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19|回复: 0

李清:你所认为的今日头条,或许都是错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0 07: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资讯APP今日头条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财经》杂志对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做了专访,张一鸣回应了多个问题。而后,有人说张一鸣说了谎,而更多的人提出,今日头条上的内容“色情、低俗,简单粗暴”。冰川思想库的一篇文章提出,今日头条能走多远,在于优质内容供给的能力,及机器能否获得“读心”能力,两者提升平台满足高端用户资讯需求的能力。

  在我看来,大家对今日头条的判断乃至批评、担忧,毫无疑问很多都是有道理、值得关注的。比如以机器算法为主分发资讯是否可取,今日头条上的推荐机制是否不利于严肃新闻。然而,我不得不说,太多的人对今日头条其实有较多的误解。一些相对高端的媒体人,不喜欢使用今日头条无可厚非,但他们在对今日头条作深入了解前就作出许多判断,失之武断。

  一、今日头条上有没有优质内容?

  很多人批今日头条的原因,首先就是认为它的内容太烂,缺乏严肃内容、优质内容。这个判断是不对的。现在已经有很多正规媒体与今日头条合作,比如新京报每天都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发出很多内容,能说这些不是严肃新闻吗?“严肃、深度的新闻,在今日头条上出现的频率少之又少”,只能说,今日头条的内容总量太庞大了,严肃内容被大量大众内容淹没了。而且,今日头条不允许自媒体发泛时政内容,这也必然让有思想性的内容在平台上缺失。

  除了严肃新闻以外,今日头条也不缺“优质内容”。一方面,平台对优质内容的评价标准,与媒体人、知识分子的评价标准并不一样。后者可能要求内容有思想性,文笔也要好,但今日头条主要看作者的活跃度、原创度、垂直度等方面。换句话说,今日头条并不需要思想和文笔方面的优质。另一方面,对许多用户来说,垂直领域的实用资讯也完全可以是优质的,比如一些讲用车、养猪、玩花卉、做菜的,但新闻出身的媒体人,对这类内容基本是无视的。

  二、今日头条“反智”吗?

  冰川思想库的文章,分析了今日头条用户群体的特点,认为低龄、低学历、低收入的用户群体拥有的“反思能力”相对更加糟糕,一旦在初期被锁定了偏好,他们更容易沉浸在之后频繁地更新和推送中,而“低俗、暴力、色情或鸡汤化的资讯,也恰好符合他们的阅读水准”。

  我认为这样的判断对今日头条是不够公平的。且不说今日头条上究竟有多少暴力、色情的内容,其用户也有28.8%的本科以上学历用户(高于腾讯),用户喜欢某些类型内容,给他们推这方面内容有什么问题?难道给打工者推荐他们不爱看、看不懂的深度思想文化内容才对吗?今日头条最多只是迎合了用户,并没主动或者引导他们“反智”。可以说今日头条“缺乏营养”,但人家原本没有发展智力、培养情操的义务。而且,对用户使用今日头条的担心也是多余的,因为几乎没人完全通过今日头条获取资讯,何况它上面有公共新闻、优质内容。

  三、今日头条是否主打低俗色情?

  12月中旬,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布案情,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新闻和网易新闻等知名网站均因传播色情信息被处罚。对此,张一鸣说的“从来不主动push低俗内容”受到质疑。而其实,海量信息的平台,完全避免色情信息几乎做不到,所有门户网站都被处罚过。今日头条上,确实有不少低俗的内容,一些自媒体作者为吸引流量,也创作一些低俗内容放上去。

  但是,如果认为今日头条靠低俗取胜,就是小看和误解了它。事实上,今日头条能让许多用户沉迷,每天有近7000多万人花76分钟在上面看新闻和视频,主要还是靠内容满足用户的兴趣。不错,今日头条上有很多内容,在知识分子看来很无聊。但实际上,很多内容只能算是庸俗,算不上低俗。今日头条上很多高流量的内容,就是信息含金量低了点,只是满足大众网友猎奇心理,引发他们去跟帖“喷”而已,内容并没道德和法律问题。比如实拍农民工吃饭、留守妇女日常生活之类。不能将低俗的标准定得太严苛,那对今日头条是不公平的。

  张一鸣说,在抵制虚假、诈骗、血腥、暴力、刻意标题党,避免内容对低端用户有负面影响后,用户看八卦、娱乐、笑话等内容又有什么问题呢?历史上精英们一直在试图让大众拥有很高精神追求,但社会整体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个目标。我认为,他的判断和选择并没问题。

  四、今日头条是否侵犯版权?

  众所周知,在今日头条发展初期,擅自抓取媒体的内容,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新京报出评论文章评判,多家媒体跟它打官司。但现在,随着今日头条的壮大,媒体已经多跟它是合作的关系,机构和个人自媒体更主要是自己入驻,平台已没有必要去主动“偷”别人的版权内容。

  只是,这并不能说明今日头条上的内容都没版权问题了。其一,不少自媒体抄袭他人作品,并没都被平台及时检测出来。在许多自媒体剪辑影视做成小视频上,平台或许都有故意纵容的成分,因为按常理,那些自媒体很难获得各种影视剧的授权。但侵权太分散,被侵权者维权不容易。其二,一些机构号转载新闻,常会被平台高推,这里面有没有跳转版权的成分?

  五、今日头条究竟是不是媒体?

