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82|回复: 0

杨建文:为什么傅园慧会走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3 21: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加里约奥运会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走红了。在高手如云、以金牌论英雄的奥运赛场,傅园慧100米仰泳的铜牌成绩,并不能算顶尖;但是,傅园慧带给我们的冲击和影响,并不比那些金牌运动员少。

  ——在本博主看来,在里约,傅园慧得到的不仅仅只是游泳的铜牌,她还获得了一枚独一无二的快乐的金牌,堪称是中国奥运代表队乃至中国人在里约最意外也最快乐的收获。

  看了傅园慧赛后接受采访的视频,本博主第一个感受是,1996年出生,今年20岁的傅园慧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她的快乐是本真的,几乎不加修饰。

  ——这就产生的第一层颠覆意义,即,在我们这个刻意强调成熟稳重的国度,一个成年人早就习惯于矫饰、伪装甚至压抑自己的快乐,包括表情和肢体语言,都限定在约定俗成的范围之内,含蓄,委婉,不夸大,也不张扬。任何夸张的表达方式,都会被视为不稳重和不成熟,所以,我们看周围每一位成年人的笑容,几乎都与我们大同小异。但是,快乐毕竟是人的天性,赋存于我们的内心,所以,当傅园慧以丰富、夸张的表情、声音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最原始、最本真也最具感染力的快乐时,她其实也唤醒了我们内心被压抑了的久违的真实的快乐,让我们意识到,快乐本来就应该这样。

  傅园慧不但有丰富、多变的表情包,她回答记者提问时的率真回答,也具备第二层颠覆的意义——我们这些成年人,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式和语言套路中陷入得太深了,以至于被定式和套路所桎梏,千篇一律,语言无味。譬如,记者问“是不是对明天的比赛充满希望?”制式的标准答案通常会是“对,我充满希望,我将全力以赴,争取更好的成绩”,但傅园慧的回答是“没有,我已经很满意了”;当记者提醒傅园慧成绩和第二名只差0.01秒时,标准答案或许是这样的“很可惜,但我尽力了,这已经是我的最好成绩了”,但傅园慧的回答是“那可能是我的手太短了吧”。这些不遵循我们所熟悉的思维定式和语言套路的回答,就像是一面透亮的镜子,照出了很多成年人的世故和无趣。

  傅园慧的第三层颠覆意义是,她把体育从功利中解脱出来了,真正的重在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快乐,结果在傅园慧眼里变成可有可无,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在预赛中,她不知道自己的具体成绩;在决赛中,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得到了一枚铜牌。这对我们这些早就习惯于重视结果远重于过程,并把结果和功利挂钩的成年人而言,傅园慧的去功利姿态,无疑也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启示。

  快乐是无国界的。对于傅园慧在里约的快乐表现,外国媒体也没有放过,纷纷报道傅园慧,这是连中国金牌运动员都享受不到的待遇。甚至有媒体说,如果中国的运动员都像傅园慧这样,中国在世界上的朋友会更多。

  ——在傅园慧充满生气的快乐面前,本博主的文字无疑黯然失色甚至面目可憎;本博主一直在反思,如何让自己的文字充满傅园慧式的快乐、风趣和幽默,但真的很可惜,本博主在定式和套路中浸淫得太深了,难以自拔,只能假以时日改变自己的文风。本博主相信,里约之后,傅园慧将继续被大家所关注,因为我们实在太需要傅园慧这种自然而真实的快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1:48 , Processed in 0.0781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