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40|回复: 3

昊天经纬:《时事分析54》2016年4月27日星期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9 09: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1:2016年4月27日再增两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表态支持中国南海立场

  昊天经纬点评: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是继莱、柬埔寨、老挝、波兰之后,公开表态支持中国的南海立场。

  事实上上述这些国家表态支持中国的南海立场的背后,其他本质是:国际局势已经发展到“非此即彼的‘选边站队’”阶段——支持中国的南海立场等于是“反对美国的南海立场”。

  这些国家正在就在即将到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在“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模洗劫南方经济体”过程中选边站队,下面我们详细的描述其中的逻辑:

  标题一、详细阐述中国南海立场的内涵:中国封锁南海航道的逻辑和原理:

  一、中国封锁南海航道的本质是:通过封锁南海航道(限制南海航行自由)的方式来“切断”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贸易联系,进而切断东亚与欧美之间的金融(这要涉及外汇储备)联系:下面我们展开来一一阐述其中的原理:

  (一)、东亚实体经济是欧美虚拟经济“安全运行”的经济基础:“中国+东南亚”供应着全球75%以上的中低端商品,这些物美价廉的商品维系着全球发达经济体的“社会低沉本”运行。

  (二)、关于东亚实体经济体,相信各位读者一定非常熟悉,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个实体经济中,下面我们着重阐述一下“欧美虚拟经济体”的概念:

  欧洲、尤其是美国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最高端,他们掌握着包括金融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高端产业链。下面我们剖析这些产业:

  1、欧美掌握着“全球金融服务业”的核心:货币本位(美元本位制)——近70年来,美元本位制安排下,先后建立了‘美元黄金’时代和‘美元石油’时代的美元本位制通过征收铸币税、实施量化宽松在内的超发货币(本质是通过印钞票来向全球转嫁通货贬值),美国资本利益至少从全球攫取了100万亿美元以上的财富。

  货币本位制(美元本位制)也是当今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最顶端”。

  2、欧美掌握着“全球金融服务业”的其他内容:围绕美元本位制打造的全球货币体系和全球金融体系下掌握全球金融话语权的“相关机制安排”: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等组织是欧美掌握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础性要素,下面我们一一说明这些机构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1)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这个机构是全球各大经济体银行间业务交流的“通信”工具。

  比如,韩国一家外贸公司向英国的一家外贸公司出口了一批商品,英国的这家外贸公司通过渣打银行支付这笔贸易货款,韩国的这家外贸企业通过韩亚银行收取货款。为了完成这笔交易,韩亚银行和渣打银行需要进行银行间跨境结算。结算的第一步是两家银行先进行沟通交流——即“通信”:两家银行需要先要沟通支付方和收款方之间的“国家识别代码、银行识别代码,双方身份确认、发生金额”等信息,这些信息的沟通就需要通过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来完成。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提供了全球银行间业务“通信”的统一范本:它规定了一套全球通用的银行间业务往来的“识别代码”,全球所有SWIFT会员银行间业务往来的通信标准必须遵守统一的这条“识别代码”。这相当于在全球银行之间实现了“书同文”的概念,不同地区银行间沟通和交流将不再是障碍。

  否则,全球200多个国家就有200多种语言,不同国度之间的银行间跨境通信就变得非常困难,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会造成银行间跨境支付的错误。

  在没有使用“金融电信协会(SWIFT)提供的统一的银行间识别代码”后,尽管两家跨境银行都可以用英语通信,但在对英语语法、语境理解和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巨大差异下,出现通信错误几乎不可避免。这将极大的损害国际贸易,比如:

  中国的一家贸易商向尼日利亚出口了一批商品,但由于银行间通信的问题,中国的这家贸易商迟迟无法收到货款、或者收到错误的货款,这对中国的这家贸易商造成加大的困扰。这将伤害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但如果这两家银行都加入金融电信协会(SWIFT)并成为其会员,那么这两家跨境银行之间的“通信”就有统一的格式,双方的国家识别代码、银行识别代码,双方身份确认、发生金额等信息都有统一、规范的“标识”,这样两家跨境银行之间的通信就再也不会再出现这种错误。

  给各位读者补充一点金融小常识:

