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54|回复: 0

姚文晖:断绝师生关系何必广而告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3 08: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通过微信公号发布公开信,申明要断绝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原因是郝相赫在微信上“居然对北大阎步克教授、人大韩树峰教授无端嘲讽”。郝相赫随后发表“情况说明”进行反驳,21日又收回“情况说明”,并道歉。校方表示将按程序处理。(《北京晨报》9月22日)

  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年代,断绝师生关系对“生”而言是很严重的事情。《射雕英雄传》中,梅超风被黄药师逐出门墙,从此背负“桃花岛弃徒”的恶名,成为亡命江湖的孤魂野鬼。

  现代师生关系更类似某种契约关系,导师不喜欢某个学生而欲解除合约,并非大不了的事。高校普遍实行的导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制度,也为断绝师生关系提供了“好合好散”的解决途径。

  孙教授认为郝相赫目无尊长,过于狂妄,不想再做郝的导师,也是人之常情。他本可以低调处理此事,比如私下告知郝相赫,我教不了你了,请另选高枝;然后请学校按有关规定办理便是。然而孙教授的做法却是,用公开信的方式将“断绝师生关系”周知天下。不客气地说,这样做显得很没有风度。

  孙教授在公开信中,声称对郝相赫的微信言论“极为震怒”,此话意味深长。小说《围城》中,几名三闾大学的历史系学生去旁听方鸿渐的外语课,觉得方的水平太差,于是给学校写信投诉,结果被怀疑是历史系某教授在背后捣鬼。我们的学界有个传统,即学生的言行往往被认为代表老师,学生对其他师长的学术水平有异议,有可能被怀疑是其导师指使,如此一来,学术之争就演变成门户之争。孙教授显然不愿意卷入这样的是非,公开信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示,郝相赫的言论与我无关。

  有了这封公开信,孙教授倒是撇清了与“逆徒狂言”的关系,不会得罪学界同行,但对郝相赫而言,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利影响。教师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一般而言要超出学生,这意味着师生之间的争执是不对等的,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公开指责,可能不利于学生的前程。今后郝相赫无论是另选导师,还是考博,很难说不会受到影响。

  看了郝相赫在微信上对北大、人大二教授的评价,确有“狂妄”和“不敬”之处,但也仅限于学术范畴,以今日眼光视之,算不上大逆不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古人早就说过的,学生对前辈的学术水平有非议很正常,实在没必要为此大动肝火。

  想当年,钱钟书在清华本科毕业后,清华曾想让其留下来读研究员,钱钟书却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这话得罪的人更多,若教授们都发公开信指责,恐怕钱钟书要被唾沫星子淹死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8 15:42 , Processed in 0.0937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