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82|回复: 1

相晓冬:中国必须直面解决的36个重大战略问题(之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09: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中国必须直面解决的36个重大战略问题(之一)
  中国必须直面解决的36个重大战略问题(之二)
  中国必须直面解决的36个重大战略问题(之三)

  第四部分:文化方面

  23、务必戳破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虚伪性

  西方社会叫嚣的所谓普世价值观,其诞生的土壤正是以物质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由于物质生产方式的统治者是资本。因此,这种普世价值观必然建立在资本的立场上,是资本的价值观,它在本质上是利己的,而不是普世的。

  正如整个西方经济理论都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一样,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也一样将个人主义和自利主义作为自己的核心内涵。

  就像口袋鼓鼓的暴发户们都以为自己的脑袋也聪明无比一样,西方精英普遍认为自己的资本主义是人类最为理想的社会制度。于是,他们将这种价值观冠以普世的名义推广到世界各地,就像他们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一样。

  因此,西方社会所打出来的“普世价值”在本质上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广告词,而所谓的“普世”也是他们自认为的“普世”罢了。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中国的历代先哲们不反对取利,但更强调“义”,他们已经将“义”的精神注入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而马克思主义也是强调“义”的,而反对阶级剥削和压迫以解放全人类便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魂魄,而这正是“义”的精神体现。

  由于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天生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本能,所以,这种普世价值观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冲击落后的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可以冲击中国社会的官僚主义,这是其积极的值得肯定性的一面;

  但同时,普世价值的传播又会导致极端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就像吃西药可以治病但同时又会造成负面作用一样,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末期的意识形态,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只能在全球扫荡封建主义思想残余,而在其思想内核上,则更是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推向全球。

  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解决人类的贫富矛盾,不能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空前危机,因而,它决不能为人类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24、务必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上构建以德治国的大厦

  德是以人性本善为其存在的立场,主张通过后天的教化而使人心自觉向善;而法则是将人性本恶作为自己的存在根据,主张通过法律的惩恶功能而逼人向善。

  将儒家和法家的分歧辩证统一在一起,就是马克思主义,即辩证法的人性观从来不会落入到善和恶的任何一个方面,而是将善和恶视为矛盾着的对立统一体加以看待——人性的恶是逐利的小我意识,表现为欲望的追求和满足;而人性的善则是尊义的大我精神,表现为社会责任的恪守和奉行,从而产生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统一的治国理念。

  重法轻德,一直是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这种人性本恶论也有善的一面,那就是他们普遍尊重个体利益,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西方社会普遍建立起一整套尊重个体权益的法律体系,以及与之支撑配套的社会制度和运行机制。

  而中国文化则陷入了长期的道德禁锢,整个社会的主流思维将义和利截然对立起来,对集体主义的过度倡导使得整个社会普遍漠视个体利益,造成的结果是伪道德摆在台面上,而潜规则却藏着桌子下。

  认识到精神生产方式的规律之后,我们就找到了在信息时代以德治国的新办法,那就是让德有所得,让义能取利——因为名的作用,德有所得而不会失德,反而会使人固其德;义能取利而不会失义,反而能使人守其义。

  这样,在品牌规律的作用之下,道德、良知和责任就会成为精神生产力,从而使道德从外部舆论的约束力转化为内心深处的驱动力,如果将这一思想变成相应的政策措施,并与法律法规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以德治国”方略的完美贯彻和落实吗?