  金融电信协会(SWIFT)负责全球银行间的“通信”任务,但并不负责资金的实质性转移(即货币清算),资金的实质性的转移需要通过“货币跨境支付系统”,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货币跨境支付系统是美国的“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中国已于2015年10月份上线运营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中国正在积极筹建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这是中国组建的准备替代“金融电信协会(SWIFT)”相关功能的机构。

  欧美主导和控制的“金融电信协会(SWIFT)”对欧美最高决策层是“透明”的,即欧美最高决策层可以通过SWIFT看到全球所有银行间“通信”内容,从而也就掌握全球所有银行间资金流动的内容。

  比如,中国对外贸易的所有银行间通信数据都在欧美最高决策层的眼皮子底下,他们对这些数据是了如指掌。这将极大的影响力中国的国际安全,比如欧美制裁伊朗近10年来,其他经济体很难与伊朗展开贸易,原因就在于其他经济体与伊朗之间的“货币支付数据”完全在欧美最高决策层的眼皮子底下,谁都没有办法避开SWIFT与伊朗进行“贸易支付”。值得一提的时,中国曾经与伊朗展开过“货货贸易——及货物换货物”就是没有办法的另辟蹊径。

  现在中国组建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就是为了独立于金融电信协会(SWIFT),从而避开欧美的监控,中国组建的这个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的所有银行间通信数据对中国最高决策层而言是完全透明的。目前已经有十几家银行加入这个协会。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该机构的主要作用就是向全球提供美元流动性。

  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成立,其职责划分为:监管各经济体执行美元本位制的情况,当全球那个经济体出现“美元荒”时该机构向发生危机的经济体的央行出借美元。这个机构充当着“最后借款人”的角色。所有IMF又被成为“世界银行”——事实上,这个机构确实充当着“世界央行”的角色。

  但IMF充当世界央行毕竟是“坡脚”的,根本的原因就在于IMF没有发行世界货币的权利,IMF运行过程中将美元作为其货币工具,所以,实质上,IMF这个世界央行不过是美元(欧元)的傀儡而已。

  补充一点小知识:

  中国正在尝试着组建以人民币本位制为基础的全球货币体系、全球金融体系。目前来看,人民币本位制的基础性工作已经基本完善:

  总部设在上海的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金,其职能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职能完全一致。不同之处在于IMF以美元(欧元)作为全球货币工具并以维护美元(欧元)本位制为己任。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金以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工具。(注释:2016年3月11日,金砖银行宣布首次发行64亿人民币的债券,金砖银行的货币工具是人民币)。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其职能与金融电信协会(SWIFT)与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的职能完全重叠,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为人民币服务,后者为美元(欧元)服务。

  在推进人民币本位制层面,中国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指在即将到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中国顺利的展开“4+1大央行联手、同步、大规矩洗劫南方经济体”,并在此过程中用“捞人”的当时来确立“人民币的中心货币地位”。

  至于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更多的是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这个地缘政治影响力拓展概念相关联。所以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推进人民币本位制的金融工具”——它更多的隶属于推进地缘正式影响力的工具。

  所以,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可以使用美元(欧元)工具。

  (3)、全球绝大部分“大宗商品”的买家都在东亚国家,这些东亚国家购买了全球75%以上的铁矿石的、80%以上的电解铝、70%以上的铜、70%以上的橡胶。这些大宗商品进入东亚后最终被加工成各种商品输往全球各个经济体,尤其是欧美发达经济体。

  尽管东亚经济体购买了全球绝大部分大宗商品,但这些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却在伦敦或纽约的商品期货交易所里,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不公平的现象,比如:非洲向中国中国出口铜,成交价格不是由买方和卖方来确定,而是由万里之外的伦敦期货交易所内的“伦敦铜”标的来确定。这就是欧美掌握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权的表面现象。

  既然前面的表面现象,那么欧美掌握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内在现象”是什么?答案是国际性货币通用性、流动性。下面我们详细阐述:

  货币也一种商品,只是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既然是商品那就得要有销售市场,全球主要货币之间的争夺其本质就是“销售市场”的争夺。市场越大,通过货币这种商品获利的利润空间就越大,为什么这么说?

