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37|回复: 6

越拖越残忍,正视才是办法——简评环球《“文革”结束40年与发动50年刍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6 15: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面粉老虎 于 2016-1-26 21:24 编辑

越拖越残忍,正视才是办法——简评环球《“文革”结束40年与发动50年刍议》
2016、1、25

    环球社评网上常称“呼吸紧”,客观点说,它经常能起到维稳作用,弥合各派的分歧,将大家紧紧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当然,现在是中国梦了。后者,以老虎个人看法,确实“中国梦”是一个可能的公约集。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
    所以,呼吸紧的文章,还是可以比较认真看看的。

    一般来说,呼吸紧的文章有两大流派。一种是各打50大板,维稳;一种是抛出比较新颖的观点求共识。后者明显效果要好得多,前者一般都是谁也不满意。但至少还是有那么一部分文章,谈得上价值。

    不过试图在文-革问题上搞调和,环球社评确实不够分量。

    它回答不了文-革的真实历史情况是什么样的。
    很明显,文革-的真实历史跟改开以来的宣传是有很多不一致的,社会进步了,开放度也比以往要高了,加上互联网,真实的历史自然就容易看到些了。可以理解这种以往对文-革的宣传是为了改开的顺利进行,但不可能理解为掩盖真实历史是正常的,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的。
    这个问题,环球社评解决不了。

    它也回答不了为什么有一部分人还要继续彻底反思文-革。
    很明显,继续彻底反思文-革的人们要干什么,环球社评不能说。
    这部分人能说出来的继续反思文-革的理由,无非是“官方回避文革错误”、防止“文革的重演”。这个理由无法深入下去,比如为什么回避?比如文革重演有啥子不好?官方回避,难说不是为了“保改革”;文-革重演,难说不能解决腐败问题、贫富悬殊问题、资本肆无忌惮等等、等等问题。
    时移世易,环球社评这次无法再用“以深化改革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这种范式来挺继续彻底反思派。

    它还回答不了为什么另外有一个部分人呼吁“重新评价文革”。
    很明显,“重新评价文革”的人们要干什么,环球社评也不能说。
    这部分人想要修正现在的改革,文-革确实是最好的参照系,没有之一。
    问题是,环球社评不能挺。为改革鼓与呼,为改革保驾护航,是环球的命。

    所以,环球挺不容易的。
    它只能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全社会对“文革”做了从组织上到思想文化上的严厉清算,公审林彪、江青集团的主要成员是那场清算的高潮。无论党的文件还是代表公众认识的文艺作品都彻底否定了“文革”,“文革”这个词汇本身具有了强烈贬义色彩,那场运动的定性已不可能在这几代人中翻转。”
    它绝对不能说,党的决议有很多,正常的否定之否定一直在进行,不少都在一代人之间就“翻转”了。它能这么说?

    它也只能说,“他们把那些年卫星上天、氢弹爆炸等成绩都记在了“文革”头上。”
    当然,卫星上天,氢弹爆炸等成绩,确实不仅仅是文-革年代的成绩。但环球绝对不能说,文-革年代一样有跟今天比肩的成绩,并非闭关锁国、频临崩溃。它能这么说?

    它还只能说,“文-革中的一些突出表现并没有在后来的中国绝迹,被称为“文革余毒”的东西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能找到一些。比如“文革”中流行斗争,盛行扣帽子、贴标签,鼓动非好即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非“左”即右的极端逻辑。不难发现,这一切在今天的舆论场上仍属于“常见病”。”
    它绝对不能说,这些“文革余毒”是从中国有文字记录以来就存在的,是全世界一直存在的人性恶,更不能说,文-革的本质就是要革这个文化的命。它能这么说?


   环球其实是清醒的。所以它还必须要说,“还有一部分人则是要“借古喻今”,通过追究“文革的责任”煽动人们对执政党的不满,把所谓“反思”变成与现行政治体制做斗争的思想政治动员。”但是环球一样不能说,这部分人,正是要和文革反其道而行,要走的是资本主义康庄大道。

    于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弥合纠纷是不可能了,达成共识更不可能,最起码,环球社评不可能。
    客观上,环球社评促使了更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文-革反思。
    这是这篇环球社评的最大价值,如果要说这篇作文写得怎么样的话。

