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指出,就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20%低收入组人均收入5221元,而20%高收入人均收入为54544元,高是低的10.45倍。
马晓河指出,背后的原因实际是因国民收入制度不合理导致。一方面导致公共投资主体、生产投资主体拿钱太多增长太快,挤压了消费空间;另一方面消费主体之间又出现了有钱的人不消费,没钱的人想消费。
一个现象就是,“目前20%的低收入每月只有430多块钱,想消费却消费不了。还有20%的中低收入平均每月不到一千块钱。这两个群体加一块是5.5亿人,这5.5亿人需要传统消费的,而不是新兴消费。”马晓河说。
马晓河的说法,证实了中国现在依然拥有庞大的贫困人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研究报告称,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使中国成为“全球收入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报告作者Serhan Cevik和Carolina Correa-Caro写道,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成果主要被富人所获得。
尽管人均收入在增长、日支出低于1.25美元的贫困人口锐减,收入不平等却在急剧扩大,两位经济学家称。中国收入最高的20%人群占据总收入的将近一半,而最贫穷的20%人群占总收入不足5%。两位经济学家指出:“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主要反映了富人收入增长更快,而非穷人生活水平趋于停滞。”据估算,中国大约有240万百万美元家庭,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
这些结论跟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基本一致。这份报告指出,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在成为世界上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国家(不是之一),这个结果难免让人沮丧!去年人大闭幕会后,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回答问题时表示,自己经常听到一种说法:说中国是最大的世界经济体,有被忽悠的感觉。因为按人均GDP,中国在世界80位以后。李克强同时承认,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近2亿贫困人口,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究竟有多少贫穷人口?官方并没有公开完整的统计数据。民政部公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9月,中国城市低保对象2282.4万人,农村低保对象5237.2万人,农村五保对象553.2万人,国家优抚对象623.3万人。这四类国家保障对象将近9000万人,加之1000多万的城镇失业者,低收入群体已接近上亿人,占全国人口近8%,这是民政部官方的统计数据。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农村人均养老金每月仅仅74元,只是城市老人月平均养老金的1527元人民币的5%。这是继2000年和2006年之后第三次对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的追踪调查,也是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唯一的老年人状况科学调查。
报告显示,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达到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34.6%,月均养老金74元。仅为城市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1527元)的近5%。城镇平均年收入17892元,农村平均年收入475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0年来城镇老年人平均收入仅增加1.1倍,农村增长1.5倍。老年人平均年收入结构中,城市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占到86.8%,而农村养老保障只占到18.7%。
这就是说,中国目前有上亿人口要靠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维持基本的生计,除此之外,中国还有数字庞大的群体被社会所遗忘,他们没有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甚至没有最低生活保障;中国金字塔上的富人不到人口总数的5%,他们拥有的财富超过了欧美的一流富豪,他们可能己经移民或正在移民;10%的金领白领或者企业主是中国的中产阶级,抑或是当今的消费主力。剩下的所谓夹心层,名义上过着小康生活,一旦遇上大病或天灾人祸,面对高涨的物价房价和教育医疗开支,他们随时都会沦为贫困线之下的低收入群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聚焦民生》称,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约5000万人,5000万也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6.6亿城镇人口的8%。1985年,中国将人均年纯收入200元确定为贫困线,2009年这一标准提高为1196元,2012年将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6年来这个扶贫标准提高了11倍。
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上世纪60年代,中国基尼系数为0.17到0.18,上世纪80年代为0.21到0.27,从2000年开始,中国基尼系数就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
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2007年为0.45,2013年为0.42。目前全球基尼系数最高的地方是非洲的纳米比亚(0.70).2001年以后香港达到0.525,2006年高达0.533,2012年更高达0.537,香港成为已发达国家中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地区;即使把发展中国家包括在内,香港和新加坡的贫富悬殊也十分严重,仅次于萨尔瓦多、哥伦比亚、智利、危地马拉、巴西、南非以及一系列非洲国家而排名倒数18位,台湾2010年官方的基尼系数为0.342,2013年学者计算为0.36;日本、韩国、欧洲等民主国家的基尼系数均低于0.4。
国际上常用基尼系数定量测定社会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认为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过于公平;而0.4是社会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线,故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社会不安定。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基尼系数为0.16(是绝对平均主义造成的),2007时已经超过警戒线0.4达到了0.48,但目前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7。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和灰色收入甚至腐败泛滥,中国实际收入差距比这个数据还要高得多。
近年来,除了房土地、矿产资源、资本市场制造富豪之外,众所周知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更使得中国富豪人数庞杂社会财富底数不清。熟稔政府公共投资的都很清楚,大凡政府操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各类形象工程,其腐败寻租成本一般都在20%以上。自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主导的4万亿投资项目和各级政府以及银行配套的20多万亿投资,至少有10万亿通过不同渠道,流入了大大小小的贪官以及各类代理人私囊之中。
贫富差距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一般情况下贫富差距并不可怕,只有当贫富差距巨大,特别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体制或政策不公,或者是腐败大行其道时,贫富差距才会变得复杂并且伴随着巨大的危险。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必须慎重处理国民收入公平分配问题,不能任凭贫富差距无限扩大。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完全取决于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如果中国的发展只是让极少数人暴富,绝大多数人只能维持温饱抑或艰难度日,中国社会将会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