  一种货币的市场占率越高,意味着这种货币的“认可度和可接受度”就越高。无条件认可和接受这种货币的经济体越多,国际贸易使用这种这种货币来进行“贸易结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比如,越南从肯尼亚进口了一批商品,肯尼亚一定会要求越南用美元或欧元来支付货款,肯尼亚一定不会接受越南用“越南盾”来支付这批商品的货款,因为肯尼亚拿到美元或欧元后可以这些美元或欧元去中国购买自己想要的其他商品,但如果肯尼亚收了越南盾,它去中国用越南盾根本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中国的银行不接受越南盾。

  美元、欧元、英镑这种全球所有经济体“高接受度”的货币是其能够攫取“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根本所在:

  比如坦桑尼亚准备出口铜,那么坦桑尼亚一定只接受美元、欧元、英镑等货币,拥有这些货币最多的实体是美国、欧洲、英国。那么拥有这些货币的经济体可以大量的无限量的购买这些大宗商品。然后再将这些大宗商品出售给需要的经济体(比如中国)。伦敦和纽约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实质上在充当“商品中间商”的角色。

  当然,中国的贸易商也可以直接到伦敦和纽约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去参与交易,但使用的货币一定是英镑或美元。

  大宗期货还涉及到历史的因素,英镑自200年以前成为第一种国际性货币后,其“广泛接受度”已经被全球各大经济体认可,所以尽管英镑现有的势力不如欧元,但这种历史形成的“文化积累”让英镑暂时在“定价权”方面比欧元强势。

  3、欧美控制着全球很大一部分高端装备制造业,举例如下产业:

  (1)、大飞机制造业,空客和波音两家航空企业利用欧美制定的“适航证”规则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民用航空市场,这每年给欧美创造着近万亿美元以上的市场份额。

  (2)、高端电子产品制造业(以苹果手机举例):尽管现在苹果在全球只能手机市场上的占有率只有18%左右,但其利润占有率达到了整个智能手机这个行业的70%以上,其他的诸如三星、华为、小米等厂家在另外的30%市场份额上打拼。

  在智能手机这个行业中,只有苹果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附加值”,这个固然与苹果自己独有的ios操作系统有关。

  (3)、军事装备制造业:这个行业处于全球装备制造业利润空间最顶端(不是产业链的最顶端,产业链的最顶端的货币本位制),欧美军事装备出口占到全球80%以上的份额。仅这一项每年至少每年给欧美企业提供近1万亿美元以上的收入,这些收入包括了装备出口,软件升级服务、后续维修服务等。(注释:在国际军火贸易中,软件升级服务和后续维修服务是最初装备出口的价格的6倍左右)。

  由于内容有点多,下面的内容明天更新

  二、中国切断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

  (一)、下面我们阐述东亚实体经济体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欧美虚拟经济的稳定运行是建立在东亚实体经济提供廉价的中低端商品的基础上的,比如:

  (二)、中国切断南海航道的本质就是切换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

  标题二、中国封锁南海航道的方法和路径:

  一、中国封锁南海航道的准备工作:

  1、南海填岛情况概述:

  二、美国资本利益破解中国南海战略的方法:

  (一)、拉拢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国家对抗中国的南海战略;

  2、越南的国家战略:

  3、美国正在不断的制造国际舆论给中国施压:

  (1)、菲律宾不断向国际仲裁法庭向中国发起诉讼,

  (2)、不断的在东亚散播和倡导“南海航行自由”的言论,

  三、美军隔三差五的派航母、驱逐舰等在中国南海岛礁周围巡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9 10: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写完呢,长度不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16: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事分析54续》2016年4月29日星期五

  接昨天的《时事分析45》

  二、中国切断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前的联系

  (一)、下面我们阐述东亚实体经济体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

  东亚实体经济提供了欧美虚拟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环境,可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欧美虚拟经济比喻为软件的话,那么东亚实体经济是运行这套软件的“硬件”环境。

  1、东亚实体经济生产的大量的廉价中低端商品是维系欧美社会“低成本运行”的基础:当前,全球前十大海运港口中9个在东亚(中国的8个加新加坡港)地区,这些海运港口源源不断的将中国和东南亚制造的中低端商品输往欧洲和美国。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和东盟不再提供这些中低端廉价商品,欧美社会将是什么样子?欧美的通货膨胀可能会到100%,欧美人民的生活成本将大幅提高,以往优越的生活将不复存在。

  2、东亚实体经济对大宗商品的天量需求是伦敦和纽约这两个全球金融中心“获取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意义所在: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东亚经济体的这些大宗商品贸易,那欧美掌握的“定价权”就会失去很大的意义。

