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53|回复: 0

冉学东:央行财政部是在给谁喊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7 09: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25日,央行突然发布2015年货币政策主要特点回顾,往年没有这样的惯例,再加上财政部也出台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政府债务问题答记者问》,有些人就猜测这或许是两个宏观调控部门对此前“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专访的一个回应。

  但是你仔细读两个文件,似乎有不尽然,央行发布的文件中,充分肯定了2015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央行对2015年以来新的货币信贷环境是这样描述的:2015年以来,受外汇流出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格局发生较大改变,同时,“股市波动”等影响流动性供求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加大了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压力。针对流动性形势变化,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灵活提供长、中、短期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对于2015年两次股灾中,央行的救市行为,央行也在文章中不吝笔墨详细阐述:2015年年中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两次快速下跌。第一次是6月中旬以后股市大幅下挫,为防止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及时采取了降息措施,并提供了流动性支持,6、7月份M2增速分别跳升了1个和1.5个百分点。第二次是今年1月份沪深股指再度大幅下跌25-30%,为防止恐慌、促进市场稳定加大了流动性投放,也在一定程度上使M2增速有所加快。从全球来看,这种为稳定市场而被动注入流动性的做法虽属无奈,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说,货币政策很难对资产泡沫做事前的准确判断,无非是在事后从金融稳定角度提供一些流动性支持,以缓解泡沫破灭造成的经济后果。

  央行尤其对备受诟病的今年一月份信贷货币的过分增长也是极力辩解:今年一季度特别是1月份货币信贷增长比较快,与中国特色的春节假期扰动也有很大关系。货币信贷月度数据出现一些起伏波动是很正常的,观察货币政策稳健性不能仅看个别月份,需要看几个月乃至一年平均、整体的情况才能判断。

  所以央行对未来的货币政策是这样阐述的,因此,中国货币政策中安排适度的逆周期、维护稳定并促进增长的政策成分,是符合客观需要的。为此我们说,中国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稳健、略偏宽松是客观、适宜的。

  而我们记得权威人士关于货币政策是这样表述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就要真正稳健,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就要更加突出。那么就是说,真正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总体保持稳健,略偏宽松的?

  而财政部在对全国的债务水平是这样评估的, 截至2015年末,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两项合计,全国政府债务26.6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4%。加上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即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按照2013年6月审计署匡算的平均代偿率20%估算,2015年全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将上升到41.5%左右。上述债务水平低于欧盟60%的预警线,也低于当前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如日本超过200%、美国超过120%、法国120%左右、德国80%左右、巴西100%左右)。

  并称,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以国际通用的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指标衡量,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低于国际通行警戒值。另外,与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不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与债务相对应的优质资产作为偿债保障,加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也为债务偿还提供了根本保障。财政部认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总体有所下降,局部地区债务风险有所上升;地方政府违法或变相举债担保仍有发生;不规范的PPP模式等。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督促地方和相关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财政部用数字说话,并列举国外高债务国家的数据,很有说服力的认为中国债务水平并不高,并还有继续举债的空间。

  而权威人士对高杠杆高债务的描述是,在现实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尽管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特别是银行体系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强,但今年伊始发生的股市汇市动荡,也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场的这种“超调”行为简单理解成只是投机带来的短期波动,而要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上找原因。其中,高杠杆是“原罪”,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背景下,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等都会上升,处理不好,小事会变成大事。

  尽管财政部和权威人士的基本精神是一贯的,但是相比权威人士的严厉,财政部的语气则要乐观温和的多。

  笔者猜测,央行和财政部为什么会在没有惯例的情况下,都出来对决定市场走势的债务和货币因素喊话,是一个预期惯例的尝试。可能与权威人士的访谈发表之后,市场的表现有关。自从权威人士访谈发表以来,股市跌跌不休,彻底进入熊市,而人民币汇率也开始疲软,最近几日大幅下跌,估计资金外流严重。以国企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违约也相当严重,而期货市场上黑色系为代表的一些品种更是连续大跌,市场笼罩在一层悲观气氛中。

  对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而言,下一步到底如何进行宏观调控,政策如何把握精神,风到底往哪个方向吹,成为一大疑问。尤其是对于货币政策,人们都判断,由于第一季度信贷货币增速过快,加上物价有所反弹,货币政策可能收紧,至少不会如第一季度那么宽松,这是市场低迷的重要原因。

  央行和财政部在此时出来表态,是个市场信心,这就不难解释,今日股市后半日来了一个大反转了,估计市场最近几日会温和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6 21:22 , Processed in 0.1250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