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01|回复: 5

孙恺钜:海外华人大回归之《推背图》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3 12: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外华人大回归之《推背图》解读(上)

  孙恺钜2016年9月30日

  《推背图》,玄妙莫测,但如果破解了,那么,卦象和现实的契合往往令人拍案叫绝,比如《推背图》四十象,短短几句颂词,就把整个中华民国从辛亥革命到台湾回归的历史概括其中了(详见拙文《台湾回归之《推背图》解读》)。

  很久以来,恺钜一直在想着《推背图》中的第四十三象(见下图)。这一象非常令人奇怪,所谈的事情似乎有些家长里短,与军国大事毫不相干,而且,即使有朝堂的描述,也很难看出其中有什么特定的指代,恺钜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李淳风在此吞吞吐吐欲语又止到底想说些什么?

  要知道,《推背图》惜字如金,专门以一象的篇幅所表示的内容,绝不会是一件小事。笔墨愈是轻描淡写,其后果可能愈是有着难以承受之重。但是,这仅仅是恺钜的猜想,其内里玄机,还是需要仔细分析,详加破解。
  第四十三象 丙午
  离上巽下 鼎

  谶曰:
  君非君,
  臣非臣,
  始艰危,
  终克定。

  颂曰:
  黑兔走入青龙穴,
  欲尽不尽不可说,
  惟有外边根树上,
  三十年中子孙结。

  其中的四句谶语看上去很白话,那么,本着由简入繁的原则,我们就先来分析下这四句谶语。

  仔细看这四句话,就会发现,这四句话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前面一段是:“君非君,臣非臣。”后面一段则是剩下的两句:“始艰危,终克定。”

  有人说,“君非君,臣非臣”是指大陆台湾两岸关系。恺钜对此不以为然。虽然说台湾是国民党政府溃败以后的栖息地,与大陆之间的关系确实有些不伦不类,但这并不能证明这种说法的正确性,理由就是后面的两句话,十分明确地否定了这种说法。因为自蒋政府败退台湾至今,从来没有、今后也不可能,对大陆造成“艰危”的局面,大陆的对台工作,可以说有一点“艰”的成分,但也绝没有“危”的因素,既然台湾本身没有造成“始艰危”的能力,那也就证明了,“君非君,臣非臣”所论的事情与台湾毫无瓜葛。

  那么,是不是那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出现了一种“大民主”的格局,“君”主之位,有德者轮流坐庄,而作为“臣”子,不站队,只站对,一事对,为一事之“君”,主持一事,事成则立刻退“位”让贤。如果这样来理解“君非君,臣非臣”,配合后面的“始艰危,终克定”,勉强可解,但是,《推背图》是唐朝时期写的有关国家兴衰的预言,对于一种新制度推行过程中的困难,不惜用两句话六个字来描述,总觉得太奢侈了一点。

  细察“君非君,臣非臣”这句话,也可以说是描绘了一种政治上的“乱”局,庙堂之上,“尸位素餐”,占其位而不谋其事,而真正的大德之“君”与贤能之“臣”,却由于某种原因没能到位,由于一贯的干部培养机制,这种情况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罕见的,故很可能另有隐情,这在后文中将进一步探讨。如果这样来理解“君非君,臣非臣”这句话,那么,国家一旦真的出现了这种政治“休克”的情况,“始艰危”就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恰如其分了。

  不过,好在后面还有三个字,“终克定”。“终克定”的意思,就是说虽然有“君非君”的危殆,好在有“定海神针”“臣非臣”,在臣子之中,有个大德大能之人,能够在危难之中挺身而出,挽狂澜而不倒,中流砥柱,克定大局。正如金圣叹老先生说的,那个时候的中国政坛,出现了短暂的混乱,“有一杰出之人为之底定”大局,并可能由此而坐上了主政的“君”位,因为他原来的位置是“臣非臣”。

  恺钜以为,如此来理解这谶语四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错误了。问题是这里所说的“乱”,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乱?“君非君”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君非君”?

  《推背图》的每一象都包含有干支,卦名,图画,谶语,颂词,因此这一问题的答案也只有到这一象余下的部分中去寻找了。欲知这一象的颂词如何揭秘,且听下回分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13: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清的一天,慈禧太后因大臣办事不力,在朝廷上大骂:“我大清朝国力昌盛、百姓富强。虽然现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底子在,不是什么人都随便可以推翻的。”随后,慈禧看着皇宫内的蜡烛高声说道:“要大清灭亡,除非灯头朝下!”
令慈禧始料未及的是,她竟一语成谶。“灯头”真的“朝下”后,大清江山更显颓势江河日下,最终在武昌起义的枪声中,无可奈何花落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5: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华人大回归之《推背图》解读(中)