  3、东亚实体经济储备了全球绝大部分美元、欧元外汇储备,这是美元本位制能够发挥威力的关键所在。

  东亚实体经济囤积天量的美元(欧元)外汇储备与东亚实体经济的发展“依赖”对外贸易有关。因为东亚实体经济出口了全球绝大部分中低端商品(包括一部分高附加值商品)的同时进口了全球绝大部分大宗商品(原材料)。

  巨量的进出口贸易让东亚实体经济天然的囤积了大量的美元(欧元)。目前,整个东亚实体经济圈大概囤积了7万亿美元以上的美元(欧元)外汇储备。

  这些外汇储备就成了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征收“铸币税”和实施定向“通货膨胀”的标靶。

  美元每年因为印钞票而造成的通货膨胀应该在5%以上,光这部分收入就有3500亿美元以上的纯收入。

  注释:美元通货膨胀的速度无法具体量化,但一定高于5%。这一点可以从“近50年”年来美元兑黄金比价贬值了近50倍可以看出端倪。

  如果东亚经济体放弃美元储备,则美元的认可度将受到极大的挑战,这种负面影响将传递到美元本位制在全球的影响力。

  4、东亚实体经济提供了“欧美提高端制造业”的绝大部分中低端配套:

  比如:波音商用客机制造绝大部分部件都是由东亚实体经济提供的,并不是波音不能生产这些部件,而是在东亚生产的成本要降低很多而效率要高很多。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客机零部件的中低端供应被切断,波音飞机的成本和效率将波音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再比如以苹果智能手机为例,苹果智能手机出来核心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是苹果公司本身提供外,其他的所有的零部件、成品加工都是由东亚实体经济提供。

  (二)、中国切断南海航道的本质就是切换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

  1、南海航道是“东南亚”商品输送到欧洲平台或美国平台的必经之路(但不是东北亚之日本和韩国的必经之路),中国封锁南海航道后,东南亚经济体和中国本身输往欧洲和美国的“商品运输通道”将会被定向切断。

  注释:南海航道被切断后,中国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提供“定向畅通”和“航行自由”。

  2、东亚实体经济内部情况概述:中国和东盟是东亚实体经济中生产中低端商品的主体;而地处东北亚的日本和韩国则属于中高端产业链——日韩并不提供廉价的中低端商品,并且日韩的很多支柱性产业都与欧美的产业相冲突:比如日韩的汽车制造业与欧美的汽车制造业正面竞争,韩国是智能手机制造业与美国的智能手机制造业冲突等等。

  中国切断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的本质是:切断中国+东盟与欧美虚拟经济之前的联系。

  是否切断日韩与欧美的联系并不是非常重要。

  注释:南海航道是日本从中东方向和非洲方向进口原材料的最主要的通道,如果南海被封锁后日本绕道澳大利亚周边海域,则其运输成本将增加大幅增加至少70%以上,这将直接摧毁日本的制造业。但在封锁南海航道这个层面上日本和韩国不是重点,重点是东南亚。

  2、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贸易联系如果被切断,则意味着:东亚实体经济手中的“美元储备、欧元储备”将失去意义,因为贸易无法进行,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结算和支付。东亚各大经济体手中拥有近70%以上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这些经济体抛售手中掌握是近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则美元本位制“将滚出东亚”。

  标题二、中国封锁南海航道的方法和路径:

  一、中国封锁南海航道的准备工作:

  1、南海填岛情况概述:中国在南海方向已经吹填完成了包括美济礁、渚碧礁和永暑礁等岛礁。

  目前,美济礁吹填的面积为6平方公里,渚碧礁吹填的面积为5平方公里,永暑礁吹填的面积为2.8平方公里。

  如果各位读者对这些数字没有什么概念的话,那么大家可以拿之前南海第一大岛的太平岛的面积做个比对,太平岛的面积只有0.48平方公里。美济礁和渚碧礁的面积是太平岛的十几倍。

  如果规模庞大的岛屿可以建设成为设施齐备的军事基地:

  目前,美济礁、渚碧礁和永暑礁的各项军事设施已基本安装到位:3000米以上的军用

  飞机跑道可以起降任何型号的飞机,包括大型军用运输机、大型预警机等等;

  红旗9等防空导弹的进驻将覆盖绝大部分南海空域,这是中国画设南海防空识别区的基本保障。三个吹填的岛礁中的大型军用码头将给驱逐舰、航母、潜艇提供物资补寄、人员修整;岛上部署的大型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使南海的任然动静都在中国的眼皮子底下。

