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92|回复: 2

张捷:害人不浅的脑筋急转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4 14: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脑筋急转弯这个词汇是很新的,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还没有,是台湾传到大陆然后在社会中风靡的。追溯其历史是由时报文化于1989年12月06日发行的一系列单篇漫画笑话全集,由前一页漫画式的问题到翻过面后出人意料的答案。造成当时台湾社会极大的流行热潮,大街小巷都在互相询问脑筋急转弯,演变至已经成为一种冷笑话的模式了,后传入中国大陆的在全中国流行,脑筋急转弯已经成为一类问答题的代名词了。

  脑筋急转弯在中国社会的特别流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一类问题被学渣们变成了所谓的开启智力了,说是可以让你有不同的思路,可以换角度思考,可以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等等,甚至乎还是一种智力开发的模式了,但笔者要说的是这个是对智力开发的巨大扭曲,是破坏逻辑思维能力的,其泛滥在社会上是负能量。

  为何说脑筋急转弯是负能量,关键就是其破坏了逻辑思维的规则,逻辑思维要求的是概念统一,在明确的概念下形成逻辑链条进行思考。而脑筋急转弯的做法,如果在逻辑的角度,就是偷换概念,经常改变概念的内涵。比如有一个脑筋急转弯说你怎样让长的棍子变短?答案是跟更长的棍子放在一起他就变短了。这样的答案只能是博一笑的,因为前面的短和后面的短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自身的长度变化一个是与不同参照物比长短,对这样的回答,还不如说用棍子打你就变短了,因为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运动当中是变短的,虽然这个短在运动接近光速的时候才明显,但多少也是短了点儿,呵呵!这就是脑筋急转弯偷换概念的例子,偷换概念在哲学上叫做诡辩术。你把诡辩术当作一种能力,结果就是每一个人都善辩,但每一个人都难以深度思考,诡辩所使用的论证手法称作诡辩术也叫文字游戏。脑筋急转弯就是把这个文字游戏换了一种方法。

  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的狡辩。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诡辩术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言善辩,道理很多,但这些道理没有逻辑体系经不住实践检验,与科学的方法论背道而驰。诡辩的关键就在于偷换概念。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是搞诡辩的人最常用的一种诡辩术。诡辩者偷换概念的主要手法有: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2,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3,抓住概念之间的某种联系和表明相似之点,抹煞不同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4,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5,偷换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偷换论题和偷换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偷换论题常常表现为偷换论题中的某些重要概念。我们看看上面对偷换概念的论述和偷换概念的各种方法方式,是不是就是你解决脑筋急转弯问题的方法和钥匙?!

  诡辩术在中国历史上就很流行,因为中国是没有逻辑传统的社会。中国先秦时代的名辩家们也曾提出过一些诡辩论的命题,如“两可论”、“鸡三足”、“犬可以为羊”、“白马非马”等等,这些现在都可以叫做脑筋急转弯了。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也是没有逻辑学的,古代的文章没有非常清楚的定义,而是给后人留下巨大的阐释空间,怎样阐释是有立场的,辩论是在不同的阐释之间的,这没有统一概念的辩论,就不是学术上的科学辩论,而是诡辩了。各种诡辩的盛行阻碍了科学思想的发展,同时给诡辩术留下文化上的空间,所以诡辩术借助脑筋急转弯的新名词,借尸还魂了。当前在各种社会科学领域,这偷换概念的辩论如同鸡同鸭讲一样还是非常盛行,让看似繁荣的学术界实际上是一地鸡毛,而这个风气到了民间,就很多变成了脑筋急转弯了。

  脑筋急转弯在中国特别能够得到学渣们的支持,因为这可以让他们学习上技不如人的时候,通过脑筋急转弯来解脱困境,在学渣的支持下,脑筋急转弯也成为一种所谓的“素质”了,而且其内容迅速的低级画,大量脑筋急转弯成为了段子和笑话,后来变成了黄段子,成为了低俗文化的一种,变成了一种娱乐性质的内容。但这个低俗文化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是非常有害的,孩子是分不清什么是娱乐什么是思考的,如果他的思考方式把偷换概念当作一种技能和定式,孩子的逻辑能力就毁了。