  关于《推背图》四十三象,我们已经分析了其中的四句谶语,由此我们知道,在某个阶段,中国出现了一种“君非君,臣非臣”的“艰危”局面,幸亏有个能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终于“克定”大局。那么,这件事情分析出来了,如果不知道发生在什么时段,那也就无法提前预防,如果无法提前预防,那么预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分析这一象的颂词。颂词是七言四句。
  颂曰:

  黑兔走入青龙穴,
  欲尽不尽不可说,
  惟有外边根树上,
  三十年中子孙结。

  下面,我们逐句对此颂词进行剖析。

  第一句:黑兔走入青龙穴

  这一句很明显是对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了定位,是在黑兔和青龙交接之处。

  古人一向使用干支法记录时间,民俗有十二生肖,与之对应。毫无疑问,黑兔也好,青龙也罢,都是和生肖、干支五行有关。兔,肯定是指卯,卯年卯月卯日卯时都是卯,五行属木。黑是颜色,作用是以之修饰限定卯的范围。五行中,黑属水,占位北方。查六十甲子中,共有五个有卯有关,它们分别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

  丁卯,丁属火,其色赤,己卯,己属土,其色黄,辛卯,辛属金,其色白,都可以直接排除。那就只剩下癸卯和乙卯了。

  癸卯,癸属水,其色黑,配以卯兔,正是黑兔之最佳解释,但是乙卯纳音属水,其色黑,也可以作为黑兔之解。

  颂词说黑兔走入青龙穴,也就是说黑兔后面紧接着的是青龙,那么,黑兔和青龙这两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是我们要的答案。

  按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卯兔后面就是辰龙,六十甲子中,癸卯后面紧接下去正是甲辰,甲属木,其色青,辰为龙,把甲辰称为青龙,当之无愧。如此说来,乙卯后面的是丙辰,丙属火,其色赤,乙卯似乎也可以排除了。但是且慢,在颂词中青龙后面还有一个“穴”字,《说文》曰:穴,土室也,丙辰纳音属土,正好满足条件。所以,这个可能性还是无法排除。

  写到这里,对于这第一句颂词,我们基本上已经清楚了,在癸卯与甲辰或者乙卯和丙辰交接的时候,中国的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君非君,臣非臣”的情形,幸亏有个能臣,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为之底定。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六十甲子每六十年一循环,唐朝至今有千年之久,这个癸卯或者乙卯到底是处在哪一轮的循环中呢?《推背图》中真是迷中盘迷,解开一套却发现套中还有套,我们只能继续往下分析。

  第二句:欲尽不尽不可说

  “欲尽不尽”是什么意思?什么东西“欲尽不尽”?又是什么事情“不可说”?

  唐朝的李淳风在这么重要的预言里却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但这句话绝不会是无的放矢,所以,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唯有好好地“咬文嚼字”,反复地咀嚼这句话内中可能的含义,才有一丝希望弄明白他当年的良苦用心。

  尽者,止也,终也,因此,“欲尽不尽”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有某种东西即将要“终止”但还没有完全“终止”,或者说是某种东西已经面临“完结”但还没有真正的“完结”。那么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没成想李淳风在这里来了个“不可说”,他这“不可说”一来,竟让这“欲尽不尽”的东西变成成了千古谜团了。

  恺钜认为,“不可说”本身也是一种说。在中国人的传统中,确实有一些不可说的东西。比如说,“家丑不可外扬”,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可说”,传统上,中国人把家门之内尤其是房门之内的事情都列为“不可说”的事情,中国人还发明了不少词专门来代替这些不可说的事情,比如,天癸,月事,房事等等,那么,既然李淳风认为这件事情“不可说”,那就一定是属于“天癸”,“房事”,“家丑”之类,才不可与外人道也。可《推背图》是预言国家兴衰的书,突然之间“家长里短”起来,其中必有缘故。属于国家大事但又有点家长里短,管到百姓房门之内的事情,倒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比如,“独生子女”政策,“放开二胎”的政策,都可归类于此“不可说”的事情,但是,“独生子女”政策,是为了解决人口膨胀过于快速的问题,和“欲尽不尽”却没有丝毫的关系,但“放开二胎”则不然,这一措施的目的和“独生子女”政策的目的相反,是为了增加人口量而实施的,于是,这“欲尽不尽”就有了些眉目了,难道李淳风所说的“欲尽不尽”竟是指人口的负增长吗?