  如果这些岛礁全球投入使用,再加上南海舰队数量日益庞大的052D驱逐舰队,中国完全有实力将南海就可以视作是中国的“内海”:南海和渤海一样,属于中国的内海。

  核心内容:不到万不得已,中国不会启动“封锁南海航道”的步骤,因为切断东亚实体经济与欧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本身属于“杀敌1000,自损500”的招数。

  这里的万不得已是指:欧美合体进入不可逆的状态之时,美国资本利益任然没有彻底放手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的情况下,中国会启动封锁南海航道的行动。

  注释:如果欧美合体进入不可逆的状态之时,在没有放手人民币国际化的情况下,中国任何没有封锁南海航道的行动,则意味着“中国的全球战略落入了‘一种非常糟糕’的境地”,相信中国最高决策层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

  注释:美国资本利益放手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国际局势正式进入“两极化的初始阶段、成型阶段”。

  二、美国资本利益破解中国南海战略的方法:

  (一)、拉拢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国家对抗中国的南海战略;

  1、具体策略包括了美军进驻菲律宾的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从而让美军直接面对解放军在南海的部署。拉拢越南对抗中国的南海战略;并不断的胁迫日本自卫队巡航南海;

  2、越南的国家战略——企图完成全球“低端产业链”的部署。下面我们详细阐述:

  为了拉拢越南对抗中国的南海战略,近两年以来,欧美对越南可谓是下了血本,包括2015年8月欧盟向越南完全开放市场;美国主导的TPP谈判中给越南非常大的市场优惠条款等等。

  越南是一个拥有近9000万人口的欠发达经济体,人民相对比较勤劳,地理位置优越。越南最高决策层一直想仿效中国完成从低端产业链到中高端产业链的布局,从而实现越南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

  当前阶段,越南的国家战略是:通过逐步蚕食、产业转移等方式来完成“低端产业链”的部署,最终目标是让越南成为全球最大的低端产业链供应市场。并因此为基础来向中高端产业链迈进。

  越南的经济策略与中国实行的经济策略完全一致:先蚕食低端,再往中段发展,最后进入高端产业链。

  现在,欧盟和美国不给越南无条件开放消费市场,就是想栽培越南的低端产业链。这正是越南期望的。

  中国任何“封锁南海航道”的行为都将置越南刚刚起色的“低端产业链”于死地,从而将越南国家战略目标“彻底封死”,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越南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利用越南发展经济与中国全球战略之间的矛盾来激活中越南海矛盾是欧美向越南开放消费市场端的真实目的。在南海方向,美国和越南有着共同利益。

  于是,我们看到近年来越南不断的配合美国的南海战略,从而不断的在南海方向挑衅中国。

  随着局势的发展,请各位读者一定要警惕越南将“金兰湾”这个重要的军事港口租借给美军,从而让美军航母顺利的进驻越南:双方现在正在不断的磋商租借事宜,美国国防部长已经数次考察过金兰湾了。

  3、美国正在不断的制造国际舆论给中国施压:

  (1)、美国怂恿菲律宾不断向国际仲裁法庭向中国发起诉讼,从而不断的向中国施压国际舆论方面的压力——美国不但的要求中国必须遵守国际仲裁法庭的裁决。

  当然,截止目前,中国根本没有鸟过这个什么国际仲裁法庭。

  (2)、美国媒体不断的在东亚散播“中国阻碍南海航行自由”的言论,包括在G7这种场合。

  所谓南海航行自由对应的是“南海航行不自由”——即“封锁南海航道”的情况,美国媒体不断的制造这样的舆论来给东南亚各个经济体造成恐慌的压力。

  三、美军隔三差五的派航母、驱逐舰等在中国南海岛礁周围巡航,这种巡航的挑衅性在于这些军事装备进入了中国岛礁的12海里范围内。

  美国通过这种方法来给东亚其他经济体壮胆。当然还有一层隐晦的含义:这是作为俄罗斯的看到,让俄罗斯继续抱有“能将国际局势导向对俄罗斯最有利的多极化”的可能性和希望。当然,这个不是这里重点叙述的内容,我们也就不详细展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9 21: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恨不得喂毛熊伟哥,恨不得阉掉金兰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9 05:41 , Processed in 0.1406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