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62|回复: 0

道 解 中 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1 11: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成 于 2017-2-21 11:24 编辑

道 解 中 医

  中国人民大学讲座
  熊春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各位来宾: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汇报交流的题目是“道解中医”。
  “道解中医”的概念,来源于“岐黄源于道”这句话。所谓“岐黄源于道”,源出于歧伯跟黄帝对话所产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这部《黄帝内经》当中,展示和揭示了人的生命实相和真相,以及预防、治疗、健康之道。《黄帝内经》这本著名的经典,是中国医学的初始宝典,可以说整个中医都源于《黄帝内经》,但是现代人对《黄帝内经》已经感兴趣的人比较少了,能够读懂的人少了。因为近百年以来,我们采用了西方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所以难以真正地读懂《黄帝内经》。鉴于这个因素,我们就列了个命题,叫做“以道感悟中医,以道体悟中医,修身而学习中医”。
  东方的文化特色和西方文化特色,走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路径。正像爱因斯坦所说:“西方以实践证伪的方法,来完成了他们的科学,但是中国人却完全没有走上这条路。但令人惊奇的是,中国人的祖先却又实现了”。这里面提出了一个疑问:中国人用什么方法实践,为什么没走上西方的科学发展之路,却能实践发现西方科技能够发现的一些现象?其实这个“中国之路”,就完整地包容在《黄帝内经》中,里面就揭示过。另外,还包括老子五千言、包括《庄子》以及其它一些著名经典当中,都揭示了这个方法。73年湖南马王堆发掘出来的《黄帝四经》,都揭示了中国研究生命、研究自然、研究万物的学习教学方法和理论。而且,近代西方正在接近中国祖先们揭示的这个理论框架,非常想掌握中国祖先的方法是如何突破西方模式而完成了这个研究之路。今天,我们就借“岐黄源于道”和“道解中医”,将这个命题跟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我们中国的文明诞生于内文明。请注意这个“内”字,为什么说中国的文明诞生于内文明?这个“内”是体内的内、身内的内,这是一个分水岭,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分水岭。西方文化文明的产生是外文明,东方文明的产生是内文明。西方文明的产生是眼耳鼻舌身的外延,而东方文明的诞生是眼耳鼻舌身的内用,这是一个分水岭,这是一个明显的界限。内文明在历史上孕育了我们两千五百年前的道学文化,道学文化诞生了中医学,所以说“岐黄源于道”,中医也同样源于道。
  整个道学的框架,核心基石主要是由伏羲的《易经》、《黄帝内经》与《黄帝四经》以及老子五千言,构成了中国古代道学文化的根和干;在这个根干的基础之上,才展开诸子百家。但是我注意到,在我们国内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就是孔子文化,没有理顺两千五百年前这个轴心时代之前这三大文化的根基。实际上,在中国文化史和西方文化史上都有一个轴心时代。这个轴心时代诞生了一个转折点,我下面还要提到这方面的内容。
  道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学说、各个学派的最高境界和共同的归宿,最终的归宿都应该归到道上面来。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以及后来的理学等等,都是从道德根文化大树当中长出来的枝干文化,包括医家文化、中医文化,都属于百家之一。
  中华道学文化体系的概貌,我们先要了解一下,然后再来了解中医,才容易解析中医形成的原理和根源。
  中华道学根文化,一是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是以易阐道,以一道阴爻和一道阳爻、以三个爻构成一个卦体、以三生万物的原理来揭示宇宙的真理;二是成形于轩辕的法道文化,那就是73年在湖南马王堆发掘出来的《黄帝四经》,是揭示整个修身治国的一部著名经典,里面内容主要是以道法论道、论治国、论修身、论齐家、论治世,所以简要称为“四经修治”,都谈到修身治国;三是成熟于老子的徳道文化,老子五千言帛书版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要求人们在离道失德以后,要以德进道、以德证道,三者共同就构成了整个道学根文化,叫三剑客也好,叫三驾马车也行,但是起码来说,它们都是中国根文化的基础和发端,是中国根文化的井泉。
  道学文化的基本特点,概况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修身内求的文化教育;第二个特点,就是以慧性内文明为先导,是慧智共用的教育;第三个特点,就是尊道贵德、敬天爱地、亲民爱生的文化教育。这是道学根文化的特点,与后来出现的儒家文化教育思想有明显的不同。