  可是,既然已经放开了“二胎”,出生率必定上升,为什么仍然说是“欲尽不尽”呢?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说尽管放开了二胎,人口仍然负增长。这种可能性尽管很小,但不可排除,莫非,青年男子精液里的精子“欲尽不尽”了?莫非女孩子怀孕不足三月就自然停孕死胎了?如果真存在这种情况,那么这“欲尽不尽”说的就是中国的人口危机了。可如今科学昌明,检测手段高明,真出现这种情况,流行病理学家等等之类的专家们早应该向中央政府提交报告了吧?我们再回想到谶语中有“臣非臣”一句,专家们没有尽到专家的责任不正是“臣非臣”的写照吗?再进一步推想,如果中国真的出现普遍性的不孕不育,一定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决策行动存在,才能够造成这么一个局面。那么是什么样的行动可以让全中国的青年男女一下子都丧失了生育能力呢?让青年人一起吃药是不可能的,环境的辐射有这个可能但无法造成全国性的后果,除非把绝育药加在疫苗中给每个婴儿注射,可是,这可能吗?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中国人普遍性地改变了食谱,而变化了的食谱中正好含有某种可以使人绝育的成分。如果这种情况存在,那么谶语中的“君非君”也就有了一种新的解释,那就是领导层做出不该做出的决定。由于现在实行的是任期制,故“君非君”还可以解释为做出这一“肇祸”决定的“君”已经不在“君”位了。

  结合这两句颂词,再看前面的谶语,李淳风想表达的意思就更清楚了,由于某些专家们的误导,促使领导层做出了不该做出的决定,推行了不该推行的政策,而有关的专家们出于各种原因在政令出现负面效应的时候,欺上瞒下没有如实向上反映情况,由此导致了中国出现民族性的生育危机,甚至已经到了“欲尽不尽”的地步,民族生存遭到了“不可说”的威胁,而这一“始艰危”的威胁,在上下一心的努力下,“终”于“克定”大局。要知道中华智慧将如何临危不乱,化险为夷,且听下回分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8 09: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华人大回归之《推背图》解读(下)

  孙恺钜2016年10月28日

  《推背图》四十三象,恺钜原以为也是象前几篇一样,一篇就能结束,谁知已经写了两篇了还没有写完,这真是,越是简单的,解释起来越繁杂,四十三象,无论是谶语还是颂词,用词造句都极为白话,但也正是因其过于直白,分析起来反而棘手。前面两章我们讨论了谶语四句,颂词二句,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第三句:惟有外边根树上

  这又是一句非常白话的句子,前面“惟有”二字是语助词,用来表示这一句和后面第四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是这里的“外边”是指哪里,有人说“外边”是指港台,对此,恺钜不敢苟同,理由是,香港也好,台湾也罢,从来都是中国领土,是自家的财产,香港虽然曾经出租给英国人,也已经收回,台湾更属于俩兄弟吵架,各占一方,但也是断了骨头连着筋从未分离过,用“外边”来称呼港台,于理于法皆不通。所以,这个“外边”只能老老实实地解释为外边,即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以外的地方。在这个地球上,在中国之外的地方有棵同“根”的树,这里说的“根”,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的根,这里,李淳风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实际上说的是中国人向海外移民的事情。通过移民,中华民族的“根”,延伸到了国外,在美洲,欧洲,大洋洲,长出了一棵棵充满生机的“树”,并在那里茁壮成长。向海外移民,还能在世界各地生“根” 长成“树”,这说明移民的规模相当之大,否则,少量的移民很难在一个地方形成气候。

  第四句:三十年中子孙结

  由于第三句一开始就有“惟有“二字的存在,从而使其和第四句颂词构成了一种逻辑关系,在这种逻辑关系中,前者是后者存在的条件,也就是有A,一定有B的逻辑公式。所以,第三句中所说的内容,就是第四句所说的内容得以成立的条件。

  第三句颂词已经说了,从某个时期开始,中国持续不断地向国外输出移民,这些移民在世界各地扎下“根”来,长成了一棵棵的“树”,于是,第四句的内容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三十年”,说明了中国这种大规模输出移民所持续的时间,这应该不存在争议。值得讨论的是李淳风既然用“树”来表示这种移民的成就,那么很自然“树”一定会“结”果,为什么李淳风在这里偏偏使用“子孙”一词?

  “子孙”二字,大有深意!