    反思文-革,是今日中国绕不过去的坎。它跟现实的结合,太紧密;它跟未来的指向,太具体。
    正视,才是办法。
    也是改开走到今天,必须付出的代价和过程,越拖越残忍。
    老虎窃以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6 17: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确实被有一些人妖魔化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5: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环球社评:“文革”结束40年与发动50年刍议

        2016年会是公众记忆活跃的一年。今年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逝世40周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还是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40周年。同时它也是“文革”被错误发动50周年。
  相关的回忆会一波波涌现,由于时间已经久远,它们大多数将很平和,一些细节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但很难形成轰动性。
  然而少数一些人围绕“文革”的争论正开始新的发力,一些超越回忆与纪念的东西试图在舆论场上扩音。其中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主张包括:中国社会应当在今年“彻底反思文革”,打破“官方回避文革错误”的局面,以防止“文革的重演”。还有一个相反的舆论群体呼吁“重新评价文革”,强调“文革被妖魔化了”,他们把那些年卫星上天、氢弹爆炸等成绩都记在了“文革”头上。
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人们更多谈论“文革”是正常的事情,但夸大中国社会存在“彻底反思文革”的紧迫性,要求把反思“文革”从中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中特别突出出来,甚至宣扬这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却是不应该的。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全社会对“文革”做了从组织上到思想文化上的严厉清算,公审林彪、江青集团的主要成员是那场清算的高潮。无论党的文件还是代表公众认识的文艺作品都彻底否定了“文革”,“文革”这个词汇本身具有了强烈贬义色彩,那场运动的定性已不可能在这几代人中翻转。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构成了对“文革”在社会实践层面的深刻否定,这为历史支持国家对“文革”的上述定性提供了超越价值观的实证基础。说到底,价值观定性有其脆弱的一面,而改革开放与“文革”的反差到什么时候都无法撼动。   
       当然,“文革”中的一些突出表现并没有在后来的中国绝迹,被称为“文革余毒”的东西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能找到一些。比如“文革”中流行斗争,盛行扣帽子、贴标签,鼓动非好即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非“左”即右的极端逻辑。不难发现,这一切在今天的舆论场上仍属于“常见病”。   
       然而这些“文革”遗风在西方政党斗争中也比比皆是,这让我们想到,或许它们更多是政治及意识形态斗争白热化的伴生现象。看看西方一些政客抨击中国时的激烈样子和他们扣给中国的一顶顶帽子,他们是不是也挺像当年的“红卫兵头头”的。   
       社会难题需要耐心加以解决,激烈政治运动“扫除”不了它们,愤世嫉俗的舆论声讨也未必就能帮上大忙,这是“文革”留给中国社会的主要教训之一。“文革”之后中国走上了法治建设的漫漫征途,走向了社会的全面开放,国家的发展和民权逐渐建立在焕然一新的基础之上。应当说,中国全社会对“文革”的警惕已经制度化,并且不断被新的社会现实筑牢。   
      要求国家辟出大块精力“彻底反思文革”的那些人,一部分在“文革”中受到直接伤害,深陷那场运动,至今难以自拔。还有一部分人则是要“借古喻今”,通过追究“文革的责任”煽动人们对执政党的不满,把所谓“反思”变成与现行政治体制做斗争的思想政治动员。   
      要求“重新评价文革”的人也分为两部分,其中一些人是认识问题,另一些人则同样带有现实政治考虑,他们的目的是要否定党的改革开放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倾向的人相互攻击,使对方和自己都因彼此的斗争变得愈发极端。但这两拨人都不代表中国主流社会的认识,中国社会对“文革”的总体评价相当稳定。这种稳定也使得今年人们对“文革”的回忆将肯定多于往年,但决不可能走向某个颠覆性的新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6 17: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有错,但哪个时代没有犯过错,当今的错有没有。极右了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6 17: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批评文革可以,但妖魔化是别有用心的。不就是你下去我上来吗(政党下去资本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6 18: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不可以是非颠倒,不可以仗势欺人,不可以谎话连篇,不可以突破人伦底线,不可以把自己犯下的罪行强加于死者头上而一推了之,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不可如此。此乃大忌,犯一条便失去了立足社会的基础。安倍不是学习的好榜样!犯了错误不要紧,犯了罪也不要紧,认真反思、认真忏悔,坚决改正,浪子回头,就会获得人民的谅解。不过历史是不会谅解的,历史是已经发生的现实,无法改变。兹事体大,为政者不可不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08:30 , Processed in 0.1094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