  我们从文字的源流变迁当中发现,也就是在历史转折时期轴心时代发生的文字转折,说到底就是慧性文化和教育向智能文化和教育的转折,是轴心的转动。我们要学习和了解中医,首先不得不了解中国的教育史。从文字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教”和“育”两个字。解析中国文字的时候,要注意到以右往左解析,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先写左边、再写右边,而且左侧也叫偏旁。其实在我们认识汉字的时候,中国文化的行文方式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在古代,在两千五百年以前,一直都是采取一种右脑应用方式,使用右脑、调用右脑而使用左手来创造中国文化,我们研究一下古文行文方式和字体结构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特点。
  中国的教育史,在最前期可以说“教”是以两个“爻”为最根本的教育方法,说它是阳爻和阴爻也好,说它是道或道的动态变异也好,这个“教育”的“教”,最开始是孩子们学习如何达到天人合一、明白天地的变异道理,一个成年人在教孩子,引导他认识这个道理,这就称为“教育”的“教”。虽然字形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异,但是甲骨文、钟鼎文、篆文仍然保存着这个特点。包括在汉代字典《说文解字》里面,“教”的结构仍然是一个“爻”加一个“子”,然后手托着孩子们认识天道。到了汉武帝时期,“教”的内涵才开始改变,变成以“孝”道教育为主。在汉武帝的时候,“教”字改成将一个“孝”加一个“文”联系起来,就将其确定为国家教育方针。当时的国家文化教育方针,是以“孝”道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方法和方案,此时才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既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弊端,变成了仅仅出现在家庭的孝道和对皇帝的绝对服从,而丢弃了最早期的道学教育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教育。
  “学”字,也是同样的原理,上边也是一道爻,两个人在一起交流,认识天地之道。后来,变成在房子里面,孩子们在学习学问。一直到繁体字出现的时候,“学”字仍然保留着这个象形表意。所以从字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教育就是一部修身的文化和教育。
  中医的“教”与“学”,同样离不开“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必然过程。中医也是内取诸于身、慧识和智识相结合的这样一个学问,但是现在充斥我们整个世界的,却都是西医的学问。西医纯粹是单纯的智能外求法,是外求法研究的一个结果,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近代西医的科学越来越发达,药物越来越多,然而疾病也同样越来越多,还是没有很好控制疾病的发生。所以在中医领域,如何发挥我们中医的救偏补弊来补救西医的不足,这也成了一个近代的课题。
  包括我在德国,我下面有诊所,预约是半年时间,病人的预约长达半年。德国人与西方人都在追求自然的治疗,开始逐渐发现西医治疗当中的弊端。仅仅一个四环素,就使中国不少的孩子成为黄牙齿,但是当时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副作用,而是十几年以后才出现这种后果。很多的西医弊端他们自己没办法发现,但是应用自然疗法、应用中医的疗法,恰恰可以避免这些风险和永久性的器官损害。
  中国认识生命,是在内观的情况和慧性内观的情况下认识生命,这是一个教学的基本模式和过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医学应用和各个学科应用的一个基本的方法和方案。在《黄帝内经》当中,就提到了修身内求的各种不同境界。这个境界,首先谈到了贤人,从庶人、普通老百姓如何使自己通过修身达到一个贤人的境界;然后通过贤人的境界,来修持圣人的境界;圣人的境界达到以后,再进入到至人的境界;最后才是真人的境界。所以有句名言,就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来学去,中国的文化就是教人如何成为一个真人。这个“真人”,并不仅仅只是真正的人,其中还包含着每人体内性命质量和品格的综合性提升,达到一个天人合一的状态和内外光明的状态。
  中医学习要求内文明,中国根文化要求我们达到的内文明,在《易经》当中也同样是揭示过的。例如,《易经》的乾卦当中就指出:“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所谓的“见龙在田”,是指哪个地方呢?现在有人解释说是在农田里面,那是错误的。因为龙离不开水和云,一旦降落到农田里面,那么可能就是它的死期到了。在中国的县志和历史的记载当中,龙一旦降在沙滩、降在田里面,老百姓常常会挑着水去浇,等着下雨的时候到来,这个龙才腾飞而起,消失于天空。
  “见龙在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每个人在修身的过程中,在自己的内丹田当中见到它。我们体内的三个丹田,需要用我们的精气神物质、用我们的意念和眼耳鼻舌身向内关注,使其能够达到一种返照而明,产生天下文明。这个“天下”,是指内天下,因为古代先贤通过反观内视发现,人的体内就是一个小的世界,是一个小的宇宙,是一个浓缩的全息宇宙空间,信息非常完美,所以称之为“内天下”。“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也就指每个人体内全息内景。
