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12|回复: 0

刘义杰:教材屡屡出错源自市场失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9 07: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施兵“找茬”大学英语教材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无意间发现一本大学英语教材的错误,使得他开始了历时两年对大学英语教材的“找茬”历程。通过查阅100多本教材和资料,他撰写了一份近30页的《大学英语教材质量分析报告》直谏教育部。(11月18日《京华时报》)

  图书的出版质量,我国有严格的行业法律,例如《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依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规定,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其编校质量才能合格。而北林大老师竟然从各类教材中找出大量错误,而且错误很多都是语言错误,而语言类等逻辑错误按照规定都将记为两个差错。

  实际上,人非机器,图书教材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只要错误严格控制在法律规定以内就可以理解。但为何大学的教材错误那么多呢?恐怕就在于教材市场的垄断。《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编写、出版适应不同类型高等学校教学需要的不同风格和特色教材;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与行业合作编写实践教材。这就导致各类水准的学校,不同能力的教师都去编辑撰写教材。由于高校多选取自己学校编写的教材,教材没有经过市场的考验与筛选,各类水准的教材也就都活了下来。

  其实,教材差错高不止是高等教材,其他教材也是如此。前两年,就有郑州的老师指出人教版新版七年级语文书上30多处错误,并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到法院。而据《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12年,全国共出版大专及大专以上课本50270种(占全国出版种数12.1﹪),印制32190万册(张)(占全国出版总册数4.1﹪),出版总定价989365万元(占全国出版总定价8.4﹪)。高等教育教材市场在出版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这也决定了它本身就是一个香饽饽,很多低水平的人的参与以及行政带来的寻租导致了低质量教材的出现。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表示下放教材和部分服务价格定价权限。下放到省级管理的定价项目包括教材价格,即列入中小学用书目录的教科书和列入评议公告目录的教辅材料印张基准价。此措施被解读为对教材价格垄断有一定的破冰意义。而对于高等教材来说,需要的正是市场的力量。试想,当一个高校的教材选取是按照公开公平的市场竞标选择,那么,师生选取的教材一定是经过时间和市场考验,市场上质量过硬的产品。那些粗制滥造的教材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总的来说,提高教材的质量不是简单的严格把关,提高教材出版门槛的问题。毕竟严管带不来市场的百鸟争鸣,更会埋没很多优秀的人才和教材。如今的教材问题颇多,本质说来是行政化太浓,管得太多的问题。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国所有的出版物都必须将样书寄送相关部门质检,问题如何呢?因此,将产品质量交给监管部门,更要交给市场,要相信市场的力量。市场失灵才是教材质量问题频出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17:20 , Processed in 0.1407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