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B2中国重型远程轰炸机大猜想(下)
战略空军就应该有战略航程和战略打击能力
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的成功,中国空军多年来建设一支战略空军的梦想就要实现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全球华人世界的骄傲,其伟大意义甚至远超两弹一星。导弹核武器固然伟大,但是导弹核武器最大的威慑是停在发射架上,远程轰炸机不同,它的伟大意义在于时刻可以使用,时刻可以威慑,这种威慑是可以灵活使用的,而它的巨大威力无人可以漠视。
但是战略空军应该什么样子,为什么叫战略空军呢?首先,战略空军就要有与之相配的战略航程和战略威慑,否则就谈不上叫战略空军。飞不了洲际航程,你的定义仍然是区域空军,这个道理如同“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一样,战略空军就要有战略级别的威慑,距离再远也能威慑,导弹和炸弹能落到哪里,威慑才能到哪里,换句话说你说的话才有人听得懂。
美俄空军之所以被成为战略空军,就是因为它们有B-2、B1B、B52、图160、图95、图22M3这样可以飞一万公里以上的远程轰炸机,可以每架携带至少5辆标准卡车以上重量才能载得动的导弹和炸弹。而B52、图160、B1B甚至每架可以携带一台标准火车车皮所载的近60吨的炸弹重量,几架就可以夷平一座小城市。
B-2自服役以后参加了三次战争。1999年3月24日,2架B-2从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经过30小时连续飞行、两次空中加油后,向南联盟的目标投放了32枚908公斤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这是B-2轰炸机的首次参加实战。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6架B-2共飞行了45个架次,对南联盟的重要目标投放了656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B-2的飞行出动不到战争中飞机总出动量的1%,投弹量却达到总投弹量的11%。摧毁了南联盟近33%的目标。在阿富汗战争中,在战争的头3天里,共6架B-2从本土起飞,经太平洋、东南亚和印度洋,对阿富汗实施空袭后再到迪岛降落,创造了连续作战飞行44小时新纪录,并投掷了96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在伊拉克战争中,B-2型机共出动49架次。其中,27架次以本土怀特曼为起降基地,飞越大西洋航线,实施远程奔袭,飞行时间约35小时。另外22架次是以一个前沿基地为起降基地,对伊拉克的指挥、控制、通信等设施进行了精确的打击。
以上战例充分说明了战略轰炸机的战略作用和威力,以及它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有没有战略远程轰炸机决定了有没有战略影响力。我们多次看到俄罗斯的图95远程轰炸机不远万里飞赴美国的阿拉斯加,这就是赤裸裸的战略威慑,这样的飞行产生的战略影响是搅动全局的,甚至比频繁的试射洲际导弹还有作用,这样的万里飞行不仅仅表明一种态度,还是一种现实的威胁,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灵活的使用一次远程轰炸机这样的战略武器,胜过语言贫乏的外交抗议一千次。
最近国防大学乔良将军的的文章称,“中国今天讲要学习做大国,怎么学、学习谁?美国就是最好的老师。从大战略到小技巧,中国都应好好总结。面对美国以地缘政治手段谋求币缘获利,中国在深思如何应对时,先应检点自身得失。
首先,中国需要更加注意领土和实利并重。比起推动东北亚自贸区以及形成亚洲经济共同体并使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的宏大前景及其利益,只想着钓鱼岛或黄岩岛、恨不能今天就与相关国家打一仗把被强占的岛礁夺回来,两者哪个更符合中国利益?这些神圣领土即使今天不夺回,明天中国也一定会把它拿回来。但推进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则完全可能稍纵即逝。对时下中国来说,孰轻孰重,这笔账并不难算。
如果轻启战端,整个地区投资环境的恶化将使资本恐慌性撤逃,这正是美国人希望看到的结果。同时中国更应清醒地看到,在全球经济排序表上,被国内某些人“羡慕”能时不时就“强硬”一下的俄罗斯是以出口资源为主的“上游国家”,美国则是提供市场的“下游国家”。而中国属中游国家,既依赖资源进口又依赖市场出口,这也是中国今天为什么不能像普京那么“强硬”的原因。一个国家强不强硬,不完全取决于你有无血性,是否具备条件才是第一位的。”
乔良将军的话醍醐灌顶引人深思,将军的视野如此开阔体现了中国军人的睿智和博大胸怀。
911后,美国正是按照乔良将军的思路,急急忙忙的将战争这股祸水引向中东和中亚,美国虽然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耗费了大量金钱,但是也保住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后,又再次企图将战争的祸水引向中国周边,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后修正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其核心思想仍然是企图搞乱世界上最有发展前途的东亚和东南亚,搅乱这个地区的安全形势,利用战争手段剪羊毛,将美元不断的打回美国,继续保住美元的霸主地位。
