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94|回复: 1

徐斌:问题和办法都清楚 最难就是执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0 07: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旁白:今日股市和“黑色系”商品一起暴跌,何也?因为“权威人士”再次出来表态了,在人民日报首要位置发布他的专访,信息量超级庞大,首先他是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L型”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但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有的资源开始寻找新去处,这就产生了创新;有的比较迟钝,还停留在原处等着熬着,指望着什么时候“风水轮流到我家”。在新常态下,我们最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这意味着分化越快越好。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前景光明。

  旁白:简单说就是经济会持续低速增长,但也不至于硬着陆,新旧经济结构转型是长期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那么宏观经济调控怎么搞?

  不能靠货币政策“大水漫灌”刺激增长
  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招数都要用,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和着力度是不一样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最危险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两全其美”,盼着甘蔗两头甜,不敢果断做抉择。我们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保持战略定力,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

  旁白:这大概是对今年一季度信贷扩张超级疯狂的委婉批评。说明老大真的不高兴了。问题是,不真搞改革,只能这么干啊。改革真要搞吗?反正“权威人士”表态是真要搞:

  供给侧改革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接下来中央还要专题研究,并尽快推动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各项任务之间有关联互补作用,都要统筹兼顾,动态优化,积极推进。从具体操作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着力点。年初以来,一些政策已陆续出台,比如,降成本的措施不断充实,补短板的力度不断加大。下一段,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措施也会向纵深推进。这项工作的“减法”色彩较浓,不可避免涉及人和钱,即就业和债务问题,难度和要求都比较高。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但“解铃还须系铃人”,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自我革命。那些本身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发挥较好的领域,就别再去指手画脚了。

  旁白:嗯,简政放权,鼓励新经济,淘汰旧经济过剩产能,这点,大家几乎一致的,怎么淘汰?怎么鼓励?靠市场还是政府之手?反正“权威人士”明确表态,是要靠市场。至于怎么动手,也说的明明白白:

  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
  去产能,各地要明确具体任务和具体目标,加大环保、能耗、质量、标准、安全等各种门槛准入、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去杠杆,要在宏观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观上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依法处置非法集资等乱象,切实规范市场秩序。去库存,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的财税、土地等配套制度。降成本,就要把整体税负降下来,把不合理的收费取消掉,把行政审批减下来。补短板,就要注重脱贫攻坚的精准度,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体制机制。短期内,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处理好“稳”与“调”的关系,关键是把握好“度”,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把深化改革作为主要抓手。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这些产能要更大、痛的时间会更长。要加减乘除并用。在去掉无效产能的同时,也要增加有效供给,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相当多的地区包括一些中西部地区,让人感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旁白:关键还是如何淘汰旧经济的过剩产能,这牵扯到市场出清的问题,除非来一场经济危机,否则大家都是能扛就扛,所以危机是必须有的,这一点,貌似“权威人士”也料到了,似乎不介意来一次危机搞出清,但风险还是要防范的,所以有些话说得非常狠:

  “债转股”自欺欺人 同时也要防通胀
  今年伊始发生的股市汇市动荡,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场的这种“超调”行为简单理解成只是投机带来的短期波动,而要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上找原因。在现实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对各类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摸清情况,做好预案。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保人不保企”,把人员的安置作为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训的培训,能转岗的转岗,确实不能转岗的要做实做细托底工作。社会上认为通胀的人在增加,认为通缩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还不能匆忙下结论。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尤其是工业品、消费品、资产的价格及其相互作用。对部分食品涨价问题,既要加强调配、保障供给,也不能反应过度,干扰价格信号。

  旁白:现在基本可以确认“权威人士”是中财办主任刘鹤,别人也不敢说出这样的话来,即使说出来,人民日报也不敢刊登。元旦期间,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不要搞短期刺激经济的政策,结果一季度信贷疯狂增长,重蹈2009年覆辙,所以这次“权威人士”按耐不住性子,直接表态要抛弃宽松货币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4月份信贷稍有松软,马上经济就有迹象显示下来了:

  4月商品进口量环比大幅下滑
  经历年初进口的快速增长后,中国4月主要大宗商品进口较3月几乎全线下滑。根据海关总署今日公布的数据计算,4月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环比下滑21%,钢材进口下滑13.39%,煤进口下滑4.52%,铁矿砂进口下滑2.16%,原油进口微跌0.09%,仅成品油进口微增2.45%。从同比来看,4月原油进口增长7.56%,铁矿砂进口则增长4.63%,未锻轧铜及铜材增长3.93%,成品油进口增长1.66%,煤进口下滑5.78%,钢材进口下滑8.49%。民生宏观分析师张瑜点评称,4月进口同比下滑10.9%,较前值跌幅扩大。从高频数据来看,国内房产销售降温、耗煤量回落、商品价格见顶,前期回暖先天动能不足。对商品市场来说,叠加流动性扩张之下的资产泡沫化倾向,原材料价格易涨难跌,通胀仍将高位运行,货币政策难有大动作,仍以相机对冲为主。

  旁白:但总体看,4月份经济也没跌多少,正如“权威人士”所言,你也别一惊一乍,L型走势是缓缓下行,不是雪崩:

  4月份外贸数据环比回落是因为3月太强
  无论是以人民币还是美元计价,中国4月的进出口数据均较上月大幅回落,同时低于市场预期。华尔街见闻稍早前介绍过,4月中国出口增速按人民币算回落到4.1%,按美元来算下跌1.8%,进口按人民币算下跌5.7%,按美元算下跌10.9%,贸易顺差大幅扩大至2980亿元。“中国3月外贸数据的改善是短暂的,”彭博援引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称,市场不得不为更多疲弱的经济数据做准备,他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继续保持宽松。但也有不少分析师认为,4月增速回落的一大因素是3月数据太好,以至于市场预期过高。“4月外贸数据虽不及预期,但主要受3月增势过猛推高预期所致,实际上放在2015年以来看,4月外贸表现整体仍较好。”中信固收明明团队点评提到:4月出口增速已是2015年以来次高,且保持正增速,表明出口回暖趋势仍在延续,不过力度更趋温和。4月进口增速属2014年11月以来较高水平,虽确有回落但也已不错,尤其考虑到本轮复苏力度弱于前两轮,市场不能要求过高。

  旁白:无论是过往数十年还是千年来人类经济史,宽松货币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顶多是改革手术用的麻醉剂,问题是用多了上瘾,最后就依赖成性了,譬如日元,大家现在一起觉得不对劲了:

  货币超发让投资者无法赞同日元升值逻辑
  日本央行的最近三年的天量债券购买让日本的基础货币升至386万亿日元约合3.6万亿美元(上周五央行数据显示),同时日本与美国的基础货币比值也升值2006年以来最高,达到了96%,但要知道日本的经济规模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彭博称,一些交易员将上述图表成为“索罗斯之图”,认为货币超发终将使日元走弱。1996年索罗斯在日本东京一场研讨会上表示,基于货币供给增加,日元将连续贬值两年。索罗斯准确的预测了日元的贬值,1996~1998这两年里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大跌29%。“基础货币的扩张是日元走弱的原因之一,让我们很难想象最近日元的大涨会持续,”瑞银(UBS)财富管理驻日本首席投资官Fumio Nakakubo表示,“市场上的日元太多了,就像你往果汁里兑了太多水,日元的价值将会不断下降。”日本央行自2012年起扩大购债规模至80万亿日元/年,而2014年10日月美联储则宣布将停止购债计划。根据彭博统计的数据,日本的基础货币量最快在本月就将超过美国,占本国GDP比重超过77%。黑田东彦刚刚宣布刺激时,这一比重仅为31%,美国如今该数字比重为22%。

  每日综述:显然最高层对于近期的经济政策和表现,都是非常不满意的,否则不至于三番五次在人民日报上发“权威人士”讲话。可以看出来,大领导有意想效仿当年朱镕基当政时期收缩货币、强力去过剩产能的做法。但问题是,那以经济增速急剧下滑为代价的,这次真要这么干,各方都准备好了么?市场显然没准备好,问讯之后,立即就瘫倒在地。但如果真要这么干,这对中国经济是大利好而非利空,麻烦在于很少有人能抵挡宽松货币解决问题的诱惑,而至于强行淘汰产能引发的经济硬着陆可能前景,几乎让所有各方都不寒而栗。所以事情兜一圈子,又回到原地:怎么解决问题?办法,都知道,十八大三中全会公告决议写的清清楚楚,最难的,就是执行力,也就是你怎么将既定的政策方针落实到位。这是政治家们的事情,别人干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0 16: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斌的水平还真有限,
这么强势、自信的语态,是刘鹤能说出来的?!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报纸上的权威人士就是毛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22:45 , Processed in 0.2189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