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12|回复: 0

徐斌:改革预期要下调 刺激力度或超乎预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9 08: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旁白:今天公布8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了,非常糟糕:

  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加速下滑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662.7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1-7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81.1亿元,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份扩大5.9个百分点。1-8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个行业下降。主要行业利润增长情况: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7%,纺织业增长7.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50.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64.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67.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1.6%,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3%,汽车制造业下降4.5%。

  旁白:到底啥原因,利润下滑速度这么厉害?大多数看法是成本与收入两面夹攻所致:

  8月成本与营收“双杀”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在解释8月工业利润降幅扩大的主要原因时,提到了股市下跌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数据存在影响:一是成本上升幅度快于销售。二是价格降幅扩大。三是投资收益对盈利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受股市回落影响,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资收益同比增加41.2亿元,增加额比7月份减少69.2亿元。四是汇兑损失使财务费用增长较快。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部分外向型企业汇兑损失明显增加,使财务费用明显上升。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3.9%,而7月份则同比下降3%。五是石油、汽车和化工等行业利润下滑明显。民生宏观点评称,利润同比下滑的原因是遭到收入与成本双杀:收入方面,经济终端需求萎靡叠加阅兵停工冲击,8月投资出口皆呈下滑态势仅有消费小幅回升,营业收入增速依然维持低位呈现疲弱;但成本费用端具有粘性,人力成本、利息支出、管理费用等短期内无法降低,侵蚀利润,每百元主营收入中成本已为危机以来的最高值。

  旁白:这个数据,也被铁路运输数据所应证:

  8月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15.3%

  今年前八个月,中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减幅超过10%,延续7月跌势。这一被列入“克强指数”的指标再次亮起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红灯。发改委公布,1-8月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22.6亿吨,同比下降10.9%。8月份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2.8亿吨,同比下降15.3%。

  旁白:这个下滑幅度也确实够可以了,侧面说明经济下滑力度实在让人心惊肉跳。想必大资金已经提前知道这个消息了,现在早早躲进债券基金避险:

  9月份债券市场上涨步伐有所放慢

  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今年6~8月,商业银行的债券托管新增规模高达16186亿元,是前5月新增规模的3.6倍。值得注意的是,相比7、8月份,9月份债券市场的上涨步伐已经有所放慢。国泰君安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导致债市上涨放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权益市场可能反弹;二是资金成本的回升,影响到债券投资者对债券收益率走势的预期。“此外,投资者的谨慎以及所导致的中长期利率债收益率下行偏慢,反映出市场对债券未来走势存在分歧,也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可能未能理解当前的状态已从"资金为王"过度到"资产为王",并没有对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有非常强的认同。”国泰君安认为,债券市场中期牛市的一致性预期并未完全形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意味着债券市场的牛市并未结束,可能会持续更久。

  旁白:毫无疑问,在大形势没有出现根本转变之前,债券市场依然牛市,大家都要躲进债券市场过冬,但在9月份,市场注意力完全被股市清理配资的事件所覆盖了:

  9月市场注意力聚焦在清理配资问题上

  9月30日,是证监会给配资规模在100亿到150亿元间券商清理配资的截止日。由于多数券商的配资规模在此范围内,且证监会之前表态9月底前要清理完大部分配资账户,因此月底被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配资清理的“大限”(两家配资规模超300亿的券商,清理截止日在10月底)。虽然9月17日证监会公开表态不搞“一刀切”,但截至23日,场内还有超三成的配资账户未清理,市场的注意力几乎全部聚焦于此。整个9月,市场走势几乎都与配资消息有关,引发了券商、信托、投资者各利益方的不同诉求。随着配资清理进入尾声,市场是否已经接近底部了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前市场的融资余额规模已经接近一年来的新低,场中账户的透明度和可管理度已经大幅提高。

  旁白:现在看得很明显,资金就是在股市和债券市场之间来回做搬运,非独中国如此,新兴市场好像都这样:

  投资新兴市场ETF资金大批撤退

  因担忧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形势恶化,投资新兴市场ETF的资金大批撤离,今年前9个月高达190亿美元。专家预计,面对未来更高的抛压,这类ETF根本不堪一击。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美银美林的月度调查显示,9月认为应“轻仓”新兴市场的基金经理人数为2005年以来最多。该券商的股票策略师Ritesh Samadhiya指出,基金经理既怕中国可能经济衰退,又怕新兴市场发生大范围债务危机。瑞银的新兴市场股票策略主管Geoff Dennis评价:“现在好像谁都不想留在新兴市场。”而安硕基金的首席策略师Ursula Marchioni认为,现在就说新兴市场已经见底为时过早,不过估值确实有吸引力。

  旁白:而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很大程度上来自沙特石油美元的萎缩:

  沙特大举撤资是全球金融市场近期动荡根本

  英国《金融时报》从数位基金经理处获悉,本月沙特从金融市场中开展今年以来的第二轮赎回。其中一位基金经理称上周的资产赎回“是我们的黑色星期一。”金融咨询公司Insight Discovery首席执行官Nigel Sillitoe从基金经理中的调研估计,过去六个月里沙特阿拉伯货币管理局从市场中撤出500~700亿美元。“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何时回来,因为最近几年很多基金经理的生意都高度依赖沙特货币管理局,”Sillitoe表示。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并在低位长期徘徊,已经严重影响了石油产出国的财政收入;即便是作为OPEC组织老大并且石油开采成本较为低廉的沙特也不例外。沙特抛售美元资产主要为平衡政府预算,稳定国内财政体系,目前沙特的预算赤字已经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此外沙特在也门的军事行动也需要大量资金。瑞士信贷集团曾表示,新兴市场外汇储备积累在第二季度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负向增长,在最坏的情况下石油美元的削减量会被低估约2.5万亿美元。这对此前被石油美元推高的资产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

  旁白:显然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动荡,是全球美元信用扩张周期即将结束的一个征兆。因为过往多年来,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央行搞QE,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其实大部分都跑到包括中国在内新兴市场经济体,现在美联储QE有搞到头的迹象,那边资金就开始疯狂回流。中国能做的,大概就是再一次刺激吧:

  四季度中国会再启动一轮宽松刺激

  据《经济信息日报》头版报道,为确保2015年最后一季度实现稳增长,中国政府将公布至少10项最新政策措施。报道称,中国央行(PBOC)可能将实施进一步的降息降准举措。报道同时表示,央行可能向担保的追加贷款计划扩大流动性注入。目前,这项措施只针对国家发展银行(State Development Bank),但将向另外两家官方投资机构延伸。报告表示,最新一系列针对公共和私有合作计划也将公布,中国央行可能同时增加今年贷款额度。这对于风险资产及黄金周到来之前的未来几天中国股市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也明确提示了中国政府极尽所能保持经济增长的决心。

  旁白:天晓得这兴奋剂还能管用多久,但如果不搞制度改革,这些刺激然并卵……。好在中美开始构建和谐社会,改革外部大环境应该没什么问题:

  中美确认构建全球和谐社会的一致认同

  上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美双方确认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即“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中美互相尊重彼此的利益,并将共同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中国再次明确表示不会挑战美国的地位。习近平称,全球治理体系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中国没有这种想法,也不会这么做”。亚投行只是一个渠道,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相互补充。奥巴马也称,美国欢迎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和在全球事务中扮演负责任角色的中国崛起。我承诺扩大双方的合作,同时坦诚和建设性地解决相互间的分歧。双方在高铁、清洁能源、民用航空、旅游、影视等多个行业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同意在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进行高级别对话。

  旁白:习近平这轮访美的最大成果,不是些协议啥的,是确认中美之间“你老大,我老二,不另起炉灶,大家一起和气发财”基调。这非常重要,意味着大家打战的概率急剧下滑,毕竟建立在利益上的友谊,比建立在友谊之上的利益要可靠多了。双边投资协定谈判(BIT)这次没戏了,但很难想象美国在人民币加入SDR问题上使绊子,因为中国一怒之下搞反击,这次中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调就没了。中国改革大环境确实没问题,但改革能真改吗?就算真改,后面麻烦也是不小,关键还是老龄化社会问题:

  中国进入“超少子化”社会

  根据人口统计学标准,一个社会0~14岁人口占比15%~18%为“严重少子化”,15%以内为“超少子化”。目前日本的少儿人口比重约为13%,处于“超少子化”阶段。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2010年0~14岁人口总量为2.2亿,占总人口的16.6%,已经处于严重少子化水平。这种变化从历史来看更加触目惊心。根据统计数据,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现在一路下滑:1964年为40.7%,1982年为33.6%,1990年为27.7%,2000年为22.9%,到2010年已经降为16.6%。从绝对数量看,1980年后出生人口为2.28亿,1990年后出生人口为1.75亿,而2000年后人口只有1.46亿。20年时间内,出生人口减少了36%。除了人口普查和抽查的数据之外,还有一些数据同样可以提供中国孩子在减少的证据。从教育部的在校生统计数据看,从1998年开始,小学在校生开始减少。从2004年,初中生人数逐年减少。减少幅度从数十万到四五百万不等。从招生情况看,小学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2500万减少至2014年的1658万,初中招生人数也从最高峰时每年招生2263万人,下降至去年的1448万人。根据六普数据的推算可以看出,未来问题会远比现在更严重。在未来10年,中国23~28岁的生育旺盛期女性的数量将萎缩44.3%,如果生育率没有明显提升,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降至10%以下,比“超少子化”水平还要低一大截。

  每日综述:从人口结构以及生育率角度看,中华民族百年内前景注定黯淡。很简单的道理:一家全是老家伙,年轻人没几个,小孩看不到,那大家族未来是没戏的。这一点,尽管社会舆论逐步关注到了,但对于大领导而言,他们现在考虑不到这些,因为眼前焦头烂额的事情太多:从大国博弈到环境破坏再到整治腐败等等,而他们在位干十年就退了,人口政策调控出成果,会是啥时候的事情?就中国当期经济数据看,估计从上到下都有晕头转向。毕竟“新常态”,说说没问题,真要从7%一口气滑到4%,谁都受不了。这不是叶公好龙,这是人性。所以改革啥的,现在大家其实都要下调预期,但刺激放水这个事情,力度可能要超乎市场预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8 20:43 , Processed in 0.1406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