但是美国这个做法的前提就是美国本土的安全,只有美国本土在较长远的预期内是安全的,美元的地位才能得到巩固。美国在算计搞乱别人的同时认为自己的安全是有保障的,美国会坦然的用无所不用其极的卑劣手段和办法不断的搅乱亚太安全环境,中国就会处在不断的战略被动中,中国就会防不胜防的不断受到侵扰,这不是你打算不打算打仗的问题,而是一个无解的战略被动问题,要解决这个战略被动就要有对等反击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唯有能够做到有威慑到美国本土安全的手段,让全世界和美国都知道美国也不安全,美国才会放手亚太的安全缰绳。
如果亚太发生战争,美国不能做到自保,这才是找到了问题的源头。在核武器时代,大国之间的热战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合理的使用常规战争手段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既控制住不打核战争,又能运用战略威慑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要向美国学习的。以睿智对狡诈,真正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关键在细节的处理要对症下药,所谓魔鬼在细节,但是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个搅动全局的实力。
中国目前有能力搅动美国本土安全的有三种手段。
一是高超音速飞行器,今年8月航天五院向树红团队研发的突破20马赫临近空间飞行器关键技术,1小时全球感知/打击(20马赫)的高超声速临近空间飞行器极端温度热防护是世界性技术难题。航天五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超高效主动气膜冷却技术,这一突破为“大国重器”的研制扫平了关键技术障碍。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全世界率先掌握了利用高超音速飞行器武器一小时全球打击能力。
二是核潜艇,解放军《人民海军报》无意中刊载的我国攻击型核潜艇“093B”图片显示中国已经拥有了核潜艇垂直发射远程巡航导弹技术。
三就是空军司令马晓天宣布中国正在发展的新一代远程轰炸机了,在这三种跨洲际打击的远程武器中,新一代远程轰炸机无疑是打击威力最大,使用最灵活,威慑效果最直接的战略武器了。中国有了这三种武器,就可以打破美国的安全垄断,让美国的欺诈战略遭到无可辩驳的失败,利用非核武器战略破解中国的战略被动局面。
红色B2?
武器是为战争服务的,要打什么样的战争就要发展什么样的武器,需求拉动供给这是武器设计和制造的铁律。综上所述,中国设计和研发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必然要符合整体战略需求,如果我们假设要用战略睿智战胜美国的战略狡诈和战略讹诈,就要有对等还击的实力和手段破解它的企图。美国的战略立意是搅乱别人的安全确保美元的地位,出发点是建立在自己本土的绝对安全上的,那我们就要打破美国的安全观,有足够的实力将战火引入美国本土,让美国的美梦变成一场噩梦。
笔者认为,新一代的远程轰炸机必须具备攻击美国本土的能力,如果新一代远程轰炸机最远只能打击关岛和夏威夷,仍然不能起到遏制美国欺诈战略的目的。用高昂的代价制造一款只能打到关岛和夏威夷的远程轰炸机从费效比的角度也是最低的,那就不如不做,因为弹道导弹就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而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基本都部署在本土内,只有需要时才临时部署在关岛和夏威夷,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如果只能打到关岛和夏威夷,就会丧失战略的主动性,最主要的是仍然不能破解美国的欺诈战略,让美国的整体战略利益得不到损害。从运用战术上也不可取,等于美国保持了B2、B1B部署灵活性,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没有这种灵活性。说白了,就是它仍然用远程轰炸机可以打到你,你的远程轰炸机打不到它。
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基本数据
一、根据以上的逻辑推理,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必须是航程可以达到11000公里-16000公里的隐身型远程轰炸机,新机必须突出大航程,因为隐形机如果要突防的话很多情况下需要绕道,避开对方设防严密的正面,航程大是必须的。
二、新一代轰炸机必须隐形。所谓隐形,一般人有许多误解,认为隐形机出现在雷达的显示屏上显示的小,就是CRS小,这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人的肉眼在显示屏上发现不了隐身机的微小显示,计算机的数据库还认不出来吗?正确的理解是,隐身机的隐形可以大大缩小对方雷达的探测距离,比如一般的搜索和警戒雷达的探测距离是600公里,隐身机被发现的距离可以将其缩短到只有100公里,甚至更短,而剩下的500公里雷达的显示屏上不会有任何显示,这才叫隐身,这和近视眼的观测不是一回事,近视眼只是观察物体模糊和散光,隐身机的隐身就是雷达在一定距离上根本探测不到,没有任何信号。
隐身机就是利用这一点,避开对方雷达的正面,从对方两台雷达探测距离之间的缝隙进行有效的突防。比如,对方两台雷达的无缝衔接距离是1200公里,隐身机就可以从两个600公里的衔接处进行突防,因为面对隐身机,这两台雷达的实际作用距离各自只有100公里,中间的1000公里等于是盲区。