  25、务必弘扬以义取利、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义,正是社会责任。由于人类社会长期遭受物质生产方式的统治和支配,“义”的精神一直被“利”的追求所驱逐掩盖,以至于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反而成为了一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旗帜,尤其是在以追名逐利为驱动力的市场经济时代,“义”的精神更是被逼向了死角旮旯。

  这种人心思利的社会意识尽管可以用法制和制度刚性力量加以约束,但法制永远不能代替人类的道德自觉,法制乃是以人性恶作为自己的存在基础,而道德则可以唤醒人类内心的善念,使人自觉向善。

  品牌理论告诉我们,个人只要对社会有义,就会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而获得好名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名正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品牌价值,是一笔无形资产,通过适当的运营方式,名就可以变成利。

  这种因义成名,因名得利的内在逻辑也是不难被人理解的——谁对消费者有义、对顾客有义、对社会有义,这种义的精神就会塑造出自己的品牌美誉度,进而赢得人心,而品牌就会引导消费者将货币选票投给谁,进而让谁得利。

  而品牌价值,正是人的精神所创造的无形财富,是用义赚来人心的结果,而人心也就转变为市场,进而转化为利。义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而名却是各自不同的无形资产,这不正是社会群体对个人的义举所自动产生的最佳激励方式吗?

  正是由于名的介入,使得义和利和谐统一在一起,见利忘义自动成了亏本买卖,而以义取利则则可以名利双收,这一思想可以重新建构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模型,使得个人和集体的矛盾变成一种和谐互利的共赢状态,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真正的普世价值观应该以“义”为内涵,而不是以“利”为主导,而所谓的“义”,正是全球社会责任,而以义取利、义利兼顾也就成为能够促进人类和谐的真正的普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将使全人类从以物质为中心的社会而步入一个崭新的以精神为中心的社会,并最终使拜金主义自动升级拜义。

  26、务必使媒体从被动地反映世界转变为能动地改变世界

  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已经并且正在哲学上掀起一场认识论的伟大革命,那就是间接认识代替直接认识、群体认识代替个体认识、互动认识代替独立认识。

  在这种认识论的作用下,作为信息社会的中坚力量,媒体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眼睛,越来越成为促进整个社会管理的神经中枢,越来越成为大众民主和信息民主的得利工具。

  西方社会之所以只将媒体归为第四种权力,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因而他们也就不能发现,媒体的这种权力正是来自人民群众的眼睛、口舌、耳朵和大脑都汇聚而成的伟大力量,那些媒体的受众,不正是人民群众吗?

  信息社会,每个人也都成为传播者,成为一种新型的媒体,成为一个独立的精神生产者,每个人的大脑都成为一个微智库,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以平等的关注权、话语权和传播权。

  信息时代的到来,必然会造成民智的开启,从而引领人类进入智慧文明时代,在互联网这一伟大工具的帮助下,人民群众将以联合的形式一起来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而媒体也将在新的时代肩负起新的责任,那就是通过自己的信息传播带领人民群众一起认识和改变世界。

  因此,作为信息社会的中坚力量,媒体的社会功能也要实现这一历史转变,那就是从被动的反映世界转变为能动的改变世界。

  27、务必认识到西方新闻观的局限性,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传播事业

  西方社会的新闻观,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是在资本对媒体的统治中产生的。

  尽管他们的新闻思想不乏合理的因子,但随着时代的变革,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着信息社会和智慧文明时代的伟大转变,这种新闻思想和所谓的新闻自由也开始变得日益落后。

  资本一旦统治媒体,媒体就会沦为追逐达官显贵、富豪精英、名人名流的媚体,他们纷纷眨巴着势利的眼睛,所追求的只是新闻的轰动效应,只是各种社会事件具象的肤浅信息,只是自己的发行量和关注度,而整个社会的大问题,他们却纷纷视而不见。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新闻记者即使沦为令名人名流讨厌的狗仔队,他们也不会去转过身来去关注整个社会的草根群众;他们将新闻的热情投向皇室的绯闻、投向美国前总统女儿的豪华婚礼、他们宁可将黛安纳追逐至死都不去关心民众和百姓的苦难。

  西方社会的所谓新闻自由,无非是挟大众眼球而扩大发行量以获得更多广告费,无非媒体资本用大众的关注而谋取一己之私利,他们在一头煽动起大众充满好奇甚至卑鄙的内心,而却在另一头用窃听、偷窥、偷拍的卑鄙行径去侵犯那些采访对象的隐私。