  《易经·明夷》当中也有这么一句话:“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庄子》里面也揭示了“内圣外王”,也是解析了《易经》的这段话。只有体内文明,能够看到龙之纹而充满光明,这样对外部的观察,就能掌握一种至道,掌握这个规律,并且能够以柔顺去顺应,并且把握其中的变化,而不是去“斗争”。《黄帝四经》中有一个观点,叫“争而不斗”。很多事情不争不足以成功,但是一斗那就激化矛盾,事情就会转向反面。所以,道家最讲究要以柔克刚、以顺化逆,这就是内圣而外王必须掌握的一个关键。
  在《大学》里面也提到一句话,三纲里面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同样是这个道理。“明明德”,前一个“明”是智能文明、明白,后天的智识一定要明白自然的真理,明白前贤们和圣人们给我们揭示的宇宙自然真理。我们只有掌握并认识到这个真理,才能够很好地进入我们自己的体内,达到一个内文明状态,掌握住内天下的光明。这是两个“明”的不同意思。
  “明德”,德是什么?简要而言就是“一”,是宇宙能量,“天得一以清,地德一以宁”,有了这个“德”,那么天地就会天清地明。体内也是这样的一个原理,宇宙当中充满着一种人们无法看见的能量,在没有进入体内之前称之为“德”,进入体内跟器官组织结合以后称之为“炁”。
  “在亲民”,首先是要亲近我们体内的众生,不要以为我们体内是一片死寂,我们体内有众多的生命,需要我们去关心他们,他们在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的身体和生命进行工作,共同构成我们生命的精神系统,要主动用自己的内文明和内光明去亲近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给他们主动提供精神的食粮,那么他们才能持久地为肉体而工作。
  “在止于至善”,就是说,眼耳鼻舌身的行为一定要达到一种真善美,才能确保这个“大学之道”在体内的实现。其实,整部《易经》都是讲“修身内求”,用最简易的语言、最简易的方法、最精炼的词句、文字和词句,来揭示生命的真相和实相,让我们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而达到“天人合一”。它既是一部理论指导性的书,也是一部指导我们体内进行真实不虚实践的书,跟老子五千言的作用是一样的,是内文明与外文明和谐统一的教科书,可以说是一部教科书,只有修之身才能进行正确的解读。
  到了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大医学家李时珍,才能够读懂《易经》、读懂老子的五千言,他曾经在《奇经八脉考》里面说过一句话:“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信不辜也!”只要相信、诚信,是不会错的。具有这样能力的人,返观内察,返观内视而照察自己体内,是能够发现奇经八脉的,连十二道经络都能发现。
  中国历史上,跟西方研究的方式就不同。西方一个药物、一个生理功能出来,要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的反复论证,经过大量案例的收集。但是在中国,经络学说突然一下子出来,出来以后也没有什么修改。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次成功性地观察到体内这些炁的能量以及精气能量的传输路径和途径,一次就能定位,而且不容易被推翻和改动,这是内察和外部试验的差别。西方的方式是反复的试验,排除各种假象,最后才取得一个正确的答案;而中国的内求法,常常是直接扑向最正确的答案,成为一种生命的实相和真理,将其加以提升出来,指导人们进行实践,就不会产生错谬。
  这个内观、返观者,都是通过修之身返观自己的内身而实现的。在这里,李时珍就肯定了修道者有内观和内视的图文思维功能。而且,据历史史料记载,皇帝命扁鹊和御父两位大臣定这个脉经的时候,其中扁鹊就能够隔桓室而认五臓,能隔着墙去透视别人的五臓。这个特点,很多近代修身者都能够有这个体会,在晚上静坐进入佳境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发现隔壁的人,哪怕地上有一根针都能看到,整个外部世界全部透明了,这就称为“道光之明”。隔壁人睡的姿势、各种物器摆放的位置,都非常清楚,甚至远视街道上的人物形象都清楚明白,毫无任何障碍,连人体都成透明的,但又非常清晰。
  现代人都能够通过“修之身,其德乃真”而出现这样的现象,那么在古代,更有一大批这样的杰出人才出现。这些能够细致入微深入到每个人体内、像透明物一样观察生命的人才,是他们创立了中医,提出了生命的实相和真相,构成了其中的医学原理。实际上,这种观察在历史上就称为“慧观内视”。这种慧识内观结论,与眼睛的外观或者慧识的外观结论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医的基本理论。
