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69|回复: 0

云石:哈萨克斯坦为什么要死心塌地的追随俄罗斯?【地缘政治3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4 15: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国力一落千丈,不仅之前的附庸国纷纷背离而去,甚至就是原先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也在一个接一个的反水。从早期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到后来的格鲁吉亚,再到当下炒的火热的乌克兰,这些曾经的兄弟,如今都与俄罗斯反目成仇。

  当然,俄罗斯也不是一个兄弟都不剩。在普京的欧亚联盟中,还有两个铁杆大兄弟——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这两个实力仅次于乌克兰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一直对俄罗斯亦步亦趋,是普京打造欧亚联盟的最大助力。

  白俄罗斯且不说,它与俄罗斯同文同种,国家规模有限,又与俄罗斯东欧本部核心区紧密相连,这种国家,除非俄罗斯衰落到极致,否则很难被其他势力撬动。

  但哈萨克斯坦不同。哈萨克是伊斯兰国家,哈萨克族亦与俄罗斯族并无亲缘关系;在前苏联时,哈国也属于边疆地区,与东欧核心区相隔甚远;在综合国力上,哈国虽然现实国力有限,但疆域广阔,领土面积多达272万平方公里,是无可替代的中亚区域大国。这样的国家,也愿意屈身于衰落后的俄罗斯,未免让人有些费解。
  当然,哈国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缘格局的限制。由于身处欧亚大陆腹心,除了俄罗斯,再无其他世界主要势力可以接近,哈国摄于俄罗斯之势,不得不听命也是情理之中。

  但如果仅就于此的话,还不足以完全解释哈国的亲俄之举,毕竟近二十年来,俄罗斯的衰落程度总体上是在加剧,地缘影响力也在逐步萎缩,与此同时,中美在中亚的影响力却在不断增加。

  虽然总体上,中美对哈萨克的影响力远不能与俄罗斯媲美,但此消彼长之下,哈国应该会获得一定的操作空间。通过施展纵横之术,让中美俄在哈国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地区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只要做的不太过火,深陷泥潭的俄罗斯是不敢拿哈萨克怎么样的。

  但实际上,哈国并未这么做。面对美国借阿富汗战争经营中亚的图谋(阿富汗战争的内幕,云石君将在接下来的阿富汗篇中详细解读),哈国坚定的与俄罗斯站在一道。至于中国,虽然双边合作日益加深,但总体上,哈国并未因此改变对俄罗斯的亦步亦趋。

  哈国为什么这么“爱戴”俄罗斯?难道真是因为几百年的统治,将他们彻底同化?

  当然不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哈国在国际政治舞台紧随俄罗斯的同时,在国内却十分坚决的复兴哈萨克民族意识,打压在哈俄罗斯族的生存空间。时至今日,哈萨克斯坦境内俄罗斯族裔的比例,已由苏联解体前的接近一半,降到了不到三成。

  对内竭力打压,对外却心甘情愿的主动追随,哈国这番表里不一,与其内部的地缘结构矛盾大有关系。
  哈萨克斯坦虽然疆域广阔,但中部的哈萨克丘陵,以及西、南部的图兰低地身居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多为干旱荒漠,开发程度十分有限。总的来说,哈萨克斯坦真正价值较高的板块主要有三个:北部湿冷平原;东南部山地和西南部的里海沿岸低地。
  东南部山地是传统的核心板块。天山、阿拉套山等巍峨山系的存在,拦截住了北冰洋和西伯利亚的寒湿气流,进而形成相对丰沛的降雨;加上冰川融雪的作用,使该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而这里也是东亚大陆连接西方的通道所在,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哈萨克斯坦最富足的地区,旧都阿拉木图便位于此处。

  西南部的里海沿岸低地虽然气候干燥,但却埋藏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这使得它在工业时代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至于北部湿冷平原,位于哈萨克丘陵以北,属西西伯利亚平原的一部分。这块平原虽然不怎么缺水,但由于太过寒冷(冬季的温度可低到零下40度以下),在农耕时代根本就不值一提。只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工业征服自然的力量大大超过传统农业,这才使它有了开发的价值。

  早在近代,沙俄和苏联便以叶卡捷琳堡为核心的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打造出俄罗斯亚洲部分的核心本部板块——乌拉尔工业区。而它的位置正在哈萨克斯坦的正北方。

  既然更高纬度的乌拉尔地区都可以被开发,那哈萨克的北部平原自然也不在话下。

  从地缘上说,北方湿冷平原应该是北亚的一部分,其实在上世纪中叶以前,这里也一直都是俄罗斯领土,后来苏联时期,才划入哈萨克斯坦这个加盟共和国旗下。所以这一地区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俄罗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北部平原与乌拉尔工业区一脉相承;苏联时代时,俄罗斯族人口也在当地占据相对多数;时至今日,这里仍是除旧都阿拉木图外,哈国俄罗斯人的主要聚居区。

