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中国总体债务的问题,政府给出的信息一直是中国总体债务水平不高,中国金融市场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但是从政府官员的言论、央行的动作及实际情况来看,事实与上述信息会相差很大。
据英国《金融时报》估算,中国总体债务约相当于GDP的230%,远远超过了90%的高度风险水平。近期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把中国政府债券评级展望从“稳定”降级为“负面”,政府债务上升占了较大比重。中国企业的债务也已经上升到占GDP的160%。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则是一个无底洞,到底是多少,没有人知道。所以,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衡量银行危机风险程度指标,即信贷规模/GDP缺口,如果这一指标超过10%就意味着未来3年可能存在较高风险。目前中国银行情况已经超过25%,位于全球各国经济体最高水平。这意味着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较高的风险。
对于这点,只要看看近期政府的文件及政府官员的表态就明白了。一是2016年的五大经济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去杠杆,也就是说,当前中国企业、地方政府债务杠杆过高,如果不去杠杆,中国经济及金融市场将面临较高的风险。
二是在政府官员看来企业及地方政府去杠杆有两种方式。即先是让中国居民住房按揭贷款的加杠杆,以此来转移房地产企业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强调,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占整个贷款比重还不高,居民的债务负担也不高,因为,居民通过住房按揭贷款进入房地产市场没有多少风险。这也意味着地方政府及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风险可以通过按揭贷款转移到居民手上。
所以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从2014年930文件开始,中国央行推出了一系列降准降息、降低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的政策,让当前的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及首付比例都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央行对房地产实行全面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自然会激励居民涌入房地产市场,住房销售大增。因为,央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向市场发出了房价上涨的信号。而且居民加杠杆进入房地产市场,既可把房地产企业债务接过来(销售出更多的住房),也可把地方政府债务接过来(大量住房销售出去之后,地方政府又可大量卖地,增加土地财政)。如果说,中国过大的住房库存让居民消化了,那么房地产企业及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就能够完全转移到中国居民手上了。
近几个月来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疯狂上涨,住房销售暴增,就已经达到降低房地产开发商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目的。而这些城市的房价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疯狂上涨,不仅在于央行过度扩张的信贷政策,而且在于有了央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让房地产市场的场外配资遍地开花或死灰复燃,只不过所表现的形式与股市的场外配资不同而已。
对于这种房地产市场的场外配资,在深圳已经存在一年多了,上海等地也在早几个月出现。但是,直到房地产市场的场外配资把这些城市的房价炒作得十分疯狂,地方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才出来禁止。而且这种禁止不是采取严厉的法律手段,更多的要求是所谓的行业自律。政府对此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比如深圳刚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就是如此。其目的很简单,政府还是希望利用这种房地产的场外配资让房地产企业及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转移到中国居民手上。企业及地方政府是去杠杆但中国居民则是加杠杆。
后是鼓励发展股权融资,让企业的债权通过股市转化为股权。同样,在最近的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行长谈及希望鼓励居民储蓄进入股市。尽管随后央行办公厅在官方微博上发文否认,认为这是媒体的误读,但是央行在微博中重申周小川的表述,即如果股票融资市场成熟,很多资金可以通过股市转化为企业股本金。也就是说,解决当前中国企业杠杆率过高及债务风险的问题,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这样可以让国民储蓄中更大比例的资金进入股本融资,以此来降低债务占GDP比重,降低企业的债务风险。再加上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早两个星期大减“转融资”(贷款给证券商)7至182天期的五项贷款利率超过30%。这些都视为政府鼓励加杠杆入股市的信号。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证券公司的两融业务大增,而且股市新的场外配方式又死灰复燃。可以看到,由于上海综合指数又曾突破3000点大关。到本月25日为止的上海及深圳两市融资余额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并且回到8,733.51亿元水平。因为,一大批中小券商为增加两融业务,都在对相关费率进行优惠,让两融利率大幅降低。如有券商把两融利率下降到7.5厘,低于行业目前8.49厘的平均利率,上海甚至有券商的促销利率降低到6.99厘,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这些都反映了股市投资者的信心开始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场外配置又开始出现。据报道,近来发展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正在以不同形式的场外配资方式让资金流入股市。而且当前出现的场外配资,市场准入低,杠杆率达4-5倍,从而吸引了一些资金少高风险的投资者进入股市。
对此,中国证监会发言人邓舸表示,已经观测到新兴场配资活动正在抬头,部分机构巧立名目、变换手法,借助个人账户、新型技术手段来宣传诱导投资者参与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证券监管部门将对此采取高压态势。
中国场外配资的死灰复燃,这意味着在央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它们都在寻找高回报的资产;这也意味着央行过度宽松货币政策流出来的资金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在金融市场循环;如果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不有所收敛,2015年金融市场乱象丛生同样会出现,而且其范围可能比去年更为广泛。对此,监管层不得不密切关注与警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