗憾的是,这些政策缺少对招考公平和透明等细节上的考量和规定。这样就导致了,保研这个政策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面试客观性欠缺,各种加分项目的繁多,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仍存在“自我保护”的“潜规则”,近亲繁殖严重等问题。

  可以说,没有公平与透明的程序公开,保研这一政策也就存在着可操作的空间,这就如同高考考试中那些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一些大学违规转校一样,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需要相应政策的配套。没有完善的制度和相应的重视,以上的争议也就还会再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8 15:47 , Processed in 0.0937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