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4560|回复: 1

碧翰烽:人民日报接连痛批东北“官本位”传递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4 10: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人民日报接连撰文痛批东北的“官本位”现象。

  先是《为何东北不少科长被叫处长》文章指出:东北某市一场表彰会上,领导桌上一人一瓶矿泉水,获奖者席位上则是空荡荡。一瓶矿泉水并不贵,布置会场的工作人员在这里突出的不是节俭节约意识,而是领导和下级的差别。一瓶矿泉水,折射出一个地区无处不在的“官本位”意识。

  文字还提到,在东北不少地级市,局下面的科长都叫“处长”,某某市办公室非要叫办公厅,而且名正言顺印到名片上,生怕对方把自己看低了。鞍钢原董事长张广宁在一次接受笔者采访时感慨:“央企再大也是企业,科长再小,也是官员。”

  无独有偶,今日人民日报再次撰文批“正处级动物园”,文章提到:在东北采访遇到这样一件事,某副省级城市的一个风景区是“正处级”,省领导去调研,汇报说“日子过得很好”。这位领导反问:“政府投入一亿多元,一年门票收入才四五百万元,连折旧费都折腾不出来,不知道高兴什么?”

  文章还提到:明明可以交给市场做的事儿,为啥给了一个“事业单位”?“正处级动物园”“正县级度假区”……东北遍地开花的“事业单位”折射出体制机制改革之滞后。

  无论是之前的矿泉水、科长被叫处长,还是后面的正处级动物园、正县级度假区之类,都反映了一种强烈的“官本位”意识。

  事实上,这样的“官本位”意识,并不只是发生在东北地区。在中国,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官本位”的意识一直根深蒂固,一切成就皆以官为上,学而优则仕,官的优越感一直很强。

  这样的意识,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创新、创造思想的迸发。权力至上、金钱至上影响甚远,导致少数干部醉心于权力、金钱与美色,没有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

  显然,在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的进程中,人民日报如此接而连三的痛批东北“官本位”现象,蕴含着强烈的信号。

  首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必须要向利益痼疾开刀,特别是“官本位”意识下的官僚利益,是该到了下大力动手术的时候了。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到了最后攻坚的时候了。

  这就预示着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应是机构改革,精简再精简。这些年,机构改革总是摆脱了膨胀、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比如几年前,辽宁正厅级机构急剧膨胀,相继增加中小企业厅、辽河管理局、凌河管理局、沈阳经济区办、沿海经济办、大伙房水库管理办、青山工程办公室等诸多机构。2015年,省委下定决心清除阻力“消肿”,才消化掉了这些厅局。

  而在不少的地方,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机构,名称要么很长,要么听不懂意思,要么怪里怪气的,不但老百姓记不住、不知道,就连体制内的干部职工也往往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机构。

  其次,改变“官本位”意识,需要来一场解放思想的革命。要积极倡导法治、平等、开放、共治的思想观念,积极接受新事物、新思想,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最大活力。要从体制机制上根除“官本位”的存在,倡导平等、岗位意识,而不要总以领导级别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和待遇的安排。

  我们乐见科学家、专家、企业家、医生、教师、工程师等人才的荣誉地位,而不总是听到某某官员的级别荣耀。我们需要倡导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

  最后也就说明,要想推动改革的深入,必须要有一批真正的改革者。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常态的要求,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的改革上动真格。要扎实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改革需要加快,改革不能犹豫。

  能不能在改革方面大有可为,能不能放弃“官本位”的意识与体制机制,就是检验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重要标准。

  从这个方面来看,选拔真正的改革者,就是选拔那些没有“官本位”意识的干部,而是真正把干事创业摆在第一位的干部,而是那些老老实实的干部,是那些思想观念超前、勇于创新的干部,这些才是至关重要的。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6-11-5 00:3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是副科级读者,别小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4 19:57 , Processed in 0.1563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