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63|回复: 0

铁马冰河:天下那么大 秦王凭什么能统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 17: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王赢政能够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灭亡六国,使曾四分五裂的天下归于一统,一举结束了遍地兵戈、战乱不休的战国时代,表面上看是秦军势如破竹的强大战斗力使然,其实是得益于彼时统一时机已经趋于成熟所致。

  从经济发展上看,从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牛耕与更为先进的铁制农具,至战国已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农业的飞速发展,使生产力水平得到巨大提升,物质的积累、商贸的繁盛、人才的自由流动能够支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战国七雄都进行了程度不一的封建改革,废除井田制使大量的小地主与自由民获得解放,这些人向往和平安逸的生产环境,渴望结束战争,希望纷争不休的列国早日统一。而大量的没落贵族成为“士”的阶层,这些读过书的士人对诸如齐、楚、燕、韩、赵、魏之类独立的国家观念早已淡漠,他们希望能有更大舞台供其施展,所以也很支持天下统一。各国之间虽不时爆发战争,但外交往来也日益频繁,彼此联系有所加强,为天下九九归一夯实了上层基础。

  至战国后期,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即便战场形势有些反复,但那也不过是在汹涌澎拜的历史潮流裹挟下泛起的几朵小小涟漪罢了。秦国的一超独霸,已经悄然打破早先列国虽然彼此攻伐但也能相互制衡的游戏规则。眼见秦国统一列国已是板上钉钉、十拿九稳,一些有识之士顺应历史潮流,已经开始思考秦统一天下后的事情了,即如何让一个统一的国家恢复秩序、发展生产并基业长青。

  这些有识之士经长期探索苦思与笔耕不掇,将其智慧的结晶编纂成书,其中最绚烂的硕果首推《韩非子》一书莫属。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为弱小的诸侯国,到秦王赢政虎视天下之时,韩国更是成为其嘴边之肉,已经处于亡国边缘。韩非子本是韩国公子,他曾经和后来成为秦相的李斯一起拜大儒荀子为师,努力学习荀子思想的精髓——“礼”、“法”。受荀子的影响,韩非子犹喜“刑名法术之学”,他认为“人性本恶”,因此十分重视社会秩序,重视用“礼”、“法”规范社会上人们的诸般行为举止,反对神秘主义,主张人为即后天的努力。韩非子学成回国后,眼见国势凋敝,民生愈发不堪、军力疲软,于是多次上书献计强国富民之策,却始终不被韩王采纳。韩非子的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赢政如获至宝,对他的主张大为激赏,因此一直想得到韩非为己所用。韩非子“墙内开花墙外香”,却也是他始料未及之事。

  后秦军大举攻韩时,韩王派韩非子为使入秦求和,秦王政乘机将他扣下,准备予以重用。
  韩非子的思想是“法家”集大成者,秦始皇读之脑洞大开,于是准备将他的理论付诸实践。李斯非常嫉妒韩非子,他深知韩的本领与学养远在自己之上,于是屡次进谗言诽谤韩非子,秦始皇听信谗言,竟将韩非子逮捕下狱,最后迫使韩非子在狱中服毒自尽。

  韩非子虽然死了,但他的思想却留于世间,人们将他的著作编纂成册,取名《韩非子》。韩非子被誉为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古代唯物主义的代言人,他力倡效益主义思想,积极鼓吹君主专制的王霸之术,目的是为君主专制提供富国强军的理论依据。《韩非子》的核心理论恰好反映了新兴封建势力的需求,所以成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恢复秩序与建设国家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成为我国两千余年来社会政治制度的理论指导基础。

  天下那么大<wbr>秦王凭什么能统一既然核心理论与价值基础已有,接下来就是如何尽快完成统一大业了。

  先秦时代,历经数百年几乎不间断的战争,其作战规模越来越大,交战双方为争一城一池一地,调动数十万兵马浴血搏杀已是常态,甚至动辄就发展到灭国的地步,这样就为最强大者统一列国提供了可能性,也造成了民众对无休无止战争的普遍厌倦,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的惨状让大家对和平安宁极度向往。而结束战争的唯一可能就是统一六国、以武止戈。
  可以这么说,到战国末期时,天下归于一统的时机已经是水到渠成之事。而唯一具有问鼎天下实力的非秦国莫属,历史的机遇恰恰青睐了秦王赢政。

  公元前238年,秦王赢政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开始了横扫六国、气势恢宏、空前惨烈的统一战争。

  经数年艰苦作战,秦军于公元前230年攻破韩国国都郑(今河南新郑),实力最为弱小的韩国率先亡国。

  公元前229年,赵国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一时间赤地千里,饿殍满地,秦王调集大军不失时机再次攻赵,赵军奋力抵抗,秦军伤亡颇重,战事一时呈胶着状。后秦军将领采用离间计分化赵国君臣,并一举击溃赵军。公元前228年,赵国成为自韩国后的第二个牺牲品。

  公元前225年,秦军重兵包围魏国国都大梁,经三个多月的浴血苦战,大梁城破,魏王被诛,魏国的大片疆域也被纳入秦的版图。至此,曾经称霸一时的“三晋”之国全数灰飞烟灭。

  秦王赢政岂是小富即安之辈,他紧接着命令将军李信领二十万雄兵南下击楚,谁料楚人彪悍善战,李信大败而回。秦王见李信不堪大用,于是重新启用老将王翦,王翦临危受命,再引大军攻伐楚国。经两年多的僵持、对峙、接阵,楚军损失颇重,有些抵挡不住了,于是全军后撤,秦军乘势迅猛冲击,楚军一溃千里,王翦乘胜直捣楚国新都寿春。公元前220年,王翦不负秦王厚望,生擒楚王,曾经被秦国视为劲敌的强大楚国正式灭亡。

  而早在公元前226年,王翦率兵攻进燕国都城蓟(今北京),蓟城陷落,燕王狼狈北逃,四年后被秦军俘获,燕国的覆亡先于楚国。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屯扎于齐国北部,秦军虎视眈眈,齐国上下如芒刺在背,一日数惊。同年,王贲发起突然攻击,秦军不数日便兵临临淄(齐都今淄博),齐王见秦军气焰正盛,抵抗已全无用处,于是献城投降,曾经不可一世的强大齐国瞬间土崩瓦解。

  公元前221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秦王赢政开创了一项前无古人的丰功伟绩,兵凶战危、杀伐不断的战国时代至此画了个大大的句号。史家一般认为,随着强大的齐国、楚国的先后覆灭,曾经四分五裂的九州大地,至此年正式归于一统。

  鹰瞵虎视,何其雄哉的秦始皇嬴政终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悠长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

  秦王横扫六合,将诺大天下归于一统,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社会发展、民心思安、顺理成章之事,是历史的必然抉择。

  时光荏苒。距秦始皇统一中国已经过去了2237年,战争的惨烈自不必说,战场上万众的厮拼,不过只为满足几人的私欲,这是历史强加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宿命。秦始皇的千秋功过、是是非非让人感慨万千、欲说还休。韩非子煞费苦心建立的那套理论也只让实现大一统后的秦国苟安了短短的十数年便瞬息土崩瓦解,多灾多难的中国又陷入难以自拔的轮回怪圈:打打杀杀、分分合合、遍地兵燹、生灵涂炭······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3 00:18 , Processed in 0.1720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