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54|回复: 0

张敬伟:从穆迪到标普,把脉中国市场要小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5 08: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经济新平庸态势下,如何评价中国经济新常态?世界是矛盾的,市场是纠结的,但可能是不正确的。

  继穆迪3月2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战网调整至负面之后,3月最后一天,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宣布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同时将香港信用评级展望也下调至负面。

  的确,中国股市汇市动荡、地方债高企、楼市去库存压力大、生活通缩和工业通胀、加之外汇储备缩水,中国结构性改革与稳增长似乎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从技术主义角度言,这些因素的确给穆迪和标普这样的全球评级机构以错觉和误读。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这些国际评级机构不专业,而是因为太专业。因为专业,因而习惯于用典型的市场模型和纯粹的数理分析来评价中国市场。

  简言之,按照西方市场经济的数据模型,作为定理或公里,来分析中国经济,一定会出现问题。中国的情况很复杂,政府和市场--确切讲权力与市场的关系并不明晰。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的逻辑关系处于正在厘清的进行时态。而西方世界--包括政府层面、智库领域以及国际评级机构,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向来不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现在中国经济进入下行并且调整的新常态时,则以纯粹市场主义体系来评价中国经济。

  问题就出在这里。以穆迪为例,它在“两会”前调低中国主权信用为负面,但是从“两会”前G20政策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中国发出股市、汇市维稳的信号,以及“两会”释放出更多利好政策信号,中国股市、汇市开始企稳,之前数月中国外汇储备缩水的情况也得到改观。穆迪对华主权信用评级似乎失算了。中国财长楼继伟公开直言,我们不care。

  作为全球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也好、标普也罢,他们建构的评价体系是以美欧市场经济为基准模式,而且每个评价指标都设定了相应的经济常数。偏离这些标准和常数,评价结果自然是“不正面”的。西方构建了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一模式是成功的,但并不是封闭的。中国市场经济模式,除了拿来西方市场经济的模板,也融进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内涵。譬如政府动员力、号召力和执行力的高效引导,政策对市场的强力纠偏等等。所以,用一颗惯性的西方心、用一整套西方式的评价体系,很难客观把准中国经济的脉搏,也无法做出中允预判。

  再以货币政策论,美国以QE(量化宽松)的政策治理金融危机很有效。日本和欧洲和美国同属于发达市场,法治和规则内涵较高,因而也一直通过QE的方式救经济,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实行负利率)。但是中国新常态的货币政策则采取的是多种政策工具的使用。尤其是二月份通胀率达到2.3%之后,今年央行只有一次降准,货币政策变成了灵活适度的稳健。

  评价中国市场和经济,要看懂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若将新常态理解为中国经济不行了--或者紧盯政府债、高杠杆、股市楼市乱象和汇市紊乱,将会漠视中国政策面结构性改革的努力。去年以来,一直到今年“两会”,从中国财长、央行行长到国务院总理和国家主席,一再向全球释放中国稳定市场的决心和信息。国际机构固然可以自己的专业立场,独立对中国市场和经济做出评价,但是也要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否则,固执和武断的评价,不仅有损自己的国际信用,也容易造成和中国的误解。

  在全球市场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负面评级,也会导致全球市场的动荡。标普消息公布后,亚太股市开盘一片惨绿, A股上证综指直到收盘,才勉强翻红。离岸人民币也出现了贬值波动。

  受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影响,美联储4月份的加息预期已经降低。标普对华主权信用评价调整为负面,也会波及到美国和全球市场。在全球经济亟需信心之时,标普更像是市场添乱者。

  如果这些机构存在恶意也会付出代价。美国证监会就因为华尔街金融危机处罚过标普、穆迪等机构,被舆论视为美国政府的“秋后算账”。标普降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当天,香港证券期货事务宣布对穆迪处以1100万港元的罚金,原因是该机构在2011年的一份报告违反了香港证券期货条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8:52 , Processed in 0.2970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