  脑筋急转弯是诡辩术里面比较简单的应用,在大家都能够看得出其中的问题的时候,它就变成笑话和段子,但这样的笑话、段子对孩子的思维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养成了诡辩思维模式,再到孩子的逆反期,这个孩子要不反社会,要不你把他管的太懦弱,都是教育的失败。而等这些孩子长大了,你再讲什么道理,他们就是给你脑筋急转弯方式的反对,整个社会的深度思考能力是下降的。社会深度思考的能力,是社会自我修正、社会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个诡辩术通过脑筋急转弯的方式在全社会普及,对中华文明的升级发展非常不利。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西方发达国家,都没有脑筋急转弯这样的地位。

  而且脑筋急转弯已经在中国结出硕果了,这就是在脑筋急转弯模式下各种鸡汤的盛行,对鸡汤文的背后,也是有诡辩术的影子的,鸡汤是诡辩术带来的结论,掩盖了很多在内的深层次逻辑。鸡汤文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在论证过程中,鸡汤作者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的原则,论点含混暧昧,似是而非,企图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不同的解释,随时可以进行脑筋急转弯式的辩论;鸡汤文第二个特点就是论据上的各种偷换概念的伏笔,比如:虚假论据、以人为据、诉诸权威、机械类比等等,这样的论据再辅以偷换概念的脑筋急转弯的论述,就可以让绝大多数人看不出破绽了。在中国,鸡汤文的流行,带给社会的危害正在被深刻认识,而鸡汤文的背后,就是诡辩术,而诡辩术在脑筋急转弯的包装下,反而拥蹩还越来越多,其段子性、娱乐性在迎合社会的低级趣味,符合学渣们的“素质”认同。整个社会受到鸡汤文的影响巨大,背后就是脑筋急转弯的思维模式。

  脑筋急转弯看似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转换思路和转换概念是不同的,如果是在同样的概念之下,根本不叫脑筋急转弯,这可以叫做创新,反之概念不一样就叫做诡辩!这就是鸡汤文章与学术文章的差别,但我们社会上的普通人,有几个能够看得出这样的差别呢?!任何创新没有逻辑的基础,没有逻辑思考的过程,没有通过逻辑与现实联系起来,都是一种幻想,这样的空想式的创新,会诱发精神问题的。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可以说是第一个对诡辩论做系统批判的哲学家。他曾经指出:“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黑格尔的这段话,揭露了诡辩论有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特点。中国的诡辩术的社会基础,是中国大师成长的重大障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扭曲的年代,科学精神受到压抑,诡辩占据上风,而改革之后,诡辩术依然是以脑筋急转弯这样的方式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甚至有家长还想通过脑筋急转弯给孩子进行所谓素质教育,真的是让人啼笑皆非。

  西方文明建立科学的方法彻底批判了诡辩术是一个人类文明里程碑。研究和批判诡辩术是总结人类思想史的经验、确立和推广科学的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在现实生活中,诡辩不单纯是反科学的思想体系的惯用伎俩,也是由于对辩证法无知或一知半解而导致的一种认识错误。在各门科学的研究中,诡辩是得出正确结论的思想障碍。但现在,诡辩术借助脑筋急转弯这样半调侃半娱乐的外衣,在中国大为流行,甚至在孩子的教育当中大为流行,得到学渣们的一直认可,对中国未来大师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

  所以,在学渣的素质思维背景下,脑筋急转弯在中国的流行,对整个社会的思维能力是巨大的伤害,一个诡辩横行的社会,一定是文明没落的社会,也是难以出现大师的社会。文明的进步是科学思维的普及而不是人人精通诡辩,脑筋急转弯的害人不浅,我们需要深度的认识,中国的教育界尤其是需要反对披着各种外衣的诡辩术在下一代当中不正常的流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7 23:3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楼主你是个榆木脑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7 23:3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学会了开车,就忘了怎么走路了?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5:30 , Processed in 0.2345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