  《易经》当中的卦象,就充分揭示了生命的真相,不要以为我们生命能量的来源仅仅只是从口腔中吃进的食物,实际上我们生命精气神的营养有另一个来源。第一个来源,就是通过我们从父母身上继承一点,然后从0-16岁之前逐步储存。我们祖先在中医内训上面,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先天本气,就是先天肾气,叫做真精肾水,这个能量就藏在每个人的骶骨里面。按照正常规律,女孩子14岁、男孩子15岁,体内这个仓库开始开放,产生滴漏现象,真精肾水一滴滴地滴出来,调用仓库的能量,就像现在社会的高节奏,滴速加快,消耗加快。按照正常生命现象,是每8年消耗六分之一。在16岁的时候,仓库里元精能量是满的,很完整。但是到了24岁的时候,按照消耗六分之一的常规,这样逐年递加,男性64岁时就把仓库消耗完了,女性49岁就消耗光了,这是常规速度。还有一种快速的消耗,寅食卯粮,提前支出,就像现在说的透支,在银行里面弄个卡,结果资金提前透支了。不到30岁的时候,头发就开始掉了;还不到40岁的时候,牙也掉了,这都是一些透支的生命现象,说明我们仓库里面能量不足了。
  所以,无论是印度的佛学,还是修身研究当中,都提出要尽快地把握自己体内的灵蛇。那个灵蛇藏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就藏在每个人的骶骨里面。道家提出的是龟和蛇,大家若是去过武当山就知道了,那个山形结构很完美,就像一个乌龟和一条蛇,实际上就暗示和象喻着人体内左肾里的真精肾水和右肾里面的真精肾水,一阴一阳谓之道,构成了生命的本体能量。所以,健康之本最要紧就是抓先天本气——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将这两点抓住,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这是中医一个极其典型的特点。这个特点,西医并不具备,西医主要是注重后天肉眼可见的这一部分,但中医是从本气、能量这个基础上,来谈论健康和防治疾病。
  中国文化当中,从修之身而内观和慧观中发现掌握生命的奥秘现象,在西方也同样获得了验证。面对这些修身得出来的结论,克里斯朵夫·巴特克就曾经说过:“《易经》令人惊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经》的结构密吻。”也就是说,我们祖先们通过修身慧观所得出的结论,早就揭示了DNA的秘密。细胞内的双面结构DNA,这一点不仅《易经》里面揭示了,连老子五千言当中也揭示了,叫做“见素抱朴”。“素”,就是DNA的阴面;“朴”,就是DNA的阳面;而且,中间还有西方科学暂时还没有发现的一个中轴,老子把这个中轴命名为“”、“众”。
  实际上,2000年以前中国的祖先对人体生命的细微观察非常细致,跟现代西方科学高科技所发现的结果已经非常接近。64卦的卦象,严格地对应着遗传密码中的64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密码因子,四对碱基(八个数)恰巧与四阴四阳的八卦吻合;而DNA上的384个阴阳键,也与《周易》中的384个阴阳爻吻合得严丝合缝,由此他们盛赞《周易》与最新的科学原理万般巧合。真的是万般巧合吗?并不是!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内观慧视和慧性图文思维当中,早就在自己生命体内发现了这些奥秘,并且还动态地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所以才内取之于身而应用于外,构成掌握自然万物变化的规律,形成不同的计算公式。
  这一点,我相信西方科学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证明,证明真正的大慧大智就在中国祖先文化当中。日本一位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感慨:“其实现代科学都是在验证中国祖先早就已经掌握的知识。”只是近代人没有去重视我们古代经典当中的记载,无法进行解码。近代中国人已经丢弃了修之身,丢弃了主动培养自己的慧性图文思维能力,所以读不懂,甚至还要批判、抛弃,这是非常可惜的。但是,西方科学家却瞅准了这一点,在拼命地进行钻研。
  举个例子,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源于黑格尔。黑格尔在自传当中介绍说:“创造的正反和辩证逻辑体系源自于中国《易经》的启发”,他在《哲学史讲演录》里赞叹“《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他在晚年还感叹说,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够完全学透《易经》。当然,他并不知道按照自己那种智能学习方法永远也别想真正弄懂《易经》。单纯的智能学习方法,也就是我们现代教育当中的一些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本无法接近老子、接近伏羲、接近轩辕,没办法接近!因为走的是不同的路,就像一个坐标一样,现在教育方法是走的一个正线,而祖先们的教育方法是走的负线以及负正同步把握方向,但我们现在是走的单线,这样就无法弄通。
  如果我们想真正读懂《易经》,真想理解老子《德道经》五千言,真想学会《黄帝内经》和中医,我们就必须先得修之身,实现这个“其德乃真”,首先认识体内的能量——“气”和“精”,才能够读懂。通过修身进入老子那种“虚极静笃”和《易经》当中所说的“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的特殊状态,才能“感而隧通”,培养出自己的内文明。否则,就只能在中国根文化这座大厦的墙外打转,别想真正进门和登堂入室。

  ---转载自道德知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4:47 , Processed in 0.1876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