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86|回复: 0

赵磊:矛盾在激化?——解读《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1 10: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发布后,缺乏共识的左右居然有一个共识:《指导意见》充满了“矛盾”。

  表面看,这些“矛盾”似乎仅仅是顶层设计的认识分歧。然而在我看来,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这个《指导意见》之所以被认为“矛盾多多”,其实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矛盾正在趋向不可调和的必然反映。

  《指导意见》是一个矛盾的产物,这一点大家都看到了。问题是,《指导意见》中的矛盾,能不能简单地用顶层在改革方略上存在分歧来解释呢?我认为远远不够。在30多年改革的进程中,改革阵营内部出现的很多分歧,大多可以归于“技术层面”的主观认识上的分歧,而并不是什么原则上的分歧。但是,对于眼前这个《指导意见》中的矛盾,改革阵营内部恐怕已经很难在“技术层面”上加以整合、消解。因为,这些矛盾并非什么“经济体制”之类的不适应,而恰恰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在激化的必然表现。至于这个激化是不是已经到了摊牌的地步,暂不讨论。

  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越来越强势,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诉求越来越明确;另一方面,上层建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咄咄逼人的气势,执政党的危机感与日俱增。这就意味着,上层建筑所承受的来自经济基础变化的巨大压力,可能正在接近临界值。于是,一边是天则所的领军人物盛洪大呼“倒退”;另一边是新华社发文“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私有化”……。

  为什么不能简单地用主观认识分歧来解释《指导意见》中的矛盾?因为,仅从主观认识上来解读《指导意见》中的矛盾,只能看到现象和表面。只有把握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正在激化的现实,才能科学预测中国经济和政治的未来走向。

  昨天我的一个学生和我交流对未来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走向“政改”——虽然他没明说,我心里很清楚,他的所谓政改指向何方。我知道,他的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问我怎么看。我告诉他,未来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什么“政改”,而是“分裂”。他笑了——觉得我在说天方夜谭。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很悲哀,中国的上亿小资基本上都是这个看法。30多年的宣传教育很“成功”,把80以后的年轻人都培养成了执政党的掘墓人。

  于是我告诉我的学生,10年以后,你或将看到这个天方夜谭的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7 04:08 , Processed in 0.1250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