  他们从来也不去想,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的思想正是媒体在新时代的社会责任;他们也不知道带领大众一起来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完善;他们不像人一样用责任心忧思社会,只象狗一样凭着嗅觉搜寻腐肉;他们一个个将摄像机和照相机变成自己睁着的大眼,却从来不知道任何新闻报道也都是不过是瞎子摸象。

  西方社会的新闻观中丧失了认识论,丧失了辩证法,于是,这种新闻传播活动也就日益脱离了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社会实践。

  因此,在信息时代的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我们不能听任各种媒体接受资本的控制和支配,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统领和驾驭整个社会的新闻传播事业,必须使媒体成为人类道德、正义、良知和责任者。

  28、务必使社会主义的媒体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旦丧失正义而被资本和权力所支配,媒体也就堕落成媚体。它们追逐名人名流、富豪精英和达官显贵,而只把草根民众的酸甜苦辣炒作成吸引眼球的精神大餐,用以满足广告盈利模式勃起的贪欲。它们将公信力的招牌树成新时代的贞节牌坊,而在这一招牌的阴影之下,却是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媒体被资本和权力异化的恶果是,有钱才容易出名,而有名却难以有钱,所以我们看到,为汶川大地震捐款而成名的义丐徐超以名取利是多么艰难,而那些房地产大鳄们有钱而出名又是多么简单!

  媒体不只是用来让公众看的,不是只给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提供商。它还可以反过来把整个社会变成大学,可以让草根阶层相继出名,可以让人心向善,可以引导社会公众一起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社会主义媒体不仅仅是党的口舌、人民的喉舌,也是民心和党心交流汇聚之地,是党和人民一起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智慧生产和传播平台,是开启民智实现党民互动共同管理社会的得力工具。

  只有实现这些功能,中国共产党才能从根本上切断资本对民心、民意和民智的控制和愚弄,从而使天下民心重回党的怀抱。

  社会主义的媒体一定高举正义的旗帜,它们不能沦为资本和权力支配下的媚体,而是应该变成民心、民意和民智的引导者;变成人民群众一起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引领者;变成党和人民心连心以互动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变成中国共产党助力广大民众翻身解放实现草根崛起的助推器;变成助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并进而实现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智库;变成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炎黄子孙聪明才智的放大器!

  29、务必使文化产业由资本驱动升级为智本驱动

  脑力劳动所主导的精神生产方式展示在整个社会,就是已经并且覆盖全球的精神文化产业,而精神文化产业,正是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信息和知识的共产主义。

  在精神文化产业中,资本已经丧失了统治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已经从传统的物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精神生产资料的共有制,劳动者也已经从物质生产中的工农群众转变为精神生产中的知识群众,而知识产权制度也使得每个劳动者实现了精神产品的个人所有制。

  信息和知识资源是人类共享的,而人脑则是人人都有的劳动器官,只要生产出有价值的精神产品,就可以一举成名、一夜暴富了。可见,在精神生产方式中,资本是无从插手的,而主角则是人类的智慧,是智本,资本只能沦为配角。

  精神生产方式的到来,正使得脑力劳动创造的智本反过来凌驾于资本之上,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也将转变为智本反控资本的生产关系,在智本的驾驭、管理和指挥下,资本才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并为精神生产方式服务。

  正是由于精神生产方式的出现,知识分子将不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是成为精神生产这一崭新生产力的代表者,与之相应,文化产业的主导者也不再是资本,而是全社会的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所创造的智本。

  因此,社会主义政权要推动精神文化产业,就必须抑制资本的统治地位,而将智本置于主导地位,调动社会主义政权的金融和媒体机构,大力助推文化人创业,帮助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用精神变成物质,以脑袋鼓起口袋,实现文化富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4 10:4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精神支柱的民族是不会长久的,现在中华民族应该提出一套自己的能凝聚人心激发民力的,并对世界也具有指引意义的思想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才可以说中华民族是真正的崛起了。支持你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2:18 , Processed in 0.2813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