明白了这一点,新一代远程轰炸机采用隐身型就无可辩驳了。假设对方为了有效的发现隐身机,就要将两台雷达之间的衔接距离缩短到只有100公里,那么原本两台雷达监测的距离就需要六台,这对防御方就是一种数量上的制约,极大的增加防御负担,茫茫大洋之上,这样密集的部署雷达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会削弱广大正面的防御,有利于隐身机绕开突防。另外,非隐身轰炸机即便有超音速2倍的突防速度,但对方的对空导弹的速度会更快,很难有效突防。美国现役的爱国者2-3和标准2-3防空导弹的拦截速度都在3倍音速以上,如果用大超音速突防恐怕正是美国所希望的,美国现役的雷达和防空导弹完全合用,不用改进就可管用。明白了这点,我们可以肯定中国的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必然是采用隐身型,从目前看,参考B2的隐身设计是最佳选择。不过,B2是几十年前的设计,中国不可能完全参照B2的隐身设计,就像歼二十不会完全参照F22的设计一样,中国有世界上最大最全的风洞群和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肯定可以找到超越B2隐身设计的更好的方案。
最近,一篇论文提到中国在等离子隐身上已经达到应用的水平,如果等离子隐身应用到新一代远程轰炸机上,就不会再拘泥于B2的飞翼设计,新一代隐身远程轰炸机的外形气动设计将更加大胆,不排除设计成有利于超音速巡航的外形,超过B2飞翼设计的局限,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超音速巡航隐身远程轰炸机。
另外,在2014年中航工业科技大会表彰名单上,中航沈阳所的“等离子技术研究”位列第二。表彰文中提到,在隐形战机的机身上应用等离子发射器加强隐身性能,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机。所述飞机包括:机身;飞机进气道(1),所述飞机进气道(1)设置在机身上,所述飞机进气道(1)具有进气口;等离子发生器组件,所述等离子发生器组件包括等离子发生器(2),所述等离子发生器(2)设置在机身上,所述等离子发生器(2)上具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能够将所述等离子发生器所产生的等离子云团(3)喷射至所述飞机进气道的进气口上。本实用新型的飞机上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组件,该等离子发生器组件所喷出的等离子云团喷射至进气口上,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当飞机受到电磁波照射时,等离子体云团阻挡电磁波进入进气道,从而提高飞机隐身性能。
三、发动机是关键。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的发动机可以使用已知的涡扇十,这基本上已经没有异议,甚至可以使用歼二十用的涡扇十五发动机。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设计成超音速巡航的远程轰炸机,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四台这样的发动机还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首先新轰的发动机不能用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以适应机体隐身设计的需要,同时也要适应S形进气道的设计需要,因为要进行长时间的飞行,也不能设计成加力涡扇型的发动机,这就需要大幅度提高军用推力的推比,假设我们在新轰上使用涡扇十五改进型发动机,每台军用推力能达到12吨,那么四台涡扇十五改进型的非加力推力将达到48吨,远超B2的F118-GE-100涡扇发动机的每台7.8吨合计31.2吨的推力,基本可以实现1.5倍的超音速巡航。
下图美国B21轰炸机想象图超音速构型有垂直尾翼
四、我们大致推测中国新一代隐身远程轰炸机的基本轮廓和基本数据。
长度 31.0米
翼展 42.4米
高度 5.18米
空重 817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172200千克(172吨)
最大起飞重量 190600千克(190吨)
发动机 4×WS15G涡轮风扇发动机
推力 4×12吨
最大燃油量 85吨
最大速度 1.5马赫
有效载荷 25吨
实用升限 18,200米
最大航程 14,100公里
(以上数据纯属猜测,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下图美军方猜想的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外形
下图美国刚刚确定以袭击者命名的隐身远程轰炸机B21
下图中国网友根据资料设计的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外形
下图外形可以参照的暗剑无人战斗机
具体使用中的作战样式
简单说,真正到了使用新一代隐身远程轰炸机制止美国扩大战争企图遂行轰炸任务的时候。
一、新轰的首要任务是利用隐身性能摧毁通往美国本土路上的雷达,起到踹门的作用。
二、之后为加油机打通安全通道,或者利用伙伴加油,往返为执行轰炸任务的新轰加油。
三、一个重要任务是打击沿途的航母战斗群,同样是利用隐身性能使用超音速巡航导弹对航母战斗群进行攻击。总的来说,新一代隐身轰炸机将是一款多用途轰炸机,可以执行多种任务。
四、因为新一代轰炸机在远距离航渡过程中缺乏战斗机的保护和护卫,一旦遭遇到敌人战斗机的拦截往往没有还手之力,这就需要发展“制空武库机”概念的新一代轰炸机,一个远程轰炸机机群中有一架到两架“制空武库机”携带大量的远超过战斗机的远程和中距离空空导弹,利用隐身优势,先敌攻击敌人的拦截战斗机,使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完全可以自卫,甚至歼灭对方的战斗机,顺利到达目标区域遂行战斗任务。
下图美国用波音747改装成“制空武库机”设想图,新轰完全可以做成隐身的“制空武库机”威力和火力以及效率远胜波音747“制空武库机”
让我们怀着无比幸福的心情等待中国新一代隐身远程轰炸机的诞生,这必将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