  东南山地、里海沿岸、北部平原,三大主要地缘板块,共同奠定了哈萨克斯坦的国力基础。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三大板块实在太过分散了。他们位于三个完全不同的地理边缘地带,形成一个三角形,将哈国的其他领土囊括其中。

  考虑到哈萨克斯坦272万平方公里的庞大身躯,这种格局甚至不能用分散来形容,更适合的词汇应该是撕裂。

  三大板块的地缘实力都不太强,而且彼此间半斤八两,最后还都偏居一隅,相互间相隔遥远,这就意味着哈国在地缘结构上存在天然的分裂危险。

  在苏联时代,这倒不是问题。凭借超级大国的强大实力,哈国作为一个整体都被莫斯科牢牢控制,任谁都不敢不服。

  但随着苏联解体,麻烦就来了。没有了苏联的强力维系,就凭哈萨克斯坦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将三大地缘板块聚合到一起

  当然,短时期内这倒也麻烦不大。苏联虽然没了,但俄罗斯还在,虽然今日的俄罗斯早没了当年风光,但维系哈萨克斯坦的整体存在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依靠俄罗斯的代价,就是必须成为俄罗斯的附庸。

  如果在以前,哈国被并入俄罗斯,虽然政治地位没法提,但好歹苏俄工业能力强大,至少在经济层面对哈国多有带动——面子上的委屈,还可以用里子的实惠做补偿。

  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工业体系崩溃,现如今已沦落到卖资源度日的地步,不仅不能再辐射哈萨克,反而因为二者同为资源输出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竞争。这时候哈国再死心塌地的跟着俄罗斯,实在不是件划算的买卖。

  但哈萨克斯坦别无选择。内部地缘结构的撕裂,使他天然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势力来维系统一。而且,要发展经济,俄罗斯的政治保护更是基本条件。

  这话听起来有些吊诡。毕竟我们刚刚说了,俄罗斯在经济上不但帮不了哈萨克,反倒与他构成竞争,怎么话锋一转,又成为哈萨克发展经济的政治保障了呢?

  这就要将哈萨克的内部地缘结构,和中亚地缘格局结合起来分析。

  哈国内部地缘结构云石君之前已经说到,哈萨克三大核心板块太过撕裂,必须得依靠俄罗斯这个强大外来势力,以维护自身的统一—一个陷入分裂内乱的国家,是无法正常发展经济的。

  而中亚的地缘格局,也决定了哈萨克离不开俄罗斯。
  哈国地缘实力有限,又身处各大文明交汇之地,所以根本无法孕育出独立的文明体系。在农耕时代,这里被源自西亚的伊斯兰文明吸收。进入工业时代后,沙俄和苏联的强势进入,又使哈国深受俄罗斯的影响,基本形成北俄南伊的文明体系格局。

  及至现代,伊斯兰和俄罗斯都不同程度的衰落,哈国为求经济发展,一方面与中国深入合作,另一方面又积极谋求打通黑海通道,力争加强与欧洲发达国家的交流。这样一来,又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西方与中国的影响。

  这下麻烦就大了。

  如果哈萨克内部地缘结构规整紧密,实力也足够强大,那他可以以一个整体的姿态,与各大文明体系交流,进而在谋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完整和统一。

  但哈萨克斯坦内部地缘结构撕裂到极致,所以各板块与外部合作以求发展的同时,却很难将这种发展成果惠及到国内其他部分。再考虑到中欧远胜于哈萨克斯坦的综合实力,这种发展合作必然是以中欧主导。长此以往,里海沿岸的西化程度将有所加深,东南山地的汉化程度也会日益增长。至于北部平原和中南部荒漠,则会分别保留传统的俄罗斯和伊斯兰体系。

  北附俄罗斯,东亲中国,西望欧洲,南依伊斯兰。一个国家,居然在四个方向,出现四个截然不同,又缺乏交流融合渠道的经济和文化体系。这种局面持续发展下去,哈萨克斯坦的政治解体是早晚的事!

  但哈萨克斯坦也没有办法。俄罗斯和西亚伊斯兰都是资源型经济体,只有中欧才会要哈国的油气,才有能力向他输出工业品。如果不想退回到游牧时代,哈萨克必须跟中欧打交道。

  既要维护统一,又要发展经济。这种情况下,哈萨克只紧随俄国——虽然两国在资源输出上的竞争,使哈国吃了不少闷亏,但只有依靠俄罗斯的力量,才能对冲外部的影响,维护国家的完整和统一。

  但是,近年来,哈萨克的形势逐渐有了转机。具体来说,中国影响力的进一步拓展,使哈萨克获得了摆脱这种憋气局面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影响力会如何改变哈萨克斯坦呢?云石君下一节继续解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2:53 , Processed in 0.1407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