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03|回复: 1

如松:中国到了该决断的时候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8 14: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如松就多次说到,当时的衰退型贸易顺差不可持续。欧美国家需求不振、国际硬通货紧缺、全球国际形势动荡不断持续之后,出口会持续受到压制;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带来进口额的缩减放大了贸易顺差,当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到低位之后,这种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红利”就会消退,出口不振带来的压力就会增长。同时,大宗价格下跌,就会将高成本的产能清除出市场,以原油来说,中国对于进口的依存度就会上升,这进一步放大进口(中国到了必须快速去杠杆的时候了)。综合因素作用之下,国际收支平衡就面临压力。去年就预计,出现这种困难的时间是在今年上半年。

  2016年6月7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以美元计价外汇储备余额3.19万亿,创2011年12月以来的新低。环比看,5月外储余额相比上月下降279.32亿美元。这说明资本依旧在外流。之所以今年前四个月资本外流的压力趋缓,很多人认为是美元指数疲弱的原因,但如松更愿意认为是房地产的因素,当境内有逐利的机会之后,资本就会追逐,这减轻了对汇率的冲击和资本外流的压力。五月份,一线城市房地产成交开始趋缓、涨价动力不足,只是个别二线城市在折腾。当市场中没有明确的逐利机会之后,就带来汇率压力和资本外流的压力。其次的原因就是美元转强,但我认为这是次要的。

  最终,都是钱太多惹的祸。

  反过头来我们再看看进出口。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1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2%,较前4个月收窄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28万亿元,下降1.8%,收窄0.9个百分点;进口3.88万亿元,下降5%,收窄2.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4万亿元,扩大8.2%。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贸易顺差3.69万亿元,与2014年相比大幅扩大56.7%。2016年前五个月贸易顺差扩大的幅度明显下滑,这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红利”消退的结局。

  贸易顺差扩大的增速与去年相比明显缩窄。

  5月份一样显示出这样的趋势。去年,我们深刻的感觉是,出口增长不振,而进口下降的更快。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其中,出口下降1.8%,进口下降13.2%,进口下降的速度明显大约出口下降的速度。可今年五月,出口1.17万亿元,增长1.2%;进口8471亿元,增长5.1%;贸易顺差3248亿元,收窄7.7%。进口增长的速度明显高于出口增速,这个现象必须引起管理者的关注。

  现在,问题就开始出现,当资本再次开启外流窗口之后,贸易顺差缩减,就无法对抗这种资本外流。2015年,之所以在资本外流五千亿美元左右的情况下,汇率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就源于巨额的贸易顺差的支撑(中国到了必须快速去杠杆的时候了),当贸易顺差缩减之后,用什么对抗资本外流的压力?

  这种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要迎战,即便不应战也必须被动迎战,没有丝毫退缩的余地。

  第一,就是有些人士在新加坡说的,放宽汇率的波动,默许贬值20%(余永定:中国应默许人民币扩大波幅至少20%)。本人并不赞同这种方式,因为如此巨大的贬值幅度在短期内发生,通货膨胀水平就会跳涨,而通胀上升,从长期来看一定继续推动货币贬值,这是历史证明了的,如果发生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进入互相推动的情形,又该如何?未来所采取的对策无非就是物价管控,可无论物价管控还是通货膨胀,都将持续耗尽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扩张能力,经济堪忧。

  那时,很难找刹车片。如果找不到刹车片,麻烦可不是一般的大。

  第二就是降杠杆。这个问题在(余永定:中国应默许人民币扩大波幅至少20%)中曾经说明。这样的好处就是企业拥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财政压力比较大,资产价格下跌、生产要素价格下跌带来的社会压力比较大。但是,只要企业拥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压力都是暂时的,是短痛。基于中国人民的勤劳和聪明才智,短期的困难并不算什么,前途依旧是非常光明的。但是,有些东西可能困难很大,因为这必须需要社会管理效率的提升作为基础。

  虽然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基于余**先生所处的地位,看来倾向于第一种可能,这看起来短期没有什么副作用,也很容易进行,但长期的后患不可低估。

  中国到了该决断的时候了。如果不决断,那就只能被动运行,这不是什么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8 18: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松支持的就一定要反对。因为他的屁股做歪了,大概率出的主意有毒。
汇率大幅贬值,就是变相的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对应的也就解决了供给侧改革的问题。
一次性大幅度贬值,同样达到了将游资锁定在中国的目的。
百分之二十的幅度也是很合理的。
一般情况下,百分之十就可以将企业救活了。考虑到别的国家也会跟进贬值,贬值后需要形成升值预期,再增加百分之十的幅度,应该是刚刚好。
是该需要决断力了。供给侧改革解读的混乱和L型预期已经形成了负反馈,负反馈形成趋势后会自我加强。那样真会出现狠狠撞墙的局面。
中国经济骨子里的问题很简单:
1、没有形成房地产和基建的上升周期。
解决房地产库存需要解决的是农民通过房基地、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财富增加,解决需求端问题。基建尚需加大力度,否则民间投资下滑的这么大产能过剩会愈演愈烈。
2、各级官员不作为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
准确的说对于老百姓由于告状和上访的存在,工作作风改变了。但是对于企业的不作为一直没有改变甚至变本加厉。许多投资和项目在土地和城建部门根本推不动。
3、汇率贬值的瞻前顾后。
我们贬值了三五个点把美国吓住了,把我们自己也吓住了。贬值百分之二十反倒会天宽地阔。
长期的结构性改革也很简单:
1、将庞大的公务员队伍至少砍掉一半,划清政府和企业的边界。
2、清理涉及经济增长和投资的,莫名其妙的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垃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22:55 , Processed in 0.0938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