  张一鸣一直强调,今日头条不是媒体。他的理由是,媒体是要有价值观的,要教育人、输出主张,而他们更关注信息的吞吐量和多元。其实,对媒体的概念,原本就有不同看法。按传统的新闻媒体标准,今日头条无疑不是。但按传播资讯的媒介标准,实际上它就是媒体。张一鸣只是没能力也不想“介入到(价值观)纷争中去”而已,目标只是“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创作与分发平台”。所以,我们并不适合以硬新闻媒体、严肃媒体的标准,去要求今日头条。

  不过,张一鸣一直强调今日头条“是一家科技公司”,未必非常合适。一方面,资讯内容虽然可以避开价值观(时政),但内容不是完全冷冰冰的,不是像代码那样的信息,太强调“科技”显得对内容和用户都不够尊重。另一方面,太强调科技,会让对内容有高水平的人才不愿去工作。腾讯、网易等,企业都不是做媒体为主的,但在内容相关的业务线,是充分尊重内容人才,一直让媒体人担任总编之类高级管理岗位的。顺便说一句,张一鸣说今日头条不设总编辑,事实上他们也是有总编辑的,虽然这个总编辑的职能与其他平台的不完全一样。

  六、今日头条是否靠机器推荐内容?

  机器算法,既是今日头条的优势,也是饱受质疑的地方。内容推荐该不该主要靠机器呢?

  一点资讯CEO李亚认为,机器算法的价值被高估了,即便在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的时代,也不意味着机器在资讯选择,特别是有价值的内容推送上,应该起到全部作用。该同样重视“人的力量”,强调编辑的作用,今年11月,前新浪网总编辑陈彤被重新带回到熟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张一鸣最近是这样说的,“我不想强调纯机器,因为是不是纯机器不重要。我们的目的就是满足用户需求,机器能更有效的满足就用机器满足,机器不能就用人满足”,这说明,张一鸣也承认,内容分发,需要用人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全靠机器不行。

  而我还要说的是,虽然今日头条一直说自己没有编辑,但他们在对内容的审核和推荐上,确实是有人工干预的。比如我就曾收到过回复,让我把文章最后一段删掉。再比如,题材几乎同样的内容,推荐量可能相差巨大,这绝不是文章的标签和网友的阅读兴趣有差异造成的。

  七、今日头条要不要满足高端用户?

  《财经》问,今日头条今年有60多亿的收入,为什么还在亏损?张一鸣回答,版权支出很大,人才支出也大,还有货币也贬值了。在我看来,版权支出,或许未必是今日头条的大头。新京报这样的媒体版权合作,还有“千人万元“计划所需的费用,大致可以估算得出来。

  有一个情况可能大家没注意到。很多人知道,今日头条在初期靠手机预装,以较低成本获得了大量用户。这也被视为竞争对手们难以超越的。然而,现在手机更新换代快,很多人换新手机后未必还会安装今日头条。加上现在竞争者众多,所以,它还得持续不断地做推广营销。

  但认为今日头条能走多远取决于满足高端用户资讯需求的能力,这就有点一厢情愿了。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只能增加有限的高端用户数量,以及改善在高端人群中的口碑。这对于今日头条实现商业目标,完全不是必要条件。腾讯靠QQ、网易靠网游,还有微博的重新崛起,哪个是靠满足高端用户的呢?从张一鸣个人的情况来看,这也不会是他的追求。他喜欢看的书,也是《活法》、《少有人走的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些大众读物。

  八、今日头条的问题和挑战在哪里?

  法律与监管方面。今日头条避开时政,也就避开了主要的监管风险。对色情内容,今日头条在打击,封禁了不少账号,张一鸣说现在”特别低俗“的内容已经消失。以后应该只会偶有漏网之鱼,不会成为快播。版权方面,现在某些做法暂时避开了版权问题,但以后不好说。

  社会口碑方面。主要是高端用户对今日头条评分低,今日头条原本完全可以无视,但也不能不考虑社会口碑。其实,过去门户也有大量低端内容,但门户的硬新闻与软内容,正规媒体内容与自媒体内容是分开的,今日头条却是混排在一起的,”让机场的人看到了火车站的内容“。瀑布流式内容混排,已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行做法,如何兼顾高端用户需求和体验,值得进一步探索。企鹅号的分发,腾讯新闻与天天快报有所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供参考。

  内容来源方面。今日头条用广告分成、“千人万元”来吸引了大量自媒体入驻,为其产出内容。但内容多了以后,分成也被摊薄了,阅读量不断通货膨胀,目前文章1万阅读只能分得两块多钱,对自媒体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弱。其他平台的强力竞争,也会造成自媒体的流失。

  用户数量方面。有人认为今日头条的用户数据有假,并说在上海,他身边的非媒体朋友也很少有用今日头条的。但其实,今日头条的用户原本不在他的朋友圈中。一位门户高管认为,小网站的数据加系数10倍也是常事,大公司两三倍系数也常见,今日头条的公开数据比较真实。我基本认同他的判断。不过,现在同类平台越来越多,其中三四家颇有竞争力,张一鸣也说“最怕腾讯和我们比烧钱”,今日头条要一直保持高用户数量,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商业前景问题。今日头条2015年收入十几亿,今年预计60多亿(3000员工,人均200万),增长迅速。百度2015年广告收入600多亿。张一鸣说,希望三四年内能做到中国广告市场20%。 根据中国广告协会的数据, 2015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5900多亿,20%是多少自己去算吧。今日头条通过提高投放精准度及增加合作,能获得业务进一步增长。但在经济大环境下,用户量天花板效应加上其他平台竞争,如何三四年内增长20倍,是个巨大挑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6 04:45 , Processed in 0.15636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