  诸君是否记得在前一章中,我们在讨论颂词第二句的时候,对“欲尽不尽不可说”的事情毫无头绪,李淳风用“不可说”三字使这一句话成了千百年来无法破解谜团。恺钜根据“不可说”的内容进行了推测,得出了一个推论,在那时候,中国人的生育能力一下子被摧毁了,一个民族失去了繁衍能力也就意味着一个民族的灭绝,而中国人的灭绝也就意味着已经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的灭绝!这个推论太可怕了,就是恺钜自己也希望这是一个错误的推论。

  但是,在这颂词的第四句里,《推背图》明明白白地使用了“子孙”一词,不就是在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他那“不可说”的事情正是“子孙”攸关,“惟有”二字传递了一个很清晰的信息,里边的大树上已经结不出“子孙”了,独有“外边”同根的“树”上还能结出“子孙”。这第四句话,这“子孙”二字,有力地支持了恺钜的推论。想想也真是可怕,中华民族,这个在地球上繁衍了无数代具有无比的生命力拥有十六亿人口的伟大的民族,居然突然间面临了灭绝的危险,这“君非君”的错误决断,“臣非臣”的欺上瞒下所造成的恶果,使这一伟大的民族在遭到如此巨大的打击之时,居然找不到敌人,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李淳风在此哀叹“不可说”的原因了。

  面对整个民族被灭族的“艰危”之局,幸好中华民族这棵大树的“根”早已伸到了“外边”,在“外边”也长成了“树”,这些“树”可能还不是很大,但经过了“三十年”的培育,已经结出了果实。那些移民国外的中国人,侥幸地躲过了“打击”仍然保留着天赋的繁衍“子孙”的能力,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根”。由此,恺钜大胆推测,“终克定”的举措,就是以极其优惠的政策鼓励海外华人尤其是年轻人归国定居,重振中华民族的雄风。
  我们再一起来看这一象的配图。

  在这幅图上,一个成年人引着一个年轻人向前走去,成年人一面走一面回头看着年轻人,明显的流露着一种眷顾的神情,这进一步证明了恺钜的这个推测的正确性。

  这一象取卦“火风鼑”。鼎,是一种大型的炊具,这又从侧面证明了恺钜的推测,造成中华民族灭族之危的错误举措,和中国人的食物有关。

  对于这一象,除了时间段之外,其余内容的分析都已经完成了。

  现在,我们一起来进入最精彩的部分。

  前一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一“艰危”之局,爆发在癸卯与甲辰交接之时,或者也可能是在乙卯与丙辰交接之年,那么自唐以降,每六十年一个循环,这一危局到底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其实,真要追究起来,也不是一点也没有头绪,通过前面的分析,至少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线索了,首先,自唐至今的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持续不断地向海外移民的事情?其次,中国人的食物结构有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推背图》四十三象的“危局”就成为必然了。

  话说到这,恺钜已经开始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无数的青年以留学的名义出国深造,他们怀着一腔热血,奔赴世界各地,在那里学习,工作,结婚,生子,追随着他们的足迹,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源源不断地以投资,工作,留学等各种名义向海外移民,这些人,融入了当地社会,建立了自己的华人社团,有的还参选议员,尝试从政治上提高华人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如今,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华人辛勤的身影,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能找到华人成功的角色。华人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和以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自那时起至今已经快要有三十年了。这第一个条件,毫无疑问已经满足了。

  第二个条件是关于中国人的食物结构的。中国人的胃,永远是中国人的,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都必须吃中餐,所以,世界各地都有唐人街,华人都围着唐人街居住,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吃上中餐。所以,要改变中国人的食物结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华人青年大举向海外移民的同时,中国发生了另一件事情,中国引进了转基因技术,这使得这种改变成为可能。转基因有一个功能,就是在保持食物的外观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了食物内部的构造。这就给中国人造成了一个假象:以为自己在吃玉米,其实是在吃一种和玉米外观一样的另一种东西。现如今中国的土地上,生长着无数的转基因作物,有转基因大米,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木瓜,等等等等,与此同时,中国还大批量地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达到每年八千万吨之巨,相当于全国十六亿人每人每年消费五十公斤大豆。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中国人的食物结构被悄悄的改变了。因此,这第二个条件也满足了。

  既然这两个条件都已经满足了,那么,哪一年是癸卯年呢?

  查今年干支丙申,推算到2023年,正是癸卯年,2023年减去三十年,是1993年,一切都与已知的事实相符了,2023年离现在只有七年!也就是说,在2023年底,2024年初的时候,《推背图》四十三象所预言的事情被摆上桌面,中华民族面临着灭族的“艰危”之局,这一事实震惊国人,也引起了中央政府的极度重视,为了解决这一危机,中央政府果断地改弦易辙,并决定出台新政,鼓励海外的华人青年回国定居,一场大规模的海外华人回归祖国的热潮,就此掀起。如果按乙卯年算,那就是2035年与2036年之间,但倒推三十年,是2006年,这点与中国开始大量输出移民的时间不符。但2036年离现在也只有二十年的时间!

  恺钜的推算是否正确,请诸君七年后验证。

  但愿恺钜推算错误,《推背图》这一象预言的事情永不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8 21: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牵强,楼主不如再换个角度,也许得到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1 21: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不是在推测中前进,而是在前进中修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9 07:52 , Processed in 0.1406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